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不远的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个中年汉子,瞅着老头和李哲,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露出喜色,“老二,你咋来了?”
“叔,我如今在京城干活,过来看看你和婶子。”
老头见是熟人,“得了,你们聊吧,我先回了。”
“宋大爷,谢谢您了。”
“甭客气。”老头扭身背着双手,溜达着走了。
“老二,愣着干嘛?快进来!“李振国让到一旁,“媳妇,快看谁来了?”
屋子面积不大,东边有个卧室挂着门帘,客厅约莫十几平米,角落放着一张床,床头挂着帘子,中间挤下一张餐桌。
一个老太太和中年女人带着虎头虎脑的胖孩子吃饭。
老太太没有动身的意思,给孩子夹了块肥肉。中年妇女也不想动,迟疑着瞥了眼丈夫,不情愿地站起来,胖孩子依旧低头‘吭哧吭哧’吃饭。
李哲进屋打招呼,“婶子。”
“哎呦,是李哲来了!啥时候到京城的,咋也没提前打个招呼?”陈淑萍打量着李哲:穿着件蓝色旧棉袄,袖口有些发白,右手提着编织袋,左手拎着几包黄色纸盒。
“我前几天来的京城,刚把事情安排好,特意过来看看你们,给你们带了点吃的。”
“你这孩子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陈淑萍接过东西,把编织袋放地上,网兜搁到五斗橱上。
李振国热情道,“老二,吃饭了吗?跟我们一块吃点。”
“二叔,我吃过了。”李哲搓着手哈白气,瞅见五斗橱上摆着塑料皮奖状——‘李辉京同学荣获1987年度三好学生’,玻璃板底下压着天安门留影。
二叔给李哲搬了把椅子,“先坐,我去给你弄点喝的。”
“二叔、婶子,你们别折腾了。坐下先吃饭,吃完再聊。”
李哲看向坐在桌子中间的老太太,“老太太好,您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你们村里今年收成咋样?”
“也挺好。”
“那就成。你们歇着,我吃好了。”老太太说完起身回屋。
二婶坐回桌子继续吃饭,小胖子边扒饭,边斜着眼瞟向李哲,心里暗想,这衣服土里土气的,外婆说得没错,乡下人跟城里人就是不一样。”
李振国端着缸子走过来,“老二,趁热喝,暖和暖和。”
小胖子嗅着味道吸吸鼻子,站起身喊,,“那是我的麦乳精,姥姥给我买的!“
“还多着呢,回头喝完再给你买。”李振国瞪了一眼,“你哥来了半天,叫人了吗?就惦记着吃。”
小胖子抿着嘴,不情不愿地喊了声‘哥’。
小胖子十二三岁,正是叛逆期,李哲也不跟他计较。
喝了口麦乳精,李哲说,“叔,你先吃饭吧。”
“我吃饱了。”李振国搬了个凳子,坐在李哲对面,“老二,你在京城干啥活?”
“这年头种地不赚钱,就想来京城谋个营生。在菜市场卖菜。”
“在哪个菜市场?住哪儿?”
“崇文门菜市场,住在旁边苏州胡同7号院前院。啥时候得空,你和婶子带着辉京去我那玩。”
“你爹娘咋样?”
“都挺好。我爹昨儿还说起您,我们现在卖菜两头跑,您啥时候想回村提前说声,坐拖拉机就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