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朱祁钰眉头紧皱道: “什么事情,没看到正在举行大朝会吗?” 禁卫慌忙说道: “启禀陛下,喜峰口士卒聂满,带着英国公的金牌令箭在殿外求见!” “什么?” “喜峰口,还有英国公的金牌令箭,还不快请进来。” 太监总管王诚看到这一幕,连忙喊到: “陛下有旨,宣喜峰口信使聂满觐见。” 朱瑛搀着聂满走进了正殿,聂满看到朱祁钰立马跪了下来: “启禀陛下,英国公大人和喜峰口聂英将军,让我带回喜峰口的情报回朝; 请陛下御览。” 太监总管王诚看到这一幕连忙接过包袱,送到朱祁钰的御案之上。 朱祁钰打开包袱一看,脸色立马凝重起来; 这包袱里,竟然有...... 这包袱里,竟然有英国公张辅的金牌令箭和兵符,还有大将军印信; 还有一封英国公张辅的书信。 朱祁钰看了一遍,便潸然泪下,随即看向兵部尚书于谦道: “于谦,你把英国公的书信给满朝臣工念一下吧!” 太监总管王诚,接过朱祁钰手里的书信,把书信交给了于谦。 于谦看到书信的内容,瞳孔猛的一缩,郑重的念道: “启奏陛下,微臣张辅辜负陛下信任,致使五十万大军兵败土木堡; 看到陛下已经突围,不胜欢喜。” “京师三大营如今一战皆亡,望陛下以后亲君子远小人; 此次兵败,大半的责任都在太监总管王振擅权乱政。“ “为大明之千秋记请陛下诛杀王振安抚民心,同时调集山东、天津、河南数省大军勤王; 这样才能保京城不失。” “微臣已经前往边境要塞,喜峰口; 微臣和喜峰口的两万将士,将死守喜峰口,直至全部战死在要塞之中; 微臣保证,十日之内瓦剌大军不会越过喜峰口要塞半步。” “希望朝廷早做准备,尽快完成京城的防御!” “这个信兵是喜峰口守将聂英的孙子,聂家三代从军,父亲早年战死在边关; 这一战,老将军聂英将率领麾下将士与喜峰口共存亡。” “他带回了喜峰口将士的花名册,望朝廷打赢京城保卫战之后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万事万物终有始终,面对瓦剌的数十万大军,前线将士拿命换来的时间也有限; 吾张辅愿与边关将士共存亡。” “喜峰口全体将士将用血肉之躯,为大明铸造一座血肉长城,为大明流干最后一滴血。” “陛下珍重,愿我大明的国运长盛不衰,能顺利渡过此劫。” 于谦读到这里,眼泪也不自觉的流了出来,最后喃喃的说道: “英国公张辅,逃出了瓦剌大军的包围圈后; 前往喜峰口防线,和老将军聂英用命在死守喜峰口要塞。” “诸位大臣,我们京城的准备也要加快了,不能让喜峰口将士和英国公的血白流。” 满朝臣工听到英国公张辅的书信,脸色也是黯然; 他们没想到侥幸逃脱一命的英国公,竟然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死。 朱祁钰这个时候凝重的说道: “于谦,英国公和喜峰口守将聂英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有没有办法把他们救回来。” 于谦听到朱祁钰的话,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他们愿意活命,用不着我们救,如今英国公把虎符和金牌令箭都送了回来; 就是在告诉朝廷,他要拿命堵住喜峰口。” “至于聂将军,他连一封书信都没有寄回来,只让聂满把喜峰口将士的花名册送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