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鲜卑姓改为汉姓,并废除九品中正制而改为五省六曹制。 这一制度自隋朝开始,自大唐完善之后便一直在封建王朝中流传了下去。 而隋朝建立之后,因南北朝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导致民生疾苦,杨坚多次减税,并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以解民困。 民生经济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 后推行科举制,虽参与科举的渠道仍旧被士族掌控着,但也算是为寒门出头而拉开了序幕。】 看到这里,杨坚已然洋洋自得开了。 若是继承大周国力还耗费九年方才一统天下还能被人诟病的话,那这一点应该无人能说闲话了吧! 轻徭薄赋,并且利用南北朝期间士族势力衰弱的节点而推行了均田制。 哪怕是现在想来,他都觉得自己这操作是神来一笔! “此番功绩,还真没人能否认。” “单是一句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咱看来就是千古明君!” 老朱直来直去。 做的不好的地方,他便直接开怼。 可若是做的好了,他自然也不吝啬多夸两句。 他就喜欢这种与民休养生息,对百姓好的皇帝! 所以他不喜始皇帝,却独独偏爱大汉文皇帝! “武功方面,寡人不评价,但文治方面,隋文帝做的确实不错。” “尤其是均田制,堪称神来一笔,直接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百姓的负担,同时赋税也并未减少。” “寡人佩服!” “不过这科举制能不能详细展开说说?寡人有那么亿点点好奇。” 刘邦感觉自己的心里跟有猫在挠似得。 科举制! 为寒门出身的人才开启了出头的路。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能够好生扶持的话,寒门出身的人便会自发的对抗士族! 只要操作得当,便能够让这两方势同水火! 这样一支牵制士族门阀的势力,绝对比勋贵集团好用! 毕竟勋贵还有做大掌控整个朝堂的可能性,但寒门出身的那些人,却绝无半分机会! 能够自寒门中一步步崛起爬到高位的,都是天生的孤臣! 但很可惜,天幕上的字迹似乎并没有给刘邦解惑的想法。 随着最后字迹缓缓消散。 再度涌现出字迹之时,看清上面所言是何,杨坚直接黑了脸。 【大抵是皇帝都逃不过晚年昏聩的结局。 杨坚年轻之时便多疑,好猜忌。 到了晚年更是变得容易听信谗言,滥杀大臣。 数名功臣后人先后被杀。 并且法制也越发的严苛,刑法之苛刻,百姓听了都觉惶恐! 加上他晚年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同样出了大问题。 最终杨勇被废,而杨广则趁机上位。 这样的决定,也为大隋灭亡而埋下了祸根。】 杨坚:“……” 晚年昏聩这件事他倒是不难理解。 毕竟不少皇帝都有这样的毛病。 任凭是谁也阻止不了自己老年痴呆的趋势。 眼下仙人既然提点了出来,他年纪大了之后稍微注意些也就是了。 可后面的几句话才是重点。 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大问题。 以及废杨勇的储君之位,让杨广上位为大隋的灭亡而埋下祸根。 再加上李二明里暗里的说过,与他有亲戚关系,甚至还称呼他为姨爷爷过。 这t就不难推测了。 大隋与大秦一般无二,皆是二世而亡,且就亡在杨广手中! “杨广,你这混账东西给朕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