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6章(1 / 1)

同时也是不想让人走上自己的老路。 总结下来,在赵匡胤的心中,武将的危害性便远远的大于文臣。 于是他数次调整文武官的地位。 对他来说,重文抑武,并非软弱不敢与外界开战,而仅仅是他觉得文人危害更小,不会危害到大宋的根本。 并且以文人压制武人,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看到这里,老朱也不由得叹息一声。 的确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到了他这里就能看明白。 文人的危害性并不比武将小,甚至还要更甚! 武将误国或许会导致叛乱,但文人一旦误国,那便会直接抽走整个王朝的脊梁! “这件事也不能说赵黑子做错了,只是在他的那个时代,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历朝历代亡国的原因,几乎都来自于藩镇割据的内乱。” “东汉末年,到五代十国,哪一代王朝落幕之际不是这般?” “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也的确是无可厚非。” 这一刻,老朱倒是坚定的站在了赵匡胤这边。 哪怕他也厌恶大宋的那些怂货皇帝,厌恶酿成靖康耻的徽钦二帝,厌恶开国即怂包的赵构。 但那些是他们自己的错。 从始至终,赵匡胤所做的,就只有将武将的权力收归皇权所有。 本质上,兵权是还在的,甚至因集权的凝聚,不论是待遇还是训练都逐渐统一,底层将士的战力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后期赵宋的骨头软,与重文抑武的决策有关系,但两者之间却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可惜他这样的看法,注定得不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尤其是李二。 “只因前人的失败,便选择了重文抑武这条路?” “朕知晓,东汉末年的确乱,朕的大唐末年或许也相差不多,但大汉最令朕满意的地方,老朱你知道在哪吗?” “哪怕是东汉末年,也依旧能喊出一汉当五胡的话来!” 并且不只是说说,他们是真正做到了! 不论是哪一方诸侯,一旦缺钱,缺人手,他们便会直接派人去关外转上那么一圈。 转一圈回来便能解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力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多转两圈! 哪怕是稍显强大的乌桓,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稍大些的狗罢了! 在李二心中,这才是大汉真正的魅力所在! “都跟你说了,大宋变成大怂,本质上与重文抑武没多大关系。” 老朱无奈,赵匡胤更是无奈。 你少说两句成不成! 大宋变成大怂都出来了,你t是小黑子吧! 眼见这两人争吵不断,他只得站出来。 “重文抑武实属无奈,朕登基之时,天下还未一统,朕只能先稳定国内。” “在那各地还未平息叛乱的情况下,当然是将兵权握在自己手中,再以士大夫压制武勋集团是最好的选择。” 在赵匡胤眼中,陈桥兵变还历历在目。 他知道,自己这位置来的太过轻而易举。 只要有兵有权,谁都能黄袍加身。 乃至于哪怕将领不愿,他们下面的副将也会想尽办法! 收回兵权,打压武将,在他的处境之下,几乎就是唯一解! 【他是否为大一统皇帝,这一点当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是北汉还是燕云十六州,只要继承人能够按照赵匡胤留下的布置去走,都可以顺理成章的收回。 灭亡了北汉,却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罪不在他,而在高梁河车神,赵光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