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到,你们为什么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搞腐败!” “伯温啊,咱问你一个事情啊; 你们家现在每年领到的俸禄够用吗?”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郑重的问道。 “启禀上位,说实话,前些年确实有点拮据,但是自从朝廷增加完俸禄之后; 每年还能有点结余。” 刘伯温回应道。 “是啊!” 朱元璋喃喃的说道: “你们的日子,都好起来了,想来我大明的官员只要不铺张浪费; 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那你们为什么不能为我大明的百姓想想,他们可还都在过苦日子呢?” “大明开国还不到五年,竟然出现了百万两以上的巨贪; 咱朱元璋是想都不敢想啊。” 站在一旁的朱樉,这个时候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皇,贪多少和他家里日子过的怎么样,没有多大关系; 儿臣建议开海,成立大明市舶司,本质意义就是给他们了一条合法致富的路。” “如果世家、百官不贪得无厌; 按律法缴纳税收,他们每年能获得比以前多十几倍的利润。” “虽然这个利润会随着开海的规模,逐渐降低,但是他们干个三五年; 也足够他们家族吃上几百年的了。” “所以,儒门经义只能过滤学渣,不能过滤人渣; 在这种条件下,不是贪婪之心作怪,就是认为自己在大明高人一等,无人敢管。” 朱元璋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 “是啊!” “看看下边跪下来的这群人,那个不是两榜进士,那个不是咱大明的栋梁之材; 还有你们这群武将,刀口舔血十几年都过来了。” “现在咱大明开国五年了,不是咱们当年起事的时候了; 那时候,咱们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打仗,所以可以大称分金银,现在咱们是在治天下。” “要为这万千生民的幸福努力,要想想咱们的出身,不要几年时间过去,就忘本了; 如果把这大明官场都整成泉州府那个样子,大明就离亡国不远了。”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宋濂挺起腰杆说道: “启奏陛下,出现这种事情,乃是人的贪婪之心在作祟,要加强礼法教导。” “礼法教导?” 朱元璋狐疑的看向宋濂,然后摇了摇头: “他们都是两榜进士、功臣勋贵,做人做事的基础道理还是懂的; 礼法教义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宋濂你说的对,人性是贪婪的,但是咱希望你们都是大贪; 而不是为了一些银子和升官就把命给搭上。” “伯温啊,咱记得你们文官集团,最大的愿望就是青史留名吧!” 刘伯温听到这里,也是感慨了一声说道: “可不嘛,这可是文官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 “听听!” 朱元璋幽幽的说道: “进入官场时,你们的那颗初心都忘了吗,这才是你们该贪的东西; 好好的去治国,帮助属地的老百姓谋幸福,青史留名不好吗?” “老二大明科学院的拖拉机已经研究出来了,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耕一百亩地; 生产力提升了多少倍,如果谁能把它快速推广到全国。” “我大明的万千生民都会感激你吧,还愁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只要你们愿意去为国为民,在这个时代总会有机会!” “从今年起,正阳门外,咱每年都会立一块石碑; 会把当年感动大明的十位声名皆优的官员事迹,刻在这石碑之上,受万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