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都市言情>长河锁浪> 第五十章 成效初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成效初显(2 / 2)

"最新几期的《新疆生产战线报》,还有——"郑指导员神秘地眨眨眼,"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众人簇拥着郑指导员来到指挥部帐篷。他小心翼翼地从帆布包里取出几份报纸,递给张志成:"看看,你们塔河营地出名了!"

张志成展开报纸,头版赫然印着《戈壁滩上的水利先锋——记塔河水利工程大队先进事迹》的大标题。他快速浏览着,突然惊讶地说:"这不是苏团长的文章吗?"

林悦凑过来看:"真的是苏秀华同志写的!"她的手指轻轻划过报纸上的照片,"这张是我们施工的场景!还有医疗队的帐篷!"

郑指导员笑着说:"连续两期都有你们的报道,听说兵团领导看了都非常高兴!林师长特意嘱咐我,要当面向你们传达他的表扬。"

张志成仔细读着报道,脸上渐渐泛起红晕:"苏团长写得太过誉了,我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哎,实事求是嘛!"郑指导员拍拍他的肩膀,"你们这儿的成绩有目共睹。对了,陈教授呢?"

正说着,帐篷外传来脚步声。陈启明掀开门帘,额头上还带着汗珠:"听说郑指导员来了?"

"陈教授!"郑指导员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快来看看这篇报道。"他指着报纸上的一段,"上次张志成用电台给师部汇报了这里的最新技术突破后,专门写了'黏土-卵石复合结构'技术创新呢!"

陈启明接过报纸,双手微微发抖。他推了推眼镜,凑近仔细阅读。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着泪光:"这...这真是..."

张志成注意到这位平时严谨克制的教授嘴唇在轻轻颤抖,连忙说:"陈教授的技术确实为工程解决了大问题。"

郑指导员点点头:"师部已经决定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兵团的水利建设中。陈教授,您这是为边疆建设立了大功啊!"

陈启明摘下眼镜,用手背擦了擦眼角:"都是集体的功劳...都是集体的功劳..."

帐篷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郑指导员突然拍了拍手:"对了!我听说你们很期待文工团再来演出?"

林悦眼睛一亮:"文工团要来吗?"

郑指导员摇摇头:"暂时没有计划。苏团长他们已经回北疆巡演了,近两个月都不会有空。"

众人脸上都露出失望的神色。大刘忍不住叹气:"唉,还想着能再听苏团长唱《南泥湾》呢..."

郑指导员神秘地笑了笑:"不过嘛,我带了样新家伙,精彩程度可不输文工团!"说着,他转身打开那个大纸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金属物件。

"这是...电影放映机?"张志成惊讶地问。

"没错!"郑指导员得意地说,"师部刚配发的,我特意申请第一个送到你们这儿来。"他又从箱子里取出几个圆铁盒,"看,还带了《沙漠里的战斗》的胶片,讲的就是咱们兵团开荒的故事!今晚就给大家放!"

这个消息像一阵春风,瞬间传遍了整个营地。工人们饭也不吃了,纷纷围过来看稀奇。

"真的能看电影了?"

"《沙漠里的战斗》听说可好看了!"

"俺长这么大还没看过电影呢..."

孙专员见状,立即组织起来:"王力,带几个人去清出一块空地,准备幕布和电源。小张安排好今晚的值班人员..!"

众人立刻分头行动起来,营地顿时热闹非凡。有人搬来木板搭简易座位,有人帮着拉电线,几个年轻工人甚至自告奋勇要学习操作放映机。

郑指导员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对张志成说:"你们这儿士气真高啊。"

张志成望着忙碌的工人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太需要精神食粮了。在这戈壁滩上,除了干活就是睡觉,文化生活太匮乏了。"

下午的施工比往常结束得早。太阳刚偏西,工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聚集在空地上,眼睛都盯着那块挂在两棵树之间的白布。个子矮的被安排在最前排,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郑指导员站在放映机旁,高声说道:"同志们,今晚我们观看《沙漠里的战斗》,这是反映我们兵团战士战天斗地的优秀影片。在电影开始前,让我们先学习下最新一期的《新疆生产战线报》。"

他展开报纸,大声朗读了苏秀华写的报道。当读到"塔河水利工程大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施工奇迹"时,工人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下面,请孙指挥讲几句。"郑指导员把位置让给孙专员。

"同志们,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大家用汗水换来的。今晚,就让我们暂时放下铁锹,好好享受这场电影。明天,继续战斗!"

随着放映机咔嗒启动,一束光柱投射在幕布上。音乐响起,工人们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盯着画面。当银幕上出现兵团战士在沙漠中开荒的场景时,有人小声说:"这不就跟咱们一样嘛..."

电影讲述了一支水利工程队在沙漠中寻找水源、建设绿洲的故事。当看到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抢修水闸时,不少工人抹起了眼泪……当看到战士们最终引来清泉、沙漠变绿洲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林悦悄悄看了眼身边的张志成。银幕的光影在他脸上变幻,那双总是严肃的眼睛此刻闪烁着孩子般的喜悦。她忍不住轻声问:"喜欢吗?"

张志成点点头,压低声音说:"比我们当年在部队看的苏联电影还精彩。"顿了顿,他又说,"要是放映机能一直留在咱们营地就好了!"

