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门禁卡◎
小长假后的日子按部就班,秋冷开始还想着八班一群人会不会玩得收不了心,结果才开学第一天学习小组就全员到齐,彭向晨神清气爽,带了满满一兜零食请人吃,专门递给了秋冷一个大袋子。
秋冷接过来差点没提稳,死沉死沉的:“什么呀?”
“火锅底料。”彭向晨抓抓后脑勺,“老大你不是喜欢吃火锅嘛,正宗的重庆红油底料,这次去玩住的民宿老板亲自炒的。”
“什么什么?我看看。”白迁凑过来打开袋子,一股浓郁辛香的红油味漫了出来,激得他连打三个喷嚏。
彭向晨嫌弃的把袋子口掩得死死的:“迁子你能有点礼貌吗。”
白迁给他一脚:“你他妈还好意思说我,你带东西给老大怎么不跟我说,我啥也没带!”
“所以说你没礼貌。”彭向晨下结论。
俩小弟又满阶梯教室跑着掐了起来,秋冷喜滋滋的发消息给讲台上的牧若延:“男神,下次吃红油火锅呀!”
“行。”牧若延一边回她消息,一边抬头看过来,“这周末?小深负责做,我们负责买食材。”
妥。秋冷朝他比了个ok的手势。
周末有火锅吃啦!
“秋冷。”鱼听兰小小声的叫她,“你能给我讲讲这道题吗?”
“哪题。”秋冷在她旁边坐下,远远丢了个橡皮擦过去打在白迁脑袋上,他俩才停止了吵闹,教室里的人也都纷纷放下了零嘴开始翻书出来学习。
“老大。”白迁把橡皮擦捡回来上交,看了一眼鱼听兰指着的题,“这我会啊,我教你?”
“你教我?”鱼听兰不可置信地瞪圆了兔子眼睛。
“小看谁呢。”白迁“啧”一声撇过头,“不听算了。”
“不不不,听的听的。”鱼听兰连忙收起自己的惊讶表情。
“你讲。”秋冷说,“我也听听。”
“得嘞。”白迁这才兴致勃勃转过头来,磕磕巴巴把题讲了一遍。
秋冷突然发现他英语讲的挺不错,她回想了一下,好像白迁确实没怎么问过她英语上的题,平时也就考个四五十分,在八班算是平均水准,但他之前基本不背单词,现在每天都被盯着背,水平上升的似乎挺快。
她问白迁,白迁也爽快,倒豆子一样叭叭说了一通。
“我爸妈基本在国外,每次假期接我过去住一两个月,不过他们都忙他们的,我就自己出去玩,我妈还让她秘书来给我当翻译,老子直接把他甩了,烦死了不如我直接跟人比划呢。”
秋冷第一次听说比划还比划出了优越感的。
不过算是知道白迁为什么英语水平上升快了,之前他就像个文盲,在国外时常被语言环境浸淫,能听懂但不会说也不会看,现在背了单词词汇量多了,自然就和本身的基础结合起来了。
她自己的基础也是和外教老师聊天聊出来的。
秋冷深感语感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和牧若延商量了一下,从此以后除了讲题之外,学习小组的日常对话必须切换成英语模式。
于是下午来阶梯教室巡查学习情况的一班语文老师,一进门就被里面坟场般的寂静压低了脚步声。
没有人讲话,一个都没有!
再次感慨不良少女当班委简直是班主任的福音,都不用管纪律。
语文老师还在感慨,就见他们一班那个瘦高的男生上讲台去找秋冷,以一个“please”开头,然后憋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秋冷开口就是流利的英语,发音纯正,语速放慢了不少,语文老师基本都听懂了。
大意就是让他不要害怕发音不标准就不敢开口,在外国根本没人在乎你口语纯不纯正,能说清楚就行,她以前发音也不好,外教老师从来没说过她什么,跟她聊得很开心,给了她很大的学习自信。
语文老师默默点了点头。
这话以前他们班的英语老师就说过好几次,奈何好多孩子的父母不太同意,特别是他们一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是高知,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开班会的时候不止一次说过孩子在家里练习口语发音不标准,希望老师多帮忙纠正。
普通话也不是人人能说标准的,何况外语。
后面几天她再去阶梯教室,发现大家明显放松了很多,也不太管发音标不标准的事了,因为一旦你特别在意这个,小组讨论的时候根本插不上嘴,特别是争论题目的时候,谁还管发音,连比划带说跳起来用蹩脚的英语争个脸红脖子粗都比不出声的好。
目前看来一班很占优势,毕竟词汇量广。
八班英语比较弱,有时候活生生被气得像炸毛的鹌鹑。
周末的火锅秋冷惦记了好几天,星期五晚上就和牧深说好,周六一大早她起床去了牧若延家,顺便把冰箱里的红油底料分了两份,一份她留着,过年爸妈回来可以给他们做火锅吃,一份送去牧若延家当谢礼,方便她蹭吃蹭喝。
白迁听了大为欣赏,赞扬他老大很会借花献佛。
怎么听怎么像是讽刺她占小弟的便宜,偏偏白迁觉得自己真情实感在夸奖,秋冷被搞得一个不好意思,就邀请了他和彭向晨来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