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万辆量产车,威马用了321天,闻界用了345天,而小朋只用了188天。
销量方面,四月份小朋汽车交付2200辆,五月份这一数字来到了2704辆,连续两个月成为新势力交付冠军,截止到今年五月份,小朋汽车的交付量已经超过7500辆。
按照这个趋势,小朋汽车今年的交付量会在1.5万辆至2万辆之间,极有可能超过威马,成为新势力交付冠军。
在自建工厂方面,除了威马一开始就走的自建工厂的路子,同样是以代工方式来生产的小朋汽车,在c轮融资之后,也加快了建厂的速度。
肇庆工厂的建设速度明显增加,在超充站方面的建设,小朋也已经有了30座的规模,这些都是要远远快于闻界的。
不知不觉当中,风光无限的闻界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两家了。
李兵叹了口气道:“试一试吧,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呢,就目前而言我还是最倾向于把工厂放在庐州的。”
被沪市直接否认工厂计划,对于闻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包括腾迅等很多投资人实际也是看在闻界有沪市zf政策的支持,但现在闻界就像是一个无根的浮萍。
多数新势力走的都是代工这条路,但是代工只是过渡,汽车跟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想要把车子造好,最终还是必须要走自建工厂之路。
目前头部还有中部甚至于一些新势力的小品牌,都有自建工厂的计划,有了自建工厂之后的小朋,已经在开发第二款车型了,他们的第二款车型就是打算放在自家工厂里生产。
闻界要好好发展下去,自建工厂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庐州zf被定义为投资能力最强的地方zf之一,以投带引的模式,让庐州zf成功打造了多个产业集群,初期的家电产业集群以及对于本土人工智企业科大讯飞的支持。
2007年用近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梭哈式的支持京东方更为经典,不仅仅成功的救活了京东方,也让庐州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屏基地之一。
京东方的成功也为庐州在2011年跟兆易创新合作成立长鑫存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在2016年在尉来以及江淮的基础上,正式打造的新能源产业链,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更是让各地zf羡慕不已。
李兵就是看中了庐州方面的新能源产业链,闻界在庐州肯定是小弟级的,但是俗话说要想出人头地,跟对大哥最重要。
相信在庐州zf的支持,尉来这位新能源龙头的带领之下,闻界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
但问题是,庐州会不会看得上闻界?
有能够跟特斯拉正面较量的尉来,有跟大众眉来眼去的江淮,被沪市方面抛弃的闻界会不会得到庐州zf在政策上,甚至于资金上的支持,是李兵不敢确定的。
最为关键的,要想得到庐州zf的支持,李兵知道,檀锦程的意见极为关键。
尉来的总部确确实实是在甬城,发展也以甬城为主,但要知道,当初尉来能够稳住阵脚,除了北仓区以及甬城市的全力支持之外,庐州方面的支持也极为关键。
锦新时代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营收一度接近于无,却拿着庐州市zf批的大段地块以及资金上的支持,被质疑成老乡骗老乡的项目,如果没有地方zf的全力支持,是很难支撑到最终见到成效的。
如今的锦新时代,已经成了庐州标志性的企业之一,虽然是尉来的子公司,但锦新时代之于庐州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本土企业,更何况尉来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投入,也是围绕着庐州方面来布局,而不是以甬城为主。
跟京东方一样,锦新时代也被看成是庐州zf投资案例的典范之一。
某种意义上来说,锦新时代之于庐州,其地位已经不亚于连年表现不佳的亲爹江淮了,京东方的电视面板还有些被人诟病,但锦新时代可是切切实实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产品远销多个国家。
“檀总有想过再投资闻界吗?”
多年创业,经受过多重磨难的李兵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屈能伸,在意识到了腾迅,京冬等互联网投资机构除了给他带来钱,不能在汽车产业提供更多支持之外,他及时的醒悟过来。
在总结了小朋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带来的教训之后,李兵这一次带来的诚意,比檀锦程想象的还要大。
“怎么个投资法儿?”
