女人的知觉总是最敏锐的,她们总是能很容易察觉到社会上的变化,虽然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 ——王小海 “你真要辞职?你要是辞职,俩孩子咋办?” “他俩长大了接谁的班儿?” “还有家里每月的花销也不少,你要是不干了,我自己一个人......” 在听到自己丈夫说要辞职,永芳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 轧钢厂的工作是铁饭碗,多少人求之不得,以后退休了还能传给儿子,如果辞职了可什么都没了。 李肖的态度很坚决, “我不是跟你商量,明天我就跟厂里说。” “咱家花销也不大,不还有一些存款吗?” “那还有你那些弟弟妹妹呢,小五小六马上也要成亲了,不需要钱啊?不都得咱们家出?” 李肖对自己家兄弟姐妹太好,弟弟妹妹上学,结婚生子原本李父应该出的钱,一直以来都是李肖负责出。 永芳对此一直是颇有怨言的,明明自己家的生活可以更好。 “好啦,不要再说,这都不是一码子事。” 李肖见妻子旧事重提,脸色立马变得有些难看。 永芳毕竟不是火辣的性子,见丈夫生气,立马收紧嘴巴,但眼中还是有着说不出的委屈。 自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整天既要照看孩子,又要打理家务,自己只是说了一句,丈夫就凶自己。 李肖对自家人一直不错,看见妻子这副样子,一时也有些心软。 放低了姿态,转身安慰道: “好啦!” “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有件事一直没跟你说,我手里其实还有不少钱,足够小五小六结婚用。” 本来是安慰的话,没想到永芳听到自己丈夫居然背着自己还有一个小金库,表情变得不可置信,几乎要惊呼出来: “什么?你还有私房钱?有多少?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从来不跟我说?” “好啊你啊李肖!” “你是不是还在外边养小媳妇了?” “背着我藏这么多私房钱!!!” 永芳越想越歪,心中委屈不已。 主要是这笔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的私房钱,让她觉得丈夫和婆家人对她这个媳妇不信任。 要知道家里小五小六结婚用钱,她虽然表面上不同意,但平日里还是省吃俭用,早就算好了需要多少钱,攒多久的工资。 就在她还傻乎乎存钱的时候,丈夫居然说,他早已经准备好了! 而这么一大笔钱,结婚这么多年了,她竟然一直都不知道。 要知道这些年自己当牛又做马,上有老下有小,都得伺候着,还有一群小叔子,小姑子,哪个都不能得罪,做事是谨小慎微。 原以为给李家生了孩子,做了这么多已经是李家人,没想到人家没给自己当自己人,这么一大笔钱,她一直都不知道,一直瞒着她。 明显是把她当成外人,不信任她。 永芳越想越委屈,豆大的眼泪几乎要哭出来。 “你想什么呢,说的哪儿跟哪儿啊?哪有什么小媳妇儿?” “我这每天晚上都回家,去哪儿找什么小媳妇儿?” 李肖都懵了,他不明白妻子扯着扯着怎么又扯到小媳妇了。 但眼看自己女人都要哭了,也不好发脾气。 “那你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你到底还有多少私房钱?” “为什么瞒着我?” “你不是怕我不同意给你弟弟妹妹花钱,我是那种人吗?一个枕头睡了这么多年,你就这么不信我?” “你说啊!” “你让我说什么?” 李肖无奈扶额,解释道: “那笔钱有多少我也不清楚,我之所以没告诉你,是因为......” 李肖眼看说不清了,于是决定将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往讲给妻子,把他和小海几人年轻的时候跟陈泽开鸽子市,挣了一笔的钱的事讲了个清楚。 “这件事不是你不知道,咱家就咱爸知道一点儿。” “那笔钱一直在大哥那里放着,当时大哥说以后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所以那笔钱都换成了黄金,现在到底有多少我也不清楚。” 永芳擦干了眼泪,哽咽地说道: “那你以前为什么不跟我说?” “你也没问啊!” “我不知道我怎么问?” “你不问我怎么知道你不知道,我还以为你听人说过呢。” ...... “哼!不跟你胡搅蛮缠!”永芳收拾好心情,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一下子多出来的那笔钱,怀着好奇,凑近丈夫小声问道: “你估摸着那笔钱大概有多少?” “大概有多少?”李肖心中默默地算了一下。 “大概...大概...应该有个三四万吧!” “三四万?你们四个人?攒了这么多?”永芳有些吃惊。 李肖纠正道:“不是,怎么可能四个人三四万?” “哦!那还好,吓死我,我说怎么会有这么多!”永芳拍了拍自己激动的小心脏。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是我的光我的那一份。” “大哥的会多一点,毕竟他贡献最多。” 李肖解释道,具体有多少钱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知道只多不少。 “你...你你你自个的,就有三...四万?” “三四万?!!!” 原本以为是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没想到竟然这么大,大到她不敢想象。 永芳几乎无法呼吸,心脏几乎要骤停。 大脑里唯一在运转的程序,就是三四万到底是多少钱,是她多少个月的工资。 能买多少东西,该怎么花! 从儿子结婚,到孙子买房...... 然而,被幸福冲昏头脑的永芳却不知道,丈夫口中的这笔钱,马上就要被拿去投资。 她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这笔钱出现。 ...... ...... ...... 厨师一般在家不爱做饭,比如王小海父子俩。 上班炒菜炒到胳膊疼,回到家里连厨房都不想进。 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父子俩一人一头,臭烘烘的袜子,葛优瘫的姿势,看着电视。 等着家里女主人买菜做饭,伺候上桌。 “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让我碰上你父子俩,是去王母娘娘那儿偷蟠桃儿了,还是把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给砸了。” “饭做好了,来吃吧。” “饭做好了,来吃饭吧!” “饭做好了!来吃饭!” 李萍叫了三遍,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是因为电视机前是两个聋子。 直到她把电视的电源关闭,两个男人才如梦初醒般从沙发上爬起来。 厨师的工作是个辛苦活,灶台前一站一天,十几斤重的大锅,不停地拿起放下,忍受高温的同时,还要眼疾手快,动作迅速,辛苦程度不亚于工地搬砖。 王小海忙碌了一天,整个人晕乎乎的,一点胃口也没有。 只想要安安静静躺在沙发上,什么都思考。 但碍于母亲把菜做好了,不能不吃,只能和父亲一起从沙发上爬起来,来到餐桌。 饭菜很简单,一盘葱花鸡蛋,一盘番茄鸡蛋,一筐白面馒头,三碗鸡蛋面糊汤。 很家常的几道菜。 王小海洗完手,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口葱花鸡蛋。 金黄色的鸡蛋,淡绿的葱白,蛋液包裹着被热油炒得松软的葱花,两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一口下肚—— 王小海脸色微变,差点吐出来。 高级厨师超乎常人的味蕾,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团盐粒在口中爆开,扩散,肆无忌惮地破坏着味觉神经。 王小海默不作声,想吐不敢吐! 将目光投向坐在对面的老同志!!! 老王同志的表情同样有些微妙,那是一种“这橘子一点也不酸”的表情。 不过相对王小海,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王同志表情就相对自然许多,仅仅是一瞬间,就控制住了不自然的表情。 对上儿子看过来的目光,父子俩相视一眼,表情有些微妙。 “好吃吧!” 李萍期待地征求家里两位大厨的意见,想要向评委验证一下自己的厨艺是否有进步。 “嗯!好吃好吃!” 王小海忍着咳嗽违心地赞不绝口。 “儿子,你这就太敷衍了,你妈这菜炒到这么好吃,就夸两句就行了?你得用心去品尝,用心去点评!!!” 王小海:......先把你嘴里的鸡蛋咽下去再说! 老王同志有经验多了,面不改色咽下含着盐包蛋,用筷子敲了敲盘子,像是在饭店里教徒弟时一样,评价道: “葱白色泽油亮,既保留葱的香甜,又融入了油的香味。” “鸡蛋色泽金黄,嫩滑爽口,很完美地和葱花融为一体,出锅的时间把控的是相当好。” “媳妇,你这手艺当初咱爸咱妈就应该让你学厨师的,你要是来泰丰楼,哪还有我们秦家班儿的事。” 王小海:......父亲大人,同为王家人,为何您如此优秀?...... 女人都爱听好话,李萍听完丈夫的评价,一时间都有些不好意思。 “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不过我年轻的时候,咱妈确实想让我学厨师来着,不过......” 李萍同志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个将锅烧穿,炼面成丹,满脸锅黑,差点把厨房给烧了的下午。 那是一段不太美好的回忆。 “咳咳!”李萍很不自然地岔开话题。 “不讲这个了,你们猜我今天了?” “碰见谁了?”多年夫妻,王大海是最好的捧哏搭档。 坚决不让妻子的一句话掉在地上。 “我碰见你们饭店的冯财了!” “碰见他怎么了?不都一个小区的,碰见一不奇怪啊。” 王大海简单回忆了冯财,也算是泰丰楼的老厨师了,不过手艺差了点,这么些年一直没有长进,五十多岁了连自家儿子都不如。 去年提前退休,让他女儿接自己班儿,可他女儿干了半个来月莫名其妙也不干了,不知道现在干什么,当时他还好奇。 “我在楼下碰到他,还有他媳妇,俩人搬了一个大电视上楼!我上前帮忙。” “他们家那个电视好大,比咱家的大两个还要多,得用三轮车拉着!” “冯财他媳妇跟我说,是26寸的!!!” “我先前在国营商店见到过,26寸的,要一千多!” 李萍说着看了眼自己几年前买的小电视,满脸羡慕嫉妒。 “买就买呗,他买他的,咱看咱的,咱家电视虽然小,不是一样看,收到的台都是那几个,不都一样?” 王大海有些不在意。 “那不一样!大电视怎么跟小电视能一样?” 李萍反驳道,还有些小声气。 王小海凭借自己多年来当儿子的经验,一眼就看出母亲应该是受刺激了。 应该是那个冯财的老婆当着他娘的面炫耀了。 因为每次隔壁李婶儿跟母亲炫耀她家的大学生儿子后,母亲看他的表情也是这个样子。 对比后的伤害,奢求中的无奈。 “那你说怎么办?要不咱们也买一个?” 老王同志作为高薪人士,一直以来对钱都没有什么概念。 一千多块钱的电视,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但对每月150元工资的他来说,攒个一年半载,还是买的起的。 “买它干啥?一个电视一千多,恁贵,花那钱干啥?还不如留给儿子娶媳妇儿。” 真开口同意买了,李萍反倒是心疼钱,不愿意了。 “咱家攒个钱不容易,买个电视放家里又没人看,我就是说说。” 李萍解释道,不过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神秘地小声说道: “哎,我听说了一件事,你们可别往外说!” 看到妻子故作神秘,老王同志配合地把耳朵凑过去,王小海则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己亲爹亲妈。 “我听说,额,我今天给冯财家帮忙,听他们楼下的邻居说。” 李萍还专门解释了一下出处,为自己的话增加说服力。 “说什么了?” 老王同志恰当地捧哏,生怕媳妇的话掉地上。 “我听他们邻居说,冯财他退休以后,在咱们小区南边的小胡同里,开了家私人小饭店。” “他们家自己开的!”李萍着重强调这一点,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眼里,开私人的餐馆,就等于资ben家,是要被...... 这是见得不得光的事。 “我还听说,他们家小饭店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天客人多得根本忙不过来,他把老婆,儿子,女儿,女婿都叫了过去帮忙。” “这半年多赚了不少钱,听说已经准备开第二家了,就开在西边儿几个小区后面的胡同里。” ...... “你说咱们家祖传的手艺可不比他们家差,要知道老冯以前在饭店的时候,还是在你手下干活......” 李萍的话语中带着酸味儿。 ...... 王大海吃着饭,没有说话,好像丝毫不在意。 王小海若有所思,他想起了陈泽对那日他说过的话: “现在还只是开始,以后的变化会越来越快......” ...... “凡事都怕对比,如果咱们现在还意识不到,一晃几年过去,差距就拉开,机会一个个消失,到时候怨谁......” ...... “很多事回过头再想做就晚了,人家把该吃的,能吃的,都吃干抹净了......” ...... 眼前只是一个电视大小的差距,以后还会有什么差距? 王小海这样思考着。 那日,出于对大哥多年以来的信任,兄弟几个都没有反对,同意跟着大哥干。 虽然他事实上对大哥描述的场景并不怎么理解。 但是,今天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却让他有些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