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玄幻奇幻>1960:南锣鼓巷街霸> 第43章 小轿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小轿车(1 / 1)

电影散场,人群散去,找鞋子的鞋子,找帽子的找帽子,女同志捂着裙子,艰难地往外挤。 陈泽高大的身影护着肖红,从影院安全走出来。 “陈泽,你说耿桦的姐姐怎么那么坏?为什么要阻止弟弟和周筠在一起,明明两人是真心相爱!哪有这样的姐姐,要是小冉有自己喜欢的男生,我一定不会阻止!” ‘话别说那么满!女人!’陈泽心中嘀咕,把手帕递给怀里的肖红! 肖红感动地稀里哗啦!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一路絮絮叨叨,回忆剧情。 要说1980年大陆哪部电影最火,当属《庐山恋》,没有之一。 该片上映后仅一周便有5亿人次观看,票房就达到一个亿,折算成三十多年后的票房价值150亿元,是一部国民现象级影片。 肖红已经听好多人提起,一直想看,今天终于腾出时间,和陈泽一起来看了这部电影。 “陈泽你怎么没有反应?你不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吗?”肖红看见陈泽脸色平静,很不满意。 “啊?反应?什么反应?”陈泽连忙提供自己的情绪价值:“哦!好啊!我也觉得很好,里面的风景拍得很美。” 遭受过泛娱乐轰炸的陈泽,对于《庐山恋》这部电影,其实心中很无感。 该片以中美建交后为背景,讲述了国军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和高干子弟耿桦两度在庐山相遇的故事,两人一见钟情并展开了一段浪漫而动人的爱情。 抛开外表,其内核就是一部富二代与官二代的爱情故事。 没错,这是一部爱情故事,还是关于国军将领之女和国内高干子弟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能在这个时候上映,并成为现象级影片,其中的政治意味十分明显了。 所以,陈泽看完电影之后,关注更多的还是电影的政治意味和高层的态度。 当然,肖红关心的不是这些,侧重有点偏: “你不觉得周筠穿的衣服很好看吗?她每次和耿桦见面的时候,穿的衣服都不一样!她有好多的衣服啊!都好漂亮,要是我也有就好了。” 肖红甚至叫不出衣服的名字,但却十分羡慕。 陈泽看见自己女人满脸羡慕的模样,莫名有些心疼,一件衣服罢了,于是说道: “哪一套?我下次去南边的时候,帮你去中英街看看,能不能买到!” “真的吗?”肖红很激动,“我很喜欢周筠五年后第二次到庐山追忆时候,穿的那一件!” “第二次到庐山。”陈泽回忆一下剧情,“是白底紫花小洋装,配上泡泡袖和一顶帽子,下半身红色喇叭裤。” 陈泽记忆力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怎么认真看,但还是想起了女主身上穿的衣服。 肖红眨了眨眼睛,“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她穿的哪个裤子和帽子好好看,我也想要,可以吗?” 陈泽其实并不觉得喇叭裤和帽子有什么好看的,他倒是觉得牛仔裤,红色毛衣挺显身材,当然,男人和女人的审美总是有些偏差的。 既然都答应了,也没多想,于是说道:“没问题,满足你!不会让你失望的。” 肖红露出了微笑,挽着陈泽的胳膊,靠在陈泽的身上,两个人新家的方向走去。 ...... “滴滴——” “嘀嘀嘀——” 饭馆, 一辆气派的黑色桑塔纳停在了门口,从车上跑下两个小家伙,冲到饭馆。 饭馆里服务员听到外面有鸣笛声,看到竟然有一辆小轿车停在自家店门口,以为来了什么大领导,一个个跑出门围观。 结果看见从小轿车后排下来两个小孩子,居然是经常来店里玩的小文小武,然后又看到李肖从驾驶座上出来,一个个瞪大眼球。 “吼,三哥,你这在哪儿借的车啊?”曹双看见下来的是李肖,激动地摸了摸锃亮地车前盖,后视镜,惊讶地问道。 李肖将车门锁好,一身西装皮鞋打扮,颇像一个归国华侨。 刚一下车,听到曹双的问话,拍了拍曹双的肩膀回怼道: “双子,这么瞧不起你哥我?什么借的,你哥我就不能是自己买的吗?” “怎么样?要不要坐上试试?”李肖把钥匙递给曹双。 曹双有些激动,但还是没敢接,生怕把车弄坏: “我可不敢,我要是万一给你弄坏了!” “大几万的东西,哪儿那么容易就坏?” “你小子还给我玩起心眼子了,上去试试吧,坏了算我的!你小子——呵呵。” 李肖笑着把钥匙拍到曹双的手掌中,拍了拍曹双的肩膀,搜寻了一眼自己俩小子的身影,手揣兜里,往店里走去。 曹双也不再客气,笑呵呵地,激动着去开车门,准备感受一下做领导的感觉。 其他店员也没心干活了,纷纷凑到车旁边,“双哥,双哥,让我也试试,让我也试试!” “别乱摸,碰坏怎么办?”曹双把伸来的手拍开,打开车门,让其他人也坐进来。 “嘀嘀嘀——” 李肖听着身后传来的嘈杂的鸣笛声,笑了笑进了前院,也看到自家的俩小子。 “婶子,你猜猜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小文小武坐在小凳子上,跟肖红聊着天,炫耀地说道。 肖红早半个月就听陈泽说买车的事了,不过抱着逗孩子的心思,还是装作不知道,猜测地说道:“走路过来的?” “不是不是!” “哪应该骑车过来的!” “也不是,再猜,再猜!婶婶,你一定猜不到。”两个小家伙神神秘秘, “我告诉婶婶。”“我说我说!”“我先说!” “婶婶,我们是坐轿车过来的。” “对对!爸爸买了辆轿车,好大的轿车,有这么长。” 小文伸长了手臂比划着。 小武也抢着描述: “对,黑色的,好大!凑——就从家跑过来了!比公交跑得还快......” 两个小家伙,你一句,我一句,没等肖红问,就争着抢着说出答案。 \"是嘛!那能不能也让婶子坐坐......婶子还没坐过小轿车呢。\" “可以可以婶子,小武马上就会开奔奔了,到时候小武就带婶子......” ...... 后院,陈泽正在给池里的盛开荷花浇灵泉水,看见李肖进来了。 “车开回来了?”