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提醒的同时,也忍不住感叹一声。 “离奇是吧?咱也觉得离奇。” 老朱笑着道。 “咱年幼之时可从未想过,一个放牛娃,竟然真的能当上皇帝。” “但凡元庭能给咱一口饱饭,不至于让咱家中之人尽数饿死,咱又怎么可能愿意谋反呢。” 昔日苏秦曾说,使我有洛阳二顷良田,焉能配六国相印。 可对于曾经的老朱而言,他甚至都不用良田。 只需有饭吃,饿不死,他估摸着也愿意接父亲朱五四的班,给地主种一辈子的田。 最初的他,想要的其实很少。 甚至连做梦之时,敢梦的也很少。 吃饱饭,睡的暖,有衣裳穿,便已经是他梦想中的好日子了。 可惜即便他想要的只有这些,也同样是奢望。 “所以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真的很难说,更多的可能是相互成就吧。” 赵匡胤感叹道。 很难想象,如老朱这样的人,曾经竟然也甘愿替人放牛,只为每天那一点点可怜的食物。 就在众人讨论之际,天幕中,嬴政的挑战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从大秦的旗帜插满江南开始,他的崛起之势,便再不是元庭能够阻挡的了。 在这场挑战中,没有韩宋,也没有张士诚、陈友谅等人。 称帝的第一战,近乎摧枯拉朽的击溃元庭镇压叛乱的大军之后,天下所有被元庭所欺压的百姓便仿佛看到了唯一的一束光。 投效大秦不会饿死,军功制也给了每一个人一步登天的机会。 别管这样的兵制会有怎样的缺陷,至少在这场不需要考虑后果的挑战中,它是最好用的。 天幕中,肉眼可见的秦军旗帜在迅速扩大,短短的时间内,强弱之势已然逆转。 北伐已然触手可及。 从其他人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老朱也知晓了嬴政在挑战中做了什么。 对此,他同样是钦佩的。 得知孙权竟然觉得按部就班更好的时候,他也是满脸鄙夷。 “按部就班?他知道个球。” “真要是按部就班的来,就是咱也同样没多大把握,他压根就不知道,微末之时咱日子过的到底有多凶险。” 在他看来,始皇帝做出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元末之时,莫说底层化缘的僧侣、乞丐,就是寻常有户籍的百姓,说死也就死了。 元庭从不在意最下等人的死活。 真要是按部就班,那甭管什么时候突然死在犄角旮旯都不奇怪。 “哪怕换做是咱来,也同样是要直接称帝的,你们都不知道,韩宋占了多大的便宜!” “刘福通就因为占着那么个名头,哪怕天下人都知道韩林儿不过是他手中的傀儡,也同样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去投效啊!” “甚至咱可以说,始皇帝若是错过了率先称帝的这个契机,想完成咱这场挑战,怕是要难上十倍有余!” 老朱也曾详细的分析过自己过往的经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诀,也只是错过这一契机之后,最好的做法。 但凡他重来一次,定然也是直接召集旧部,高举义旗,直接称帝! 至于用什么名头称帝? 那韩山童都能用韩宋的名号,我老朱就不能用朱唐? 不对,姓朱,那为何还要用朱唐?直接称大梁得了! 反正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等始皇帝出来,这明君榜的盘点,也就该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