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汴京才刚刚遭受过朝廷与金人的劫掠,还能剩下多少人口,征兵又能征到多少? 收拢残卒,加上不计代价的征兵,才勉强凑够了十万兵马。 这点人马,还远远达不到赵匡胤的心里数字。 远征不同于汴京的防守战。 留守的兵力,加上一路上的粮草运输都是需要人手的。 区区十万,五万留守汴京,至少一万兵马押运粮草,剩下的四万人够干什么? 这可是远征金国,以赵匡胤的想法,接下来的这一战,至少要收回燕云十六州! 而想要达成这个目的,绝不能低于二十万兵马! 二十万兵马的粮草押运,至少也得四万人。 差的太多了! “李相,是朕做的还不够好吗?” 赵匡胤有些无奈了。 虽然眼下的状况是稳定了下来,可民心已失,再想找回来可太不容易了。 哪怕汴京城外,他们打了一场大胜,却还是难以挽回么。 这只能说明,一场大胜不够! “四万兵马,陛下若是信任末将,可交给末将操练,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既然数量不够,那岳飞能想到的办法,就只有用质量来凑! 一如当初的他一般。 想尽一切办法,以步兵对抗骑兵,以少胜多! “再信任你也不行,岳将军,你没有参与过关外的战争,你不懂。” 一旦察觉自己处于劣势,金人便会化整为零,以骑兵袭扰为主。 直至骚扰到你人困马乏之后,他们才会与你正面交锋。 关外一望无际皆是平原,哪怕想断他们的路都做不到! 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军压境,不去管骑兵的袭扰,直接奔着攻城而去,逼的金人骑兵不得不下马守城! 可四万兵马,显然不足以让金人感受到这样的威胁。 五则攻之,十则围之。 兵力若是不能占据优势,那这一战还是不打为好! 现在的大宋,经不起任何一场溃败! “陛下,何不再等等?” 一直沉默的李纲忽然开口道。 等? 赵匡胤皱了皱眉。 “你想让朕等什么?” “各路勤王大军的兵马虽要驻守各方,不能擅动,却能够让他们宣扬陛下这一战的胜果。” “陛下,民心未回,未必是他们不愿相信陛下,而是没有足够多的人站出来证实这件事。”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这战果是朝廷吹嘘出来的,是假的。” 不得不说,对于当前大宋的情况最为了解的,还是李纲。 从前不管是赵佶还是赵桓,做了一丁点大的小事便喜欢吹嘘成天大的功劳。 乃至于绝大部分百姓都将朝廷散播的消息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说说笑笑,但却不会相信。 一如眼下的状况一般。 不是不愿相信赵匡胤,而是本能的不愿相信朝廷! 赵匡胤与岳飞合力,一战剿灭加上俘虏金人十余万。 他们要等的,是他人的传播,以及百姓接受,并相信这件事! “等多久?” 赵匡胤的眉头舒展开不少。 如果缺的只是时间,他可以等。 至少这里没有赵光义,不会有人在他大业未完之时害他! “长则半年,短则三月,陛下要的二十万大军自然能够凑足,甚至可能会更多。” 李纲信誓旦旦。 天幕之外,李二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果然身在局中,有些事看的就是没有外人清楚。” “赵匡胤这一场汴京保卫战已经足以颠覆金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只要打破金人不可敌的观念,剩下的,百姓自然会回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