电影结束后,天已经完全黑了。工人们仍沉浸在兴奋中,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剧情。大刘带着几个小伙子跑到郑指导员跟前:"指导员,这机器能常来咱们这儿吗?"

郑指导员哈哈大笑:"放心,以后每个月都会来放一次。下次我带《上甘岭》或者《红色娘子军》来!"

夜深了,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张志成和郑指导员最后检查了一遍放映设备。

"小张,"郑指导员突然正色道,"兵团决定把你们塔河营地作为典型来宣传。下个月可能要开现场会,你得准备准备。"

张志成愣了一下:"这么突然?"

"不突然。"郑指导员拍拍他的肩膀,"你们用实际成绩证明了自己。特别是..."他压低声音,"对陈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及劳改犯的团结使用,上面很重视这个意义。"

张志成会意地点点头:"我明白了。"

送走郑指导员后,张志成独自站在营地中央。夜风拂过他的面庞,带来远处胡杨林的沙沙声。他抬头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转身时,他发现陈启明还坐在放映场地边,手里捧着那份报纸。

"陈教授,还没休息?"张志成走过去问道。

陈启明抬起头,月光下他的眼睛格外明亮:"张副指挥,我...我真没想到..."

张志成在他身边坐下:"没想到什么?"

"没想到我这个'右派',还能上报纸受表扬..."陈启明的声音有些哽咽,"更没想到,大家真的把我当同志..."

"你本来就是我们的同志。"张志成坚定地说,"党和人民需要你的知识和技术。"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陈启明突然说:"我有个新想法,关于总干渠修好后,后续引水渠的。"

张志成眼睛一亮:"说说看!"

就这样,在戈壁滩的星空下,两个身影靠在一起,一个滔滔不绝地讲解,一个专注地倾听。远处,新一天的曙光正在地平线上酝酿。

第二天清晨,工地上格外热闹。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热烈讨论着昨晚的电影,有几个年轻人还模仿着电影里的台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教授!"大刘兴冲冲地跑过来,"您说咱们这工程,是不是就跟电影里演的一样?等修好了,这戈壁滩也能变绿洲吧?"

陈启明擦了擦额头的汗,难得地露出笑容:"只要科学施工,一定能做到。你看那边——"他指向远处刚修好的渠段,"已经能看到效果了。"

中午休息时,孙专员召集干部们开了个短会。

"同志们,"他环视众人,"昨晚郑指导员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兵团决定把我们塔河工程作为全兵团的典型,下个月要在这里召开现场会。"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声议论。王力挠了挠头:"这可咋整?咱们这儿条件这么简陋..."

"简陋怎么了?"孙专员拍案而起,"正是因为我们在这艰苦环境下创造了成绩,才值得推广!"

孙专员的话掷地有声,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他目光灼灼地扫视着每一个人:“这次现场会,不仅是对我们工程成果的检验,更是向全兵团展示我们精神风貌的窗口。张副指挥,你来说说具体安排。”

张志成站起身,走到挂在帐篷壁上的工程地图前,手指沿着干渠的路线划过:"现场会定在下个月十五号,我们还有二十天准备时间。"他转向众人,目光坚定,"主要展示三个重点:技术创新、施工管理和职工精神面貌。"

王力立即翻开笔记本:"物资保障方面,需要提前准备展示用的卵石样本、黏土配比说明,还要搭建一个简易展台。"

"展台可以用工地现有的木板搭建,"张志成点头,"但一定要打磨光滑,不能有毛刺。林悦同志,医疗组准备些常用药品展示,再整理一份工地常见伤病防治手册。"

林悦迅速记录着:"我还可以组织几个工人演示急救方法,比如中暑处理和伤口包扎。"

陈启明推了推眼镜:"技术展示部分,我建议制作一个剖面模型,直观展示'黏土-卵石复合结构'的施工原理。"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如果能找到透明材料,甚至可以做一个渗水演示装置..."

"这个主意好!"张志成眼前一亮,"王力,你联系师部后勤,看能否调些有机玻璃来。"

大刘突然举手:"报告!俺们工人能表演个啥?"

孙专员笑了:"你们就是最好的展示!现场会当天,所有工序照常进行,让参观团看到真实的施工场景。"

会议结束后,整个营地立即行动起来。张志成将全体职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准备工作。他自己则带着陈启明和王力,开始详细规划现场会的参观路线。

"参观团从指挥部开始,"张志成用木棍在沙地上画出简易地图,"先看技术展示区,然后沿着这条路线视察施工现场,最后在职工生活区结束。"

王力挠了挠头:"生活区太简陋了,要不要临时搭建几个像样的帐篷?"

"不必。"张志成摇头,"真实最重要。不过卫生一定要搞好,尤其是食堂和医务室。"

与此同时,林悦正带着几个卫生员在医务帐篷里忙碌。她们将药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擦拭医疗器械,还特意用红纸剪了几个"十"字贴在帐篷外。

"林大夫,"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好奇地问,"兵团首长真的会来咱们这儿吗?"

林悦微笑着点头:"当然。听说不光兵团领导,可能还有自治区和水利部的专家呢。"

"哎呀!"她突然紧张起来,"那俺得把内务收拾整齐点,可不能让城里人笑话!"

这样的对话在营地各处都能听到。工人们既兴奋又紧张,干活时比平时更加卖力。大刘甚至组织了一个"突击队",专门负责清理工地上的碎石和杂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