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早对黛玉留心,又有薛蟠与林海的关系在,她对黛玉又与别个姐妹不同,偶见黛玉耍小性,也多一笑而过,倒让黛玉自觉没趣。 转眼间却又有扬州来信。 这次走的却是贾家的门路,说是林海病重,要黛玉回扬州。 黛玉在贾母处听得噩耗,几近晕厥。 贾母将她搂在怀中,心肝儿肉地喊着。 宝钗听闻消息,与薛王氏赶来时,王夫人、王熙凤、迎春姐妹等,都已到了。 黛玉满面泪痕未干。 贾母红着眼,吩咐下人,要替黛玉打点行装,又要贾琏送黛玉返乡。 好不容易宝玉放学归来,听得这一消息,忙到黛玉房中。 他看着黛玉双眼肿如桃儿,竟也忍不住滚下泪来。 然担心又惹黛玉伤心,宝玉忙转过身去,快速用袖子擦了擦脸,才含笑进屋道:“我才听说了姑父的事。妹妹不必担心,姑父只是思念妹妹也说不定呢?或许妹妹一回去,姑父就大好了。” 黛玉默然点头。 宝玉陪黛玉坐着,宽劝几句,方去见了贾母等人,再到黛玉房中。 宝钗此时却在梨香院里,与薛王氏说着林海这突发重病。 薛蟠时常送信回来,信中常提他与林海如何,一时说林海如何公务繁忙,一时又说林海怎般不耐吃药,还要宝钗帮忙留心黛玉,可别让黛玉也学着林海如此。 近两三个月间,薛蟠再送信来,却说林海身体已有好转,不像先前多咳,怎又突然说病重,还要黛玉回去? 半月前薛蟠才有信到,那信中也还说林海一切都好,薛蟠功课进益,这才过去不久,情况突变。为此,宝钗和薛王氏都忧心忡忡。 宝钗数次想和薛王氏说,不如她母女二人也打点行装,陪着黛玉上路。 那贾琏常替贾政办事,还算稳妥,但宝钗担心他始终是个男儿,不及女子细心,路上也不知能否照顾好黛玉。 大忧伤身,黛玉素来体弱,还要一路奔波,若路上有些个什么,可又要人如何放心? 然而想着薛王氏也上了年纪,不便奔波,黛玉又定然只想尽快归家,宝钗更不好独自陪黛玉回去,宝钗终究只能将心事藏在心底。 黛玉这一离去,宝钗只觉偌大荣国府都较平日冷清不少。 她除了日常陪贾母说笑,略解贾母担忧外孙女和女婿之心,也就到王夫人处坐坐。 更多时候,宝钗只在梨香院中做着针线,陪着母亲。 宝玉因没黛玉在旁,闷闷不乐时,也不愿与丫头们玩笑了。他房中近来也静悄悄的,丫头们屏气凝息,唯恐哪句话惹得宝玉不喜,要被责骂。连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袭人,近来都不敢如何与宝玉说笑。 再过不久,又有信从扬州来。 这次的信却是薛蟠要人送到梨香院中。 信中说,前不久林海偶染风寒,竟在床上躺了几日。可巧林海病刚好些,要出城散心,就遇到薛蟠和林海说过的智通寺。 那日本是林海和薛蟠一起出城,还有家人跟随,也不知怎的,林海却突然和他们失散,薛蟠等人寻了好一会儿,才见林海失魂落魄地现身。 林海出现的地方曾被他们寻过好几次,他们之前却总不见林海。 经此一事,林海要回城,薛蟠同样没了闲逛兴致。 林海却在回去后,忽然决定将黛玉叫回家。 薛蟠也不知林海送往贾家的信中说了什么,他生怕母亲和妹妹听到什么消息担心,才匆匆写好这封信,也要送往神京。 薛蟠的信送得迟了一些,薛王氏和宝钗已担心数日。 也幸好有这信,宝钗和薛王氏才安了心。 薛王氏喜得连连念佛号。 “阿弥陀佛,还好林大人没事。他好着,你哥哥和林姑娘也就都好了。” 宝钗心头大石也已落地。 薛王氏又问:“这信可要让老太太他们知道?这几日上下都不大安宁的。” 宝钗忙劝道:“妈千万不可。林大人既然在信中说自己病了,定有林大人的道理。咱们虽是好心,但若真多事,只怕还误了林大人的事呢。哥哥送信回来,要咱们安心,咱们却不可连累哥哥在林大人面前为难。” 薛王氏连连称是。 母女俩将此事藏在心中,谁也不肯说。 宝钗因知黛玉亲人无碍,替黛玉开心之余,又生出几分苦闷。 黛玉这一回家,她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黛玉了。 宝钗给薛蟠回信时,不便明问黛玉,唯有先问薛蟠,如今已是九月,离过年也不远了,薛蟠可是要回京一起过年。 宝钗写完这段,搁笔斟酌一番,问薛王氏道:“妈,哥哥现在难得肯用功,又有名师指点,若哥哥说回京过年,一来一回,岂不耽误时间?我更怕哥哥路上游玩,又减了学习的兴趣,还不便学好。不若咱们到扬州去,也好让哥哥先准备着房子?” 薛王氏叹道:“好是好,可又要如何与你姨妈他们说呢?” 宝钗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