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市火车站,蒸汽火车头喷吐着浓厚的白烟,发出一声悠长的鸣笛。
赵淑芬拎着她那个旧布包,随着人潮挤出车厢。两天一夜的硬座,让她感觉骨头缝里都透着疲惫。
站台上人声鼎沸,南腔北调混杂着煤灰的气味,与广州的湿热截然不同。
赵淑芬目光急切地扫过出站口,很快便锁定了人群中那两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
女儿赵小丽,两条麻花辫随着她踮脚张望的动作晃动,洗得发白的衬衫显得有些单薄。儿子赵大刚,憨厚地守在妹妹身旁,手里提着个瘪瘪的布袋子,也不住地伸长脖子。
“小丽!大刚!”赵淑芬忍不住喊了一声。
小丽的眼睛倏地亮了,穿过人群扑了过来:“妈!您可算回来了!”她一头扎进赵淑芬怀里,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
赵淑芬拍着女儿的背,心头一暖:“傻孩子,妈这不是好好的?”
大刚也快步上前,一把接过赵淑芬手里的布包,咧嘴一笑:“妈,路上辛苦。”布包入手沉甸甸的,他不由得多看了母亲一眼。
“不累,妈好着呢!这次你们妈大丰收!”赵淑芬一手拉着一个,仔细端详,“你们俩,好像都瘦了点。妈不在家,店里还好吧?李娟在家呢?”
“好着呢!嫂子看家没来,我和哥都听您的话,把店看顾得妥妥帖帖!”小丽抢着回答。
大刚在一旁补充:“嗯,妈,店里都挺好,没出事。”
一家三口边说边往外走。出了火车站,一阵凉风袭来,赵淑芬下意识紧了紧身上的旧外套。
“妈,您看您就穿这点儿,这都快十月了,早晚凉得很。”小丽说着就想脱自己的外套。
“行了,妈身子骨硬朗。”赵淑芬拦住她,“赶紧回家,妈想家里的热炕头了。”
公交车晃晃悠悠,挤满了归家的人。赵淑芬靠窗坐着,望着窗外掠过的熟悉街景,心中一片踏实。
“妈,广州好不好?是不是特大特热闹?”小丽挨着她,满眼都是好奇。
“嗯,一切顺利。”赵淑芬点头,“那边确实不一样,楼高车多,好东西也多,看得人眼花缭乱。”
“那您的货呢?都买齐了吗?”大刚凑近了些,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赵淑芬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买齐了,比妈预想的还要好!不过啊,东西太多,妈一个人可弄不回来。”
“啊?那怎么办?”小丽一听,小脸顿时垮了下来。
“别急,妈自有安排。”赵淑芬语气平静,“我在那边找了辆货车,专门给咱们运货。司机是个老把式,跑这条线好几年了,信得过。估摸着,明后天就能到红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