他早就听到前院的汽车声了,这年头街上的汽车少得可怜,街上滴滴答答烦心的喇叭声,再结合一身西装的李肖,很容易就猜到了答案。 “嗯,海哥托人从海关仓库快出来的,桑塔纳,九成新。” “九成新?二手的?”“你也不怕买着带魂环的?” 陈泽随口玩了个梗。 “魂环?”李肖没听懂,“什么魂环,哥?是二手车不能开吗?但街上很多都是二手的。” “没什么,能开。\" “花了多少钱?不是要买夏利吗?怎么买了个二手。” “便宜啊,哥,我去问了,夏利的走私车也要五万,我和二哥都去了,凭着以前的老交情,还请那小子吃了饭,可那小子自己做不了主,最后一分钱都不便宜。” “五万块买辆车,我和二哥也心疼。” “然后,那小子也觉得不好意思,就给我推荐了这辆九成新的二手车,花了三万六,省了一万四!” 这个年代的人可没什么精神洁癖,除了女人,其他的一手二手,只要能用,没什么区别,买到二手的反而觉得捡到了便宜。 “三万六?那不算贵。” 八三年在内地定价的时候,是15万!二手车也保值,带牌照,开两年卖了也能卖个七八万,成功跑赢通胀。 二手车在这时候还是蛮吃香的。 “哥,你要不要试试?” “我就不用了。” 老桑塔纳他还真开不惯,尤其是他这身高,都二十五了,还在发育,小轿车坐进去根本伸不开脚,还是suv更适合他。 李肖跟陈泽汇报了最近的销售情况。 “整体来说,数电视的需求最大,五十台电视回来的第一星期就被拿完了,现在手里还有一百多号订单,交了定金,只要有货立马能收到钱的那种,我觉得下次应该多进些电视,至少也得进五百台。” “而且电视这东西利润率虽然不高,但利润大,卖出去一台至少就是大几百的利润,而且这东西需求特别大,手底下兄弟说问的人很多。” ...... 1979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485万台,1982年达到了2761万台,每年以几百万的数字增加。 而1980年,中国电视机的年产量仅仅刚达到了250万台,这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况且, 本就稀少的250万台电视,也并没有全部正常流入市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关系户拿出来倒卖牟利。 这使得市场上本就不足的电视机,变得更加一机难求。 正常家庭想要买一台电视,得先有票! 有了工业券就可以买到电视了吗? 还不行,还得排队,得等到百货大楼什么时候有货了,才能拿着票买到心心念念的电视。 很多家庭好不容易弄到工业券,结果在家抽屉里放了两三年,都快发霉了,也没排到自己。 ...... 买电视不是一件小事,一台电视几百上千,是一个家庭好几年的积蓄,买电视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 不是没有人没被骗过,财货两空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这种大件的东西并不好卖。 大家私下买电视的时候,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完成交易。 在大街上吆喝,或者随便拉着一个人问“爷们,你买电视不买?1800的电视只要你1300!” 没几个人敢买,不报警就不错了,卖不出去也正常。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大半年的发展,手底下小弟的小弟,都有了小弟,加起来小两百人。 小弟多了,纽带自然也多,东西自然也更好卖。 以前是陌生人介绍,不敢买,现在亲戚介绍的,就没什么可怕了! “王愣子说他能来电视,比百货大楼还便宜,不要票。”——“不会是假的吧?听说谁谁谁都被骗了?” “那不能!表姑家的儿子,他要是骗咱,我找到他家把他家锅砸了!”——“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就试试呗!” ...... 陈泽不清楚市场上电视的需求量有多大。 他心中只是在想: ‘一百多订单,一台保守估计赚300块,一百台就是3万。’ ‘如果在搞个拼夕夕拉人头,拉够5单免费送手表,怎么不得卖个三四百台?那就是十万左右的利润。’ 陈泽还在担心弄得太多,卖不出去压货,对他来说,运多少不是问题,空间那么大,随便装,主要还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 万一卖不出去,砸在手里。 “还有一件事,哥,你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阿华吗?” 李肖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知道啊,那小子不是你手下的销冠嘛,听说他前阵子赚了不少。” 陈泽对阿华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岁数大了点,当初是李肖介绍入会的,和李肖的关系比较好。 原名好像叫,李晓华。 听说从76年就开始当倒爷了,进去好几次,工作也丢了,本来散货的里面没有他的,是李肖作保陈泽几人才同意的。 在陈泽印象中,那小子也是个人才,胆子大的很,一开始就赌上全部家当,借钱拿了1000的货,不到两天就散完了,后来越做越大,生意已经做到三环外了。 “嗯,他手下已经有三十多人了,算是出货最快的了,前阵子跟我打听了咱店里的冷饮机!” “冷饮机?他想买冷饮机?” 陈泽疑惑不解,店里的冷饮机虽然生意一直不错,但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光天化日在热闹的街上卖冷饮,太嚣张,很容易就进去。 而且,一台两台规模太小,也赚不到什么钱,还不如倒货来钱快。 “嗯,他说他想在沙滩上卖,人多小孩儿多,天热,他觉得是门好生意。” “我听了之后也挺不错,哥,你帮我琢磨一下,看看行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