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车,加快节奏了!拖拖拉拉没意思。) “咱们饭馆大,本钱自然也多了点,具体多少......具体......这个......” 旁边的陈泽已经和其他几人完成了眼神交流。 几人显然是决定给家里人交个底。 “说吧,都是自家人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陈泽说道。 兄弟几个最初的意思是先不和家里透底,等饭馆开起来以后,要是赚了再说,要是赔了,就不说了。 赔了全当没做过! 赚钱再跟家里说! 现在既然家里人追问,而饭馆也已经开始稳定盈利,自然就没必要瞒着了,如实说就好了。 ‘你确定?’肖红向陈泽投去询问的目光。 “说吧!都是自家人,没啥不能说的。” 肖红见陈泽对自己点头,明白了陈泽的意思。 肖红翻到账本第一页,一笔账一笔账地报着。 “饭馆开业租房子,装修花了四千六;买冰箱花了两千二;厨房的煤气灶,锅碗瓢盆花了四百一;桌椅板凳花了七百六......” 这个一千,那个两千......如此大的本钱,就连月薪过百的高薪人士王大海都不禁心惊胆战。 对于每月26块钱工资的永芳,更是心如刀割。 “一共差不多是花了两万七千块钱。” 肖红最后给出了一个大致数字。 “这么多?” 本来听着一个月赚了小一千的两人还挺高兴,现在一听本钱就花了两万多,都冷静了下来。 投资两万,回本八百,确实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肖红安慰道: “不算多,毕竟咱们的店比较大。” “咱们店生意还是不错的,等到下个月会再招一个师傅,我估计下个月能赚1500--2000,这样的话,这个店明年差不多就能回本儿。” “以后都是赚的。” 听肖红这么说,永芳的脸色才好了许多。 “一年就能回本吗?” “嗯。” “从开业这两个月来看,咱们饭馆还是很有前景的,还有很大盈利空间。” 肖红这话不假,前院生意虽然接近饱和,但中院和后院的贵宾包间却还有相当一分空着。 而且比起前院主打亲民路线,走高端路线的中院后院的贵宾包间利润率就相当可观了,净利润甚至能够达到50%以上。 肖红对饭馆的未来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而永芳作为传统妇女,也不懂这些,只是听了肖红的话,觉得有道理,比自己满嘴跑火车的丈夫值得信任,于是便不再追问。 “那还行!” 永芳想到一年后,什么都不干,每月自家就能进账四五百,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压在心中的大石头,也轻松了许多,心想:“要是一直开下去,不仅小姑子,小叔子结婚......说不定儿子结婚的房子都不用发愁了。” 想到这里,永芳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 就像肖红说的,成本大,风险大,回报自然也大。 悦宾饭馆成本低,只有一千多块钱的成本,开业至今两个多月差不多已经收回本金。 而迎仙楼投资两万多,想要收回本钱,则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两者相比, 前期来看,悦宾饭馆这种小饭馆确实稳当不少,能很快回本。 但从长远来看,悦宾饭馆收益就远不如迎仙楼了。 有个姓高,名启强的人曾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从经济方面考虑,迎仙楼承担了更大的投资风险,理应获得更大的回报,这点不奇怪。 ......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迎仙楼和悦宾饭馆pk,依旧是秦始皇摸电线——嬴麻了! 迎仙楼闷声发大财。 虽然刚开业没得到流量加持,但等到明年名气打出去,可以把隔壁的院子也租下,作为餐馆。 可以租一个临街店面作为分店,凭借积攒的老顾客,在京城多开几家迎仙楼连锁店,未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但悦宾饭馆却不行! 从后世四十年后悦宾饭馆还是一家不大的小餐馆就能看出。 悦宾饭馆的前景已经定下了。 第一个吃螃蟹,有第一个的好处,自然也有相应的弊端。 悦宾饭馆作为出头鸟,有无数流量加持,同样顶着“第一,敢为天下先”的名头,有无数不怀好意之人盯着。 像迎仙楼,员工数量早已超过八个,这个数字都快翻两三倍了,但只要不声张,就没人会说什么。 但悦宾饭馆不行,它一旦敢扩张,聘请员工,开分店,立马就会有无数人举报,让它开不下去,甚至郭、刘夫妇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这就是陈泽一直说,“胆子要大,牌面要小,要摸着前人屁股过河,才不会挨紫蛋!” ...... ...... ...... 送走了家人,几个人再次坐在一起,讨论起来年的规划。 “一晃眼,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这饭馆如今也已经开起来了,生意也渐渐稳定了,我最近在城里逛了不少地方,基本上也算是熟悉了环境。” “我今天呢,想趁着这个机会,讲一讲来年的计划目标。” 陈泽坐在主位,给几个兄弟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大哥,你说,我们都支持。”李肖率先表态。 小海,李云虽然没说话,但态度都是不言而喻。 “我之前说过,饭馆只是个小生意,好处是正经买卖,坏处是不赚钱。” “你们也看到了,咱们投了将近两万,忙了三个多月,未来还要再忙一年多,才能收回本钱。” “如果是小富即安,那肯定是没有问题,但要是想发大财,这就太慢了,时间不等人啊。” 