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般情况下,因朱祁镇出征之际,将京营中大部分的器械都带离。 眼下京营中非但没有多少可用之兵,甚至连器械都不足! 于谦临危不乱,征调民夫加速打造器械的同时,也从周边城池中将大军尽数调集在了京师之外。 在得知瓦剌军已然破紫荆关而入,不少文臣武将都提议,即便不南下,也该将兵卒尽数收拢入京师之中固守。 这个时候,依旧还是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 “太祖陛下当年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太宗陛下封狼居胥,先帝宣宗也是屡屡征讨漠北大胜而归。” “如今到了我等手中,面对瓦剌这支小部落,竟然都要避其锋芒了吗?” “不论各位是如何想的,我只知若真让瓦剌在我关内作威作福,我即便身死,也无颜面对先帝!” 一席话,说的在座文武百官皆是满脸羞愧。 土木堡一败,败的让他们几乎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难以匹敌的强敌。 可瓦剌够这个资格吗? 哪怕是已经损兵折将的现在,胜负也仍旧是五五之间! “可瓦剌军挟持太上皇,我等若是在关外迎战,误伤到太上皇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 于谦眼中闪过一抹坚毅。 “若太上皇有知,他定然也不会介意为我大明做出牺牲!” “诸位要知晓,社稷重,而君轻!” “好样的!” “这样的人,才是我大明应有的风骨!” 对于于谦的决断,老朱忍不住拍手叫好。 这也是此番盘点中,他少有的心情不错的时候了。 只是也就是到了现在,他才明白了朱祁镇那几个绰号的由来。 叫门天子! 可不就是叫门天子么,连紫荆关都是他给瓦剌大军给叫开的! 该死的废物! “于谦啊,没想到,他竟然活到了现在。” 朱棣也对这个人有些印象。 似乎是个进士出身? 当初他只觉得此人还有些才能,便将他留在了朝中。 没想到,当时的那小愣头青,已然成了大明的支柱之一。 “当时将他留在朝中,果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朱瞻基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啊,皇爷爷,此人的才能绝对不差,且他的战略目光也很厉害。” “固守京师固然是最为安全的决定,但那样一来,我大明的威望便会一落千丈,将来关外的部落将不会再有半分敬畏之心!” “唯有在京师之外决战,才有机会洗刷我大明的耻辱!” 在他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很欣赏这个于谦。 这样看来的话,他也算是五朝老臣了。 称之为大明的支柱,绝无任何问题! 【在英宗朱祁镇葬送了京营的数十万大军之后,整个大明上下仿佛都被抽走了骨头。 每个人在得知瓦剌军来袭之际,想的都是弃守京师,进而南下。 唯有于谦力挽狂澜,否决了所有人南下的心思,并且将周遭的大军尽数集结在京师之外。 瓦剌军到来后,便直接以朱祁镇威胁,试图像紫荆关一般,令明军放弃抵抗,轻松攻取京师。 可他没想到的是,眼下的明军,竟然不吃这一套了。 相反,在于谦的领导之下,明军的士气已然逐渐的找了回来。 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一支士气旺盛的明军之际,也先不由得有些气馁。 他很清楚瓦剌军的实力,正面迎战,胜算也就在五五之间。 于是他便征集下面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