对于李兵发出的投资邀请,檀锦程不置可否,这家伙自从造车之后,或许是见识到了资金的真正魅力,也或许是真正的野心暴露出来了,整个人跟在易车时的状态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闻界搞的那些小头,怎么可能逃得过他的眼睛,别看闻界亏得一批吊造,但李兵本人可是越来越有钱的,私下里以妻子名义成立的那些公司都是干什么的呢。
之前他懒得管,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新势力都有这个毛病,反正坑资本家的钱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话语权有限,说多了惹人烦,所以他选择了抽身而出。
反正闻界上市,解禁期结束之后,他的那些股份基本都抛售一空了,巨量引擎也没有亏钱。
换电模式实际没什么毛病,特斯拉当年也想走这个路线,消费者对于电车有着天然的续航焦虑,哪怕是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他们依然会有这种焦虑。
换电是解决里程焦虑过程当中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但是由一家新势力车企来主导,那困难就太大了。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想要建更多的换电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自身没有造血能力的新势力,只能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这就导致李兵的股份必定会被稀释得越来越少,渐渐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低。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兵后期的一些骚操作,实际也还是在话语权渐渐被稀释之后的必然结果。
其次,换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车型必须要多,都卖不出去几辆车还怎么换电,其次就是电池规格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而这些都是新势力都不具备的。
没钱,车型不够多,没有自己的电池产业链,这些都是新势力搞换电的弱势。
但是这些,对于锦新时代都不是问题。
跟多家车企,多款车型合作,不缺资金,这些都是动力电池公司构建换电站的天然优势,一定意义上来说,哪怕是由尉来汽车来主导换电业务,都不如锦新时代。
快充+换电?
这个想法是真的不错,至少会在市值上给尉来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快充技术没有完全突破还有电池形态没有改变的当下,闻界的换电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肯定要有庐州zf的介入,至少要让他们在政策上支持我们,或者说其他的地方zf也行,这样闻界拿地拿贷款会方便很多。”
“当然,甬城市这边如果有意向也是可以的。”
从目前来看,要抱上尉来的大腿,把汽车工厂放在这两座城市是最好的,这两座城市是尉来布局最深的。
檀锦程点了点头,示意李兵继续说下去。
李兵的想法没错,闻界现在很缺钱,但更缺政策,有了政策不愁没有资金,如果他有能力自己说服庐州zf对闻界给予支持,甚至可以不用来找他。
因为到时候自有其他的投机者会投钱,闻界现在堪堪过20亿美刀的市值,还是很受资本眼馋的,拿下大部分股份带来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虽然风险也无限大,毕竟李兵都已经公开透露目前闻界的资金只够支撑半年了。
“假设由庐州zf来牵头,巨量还有其他的投资机构来解决闻界所需的建厂资金以及后续发展的资金,我们重新起步,闻界是有一个美好未来的。”
新势力企业当中,闻界独特的模式以及一直以来营造的高端形象,实际保证了它的生存基因,只要不自己作死,有足够的资金以及时间支持,闻界想要倒闭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而时间,就是锦新时代介入换电的最大利器,由闻界去探路,做得好了自然是没什么问题,跟着一起挣钱,还能够加大对新势力的影响范围。
若是某一天闻界做不下去了,是不是可以由锦新时代来接手其换电业务?
哪怕是有一天,快充技术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或者是电池的形态改变了,那檀锦程也能够保证在这之前抽身而出,整体来说对于他还有巨量引擎亦或是锦新时代来说,都是一笔风险不算很大的投资。
这笔投资,值得搞,但前提是李兵要改变,之前那些套路,他不可能再无视了。
“可以考虑,但如果投资的话,我需要更多的话语权;闻界在改变,但还是不够。”
这是送上门的肉,没道理不吃。
“需要哪一些改变?还请檀总给出一些建议。”
既然是送上门了,李兵自然是做好了被宰一刀的打算,但是眼下他确实也没有太多其他的办法了,没有谁比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的檀锦程更适合于现今的闻界了。
他不至于天真的以为仅凭二人的私交就能够让檀锦程无条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