王小海闻言说道:“大哥你是有什么新想法吗?” “想法倒是说不上,我之前不是说要南下一趟吗?但我一直不确定是不是时候,会不会太早了。” 陈泽之前都跟几人商量过,他准备南下弄批东西回来试试水,几人也都没有异议。 “但最近我改变了看法,咱们还是太谨慎了,或者说胆子大的人太多了。” “最近我发现西单摆摊的小贩越来越多,就连咱们饭馆胡同外面的街上,都有人在路边卖东西。” “相信你们也看到了。” “嗯。” 王小海几人点了点头。 确实,东安门临近王府井,大栅栏,饭馆刚装修的街上热闹是热闹,但个体户并不多,但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几人来饭馆的时候,从街上路过,遇到过不止一次有人向他们推销东西。 甚至之前还有人看饭馆生意不错,人来人往,专门守在胡同口卖女客户围巾。 “聪明人越来越多,探路的人也越来越多。” 陈泽指的探路的人,是指南下进货,回京城搞批发的倒爷。 很多事情,如果自己率先去做,市场,渠道,监管......都需要一一去摸索,尝试,但要是有人已经开始干了,那就简单多了,照着抄就行了。 至于是否会得罪人? 赚钱的生意哪有不得罪人的! “我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了,趁着现在市场还处于混乱,我准备明年南下几趟,试试水。” “要是再晚的话,我怕咱们兄弟连汤都喝不上。” 真正让陈泽下决心的,是他前天逛西单的时候,碰到一个熟人——东北知青时的哥们儿,王朔。 半年前决定返乡的时候,他还记得王朔跟他说:“泽哥,咱可说好了,回去以后我就去找你,我可准备跟着你混了!” 但没想到回来都好几个月了,对方也一直没跟自己联系,一点音信也没有。 分别小半年再次相见,竟然反倒是在西单卖起了手表。 陈泽一问之下,才知道,王朔上面有个哥哥。 他哥哥的铁瓷儿是个胆子大的,早在七六年,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每年南下的时候带一批东西回来倒卖。 前些年赚了不少钱,去年改开以后,胆子更大了,一口气拿出了所有积蓄,弄了2000多块钱的货,回来倒卖,一下赚了大钱。 王朔现在就是跟着他哥哥的朋友干,专门负责在西单这块儿地界散货。 一直忙着赚钱,根本没时间跟他联系。 两人吃了一顿饭。 有了熟人,陈泽详细地打听了其中的行业内幕,摸清了其中的弯弯绕绕,尤其是摸清楚了其中的利润,这下,陈泽是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其中的利润。 低估了这个时代的风口有多大! 低估了投机倒把的来钱速度有多快! “你们知道这块儿手表多少钱吗?”陈泽讲完自己见闻,指着桌子上一块电子手表问道。 “这个我给我家老幺买过,托关系花了48,不便宜。”李肖说着自己所知道的。 四十八,确实不便宜,绝大多数工人一月的工资都不够。 但比起国营商店几十上百,用券也难买到的老手表,确实是又划算了不少。 电子手表,在这个时代是时髦的象征,年轻人要有一个总是要炫耀好几天。 “那你们知道他跟我说的拿货价是多少吗?” “多少?”几个人脑袋都凑了过来。 “妈的,五块二!” “啥?” “才五块二?” 几个人听到这个数字都惊呆了。 五块二,和四十八可差太多了! 他们原本以为倒爷利润也就三四倍,扣掉散货、进、货成本,估计也不会超过三倍。 他妈现在听到四十八都难买到的手表,竟然南边进货价才五块二,娘的!九倍利润还多! 扛一麻袋手表回来,转手就是两千变两万。 比抢钱还狠! 刚才觉得投了两万块,一月八百,两年就能回本的生意很有盼头。 现在这么一比,兴奋劲儿瞬间就没了! 几个大男人辛辛苦苦两三个月,拉了这么一帮人,费尽心思最后才赚862块钱,甚至不如别人卖二三十块手表赚的多。 心中在稳的一批,也不禁产生极大的不平衡。 同样,这也陈泽再也坐不住的原因。 “好生意一直都有,只不过咱们没去找罢了,以前咱们总看着倒腾一台电视能赚多少,风险多大,却没注意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手表,利差竟然这么大!” “我觉得光在京城待着也不行,还是要到南边看看,才能真正弄清楚市场行情。” “否则光是看,就有点坐井观天了!” 他习惯站在上帝的视角,从后世的见识、眼光出发,浅薄的以为,这个时代的投机倒把都是利润大,风险大的生意。 但是却没人告诉他,他娘的利润这么大啊? 近十倍的利润,去金三角问问每天提心吊胆跟政府军对着干的阿坤心动不心动! 反正陈泽是心动了! 而且激动的坐不住! 他和别的投机小贩不一样,他上边有人啊! 就算要大扫荡,也能先接到通知,就算是真的进去了,交点钱也是能出来的。 那还怕个毛线? 搞!狠狠地搞! “我过完年就去,这段时间我先跑一下手续。” “老三!” “哎,我在!”李肖知道大哥一定有事情吩咐。 “你这段时间试着联系一下以前的老兄弟,先不用告诉他们干什么,先看看能拉多少人。” 陈泽这是在为散货做准备。 “好的,我知道了大哥,我回头就负责联系。” “老二,过几天新厨师到了,你把手里的活放放。” “你做事谨慎,我放心,你负责去打听别人是怎么弄得,具体的流程是怎么回事,成本和散货价差多少,附近都有谁在做这门生意,哪个不好对付都打听清楚。” “行,我知道了。” “李云,你就负责学校那里,打听一下,学校里面或者学校附近有没有干这个,学生,老师是很大一个消费群体,而且比较集中,散货比较方便,安全。” ...... “我最后悔的就是八零年在故宫旁边买了一套四合院。” 陈泽前世在营销号上刷到过,《家有儿女》中姥姥的饰演者,国民姥姥孙桂田在综艺采访中抱怨,自家1980年在方家胡同花了两万四买了一处四合院。 最后,这处价值上亿的四合院导致子女与她反目成仇。 对于这种凡尔赛,陈泽表示,“我不后悔,请把机会让给我!” 现在,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