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五年的大礼仪事件就此结束。 下朝之后,朱厚熜把朱樉请到了后殿,郑重的说道: “老祖宗,朕......” “老祖宗,朕这几年推行改革; 目前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朕发现宣德朝一年可以收到税银六千万两以上。” “到了朕这一朝,只能收不到四千万两; 说实话,连正德这一朝都有所不如。” “最后朕明白了,我们大明朝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土地兼并; 官员不纳税,皇亲国戚不纳税,大部分的税收都由老百姓承担了。” “这样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朕想改制,希望老祖宗你能支持。” 朱樉幽幽的说道: “你有振兴大明的心,是好事; 本王帮不了你太多,我给你出一个主意,官员士绅一起纳粮、一起当差。” “无论你是王爷还是举人仕子,只要种田就得交税。” 朱厚熜听到这里,苦笑一声道: “老祖宗,这是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废除千年来的官员免税政策; 他们铁定会闹事。” “甚至,连皇族也要交税,连各地的王爷都不会再拥护朝廷; 就算官员闹事也会冷眼旁观。” “这样,会出大事的; 朕以为,这事真要去做,也要分两步走,先处理官员这一部分,再处理皇族。” 朱樉听到朱厚熜的话,轻声一笑说道: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增加国库收入的办法,本王已经给你想出办法了; 你是皇帝,怎么去操作那是你的事情。” 朱樉转身就离开了皇宫。 朱厚熜看到朱樉的离去,叹息一声说道: “看来朕的这位老祖宗,又要至少数年不上朝了,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这办法有用,但是百官恐怕又要炸锅了。” “这一代的忠勇公于亮才执掌五军都督府三年,对军队的把控远不如他那老父亲于允忠; 不过,太宗皇帝的打王金鞭在他手里,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事。” 想到这里,朱厚熜看向太监总管吕芳说道: “吕芳,宣内阁首辅杨廷和、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忠勇公于亮觐见。” 半个时辰后。 三人出现在乾清宫中,朱厚熜看到三人一道,幽幽的说道: “吕芳,把大明朝宣宗皇帝到现在每年国库岁入的账册,送给杨阁老看看。” 杨廷和接过账册一看,宣德元年,国库岁入六千八百万两; 到了景泰年间只有五千三百万两银子。 到了孝宗年间,朝廷的国库岁入再也没有五千万两。 至于正德年间到如今,每年的国库岁入从四千多万两银子; 降到了今年的三千八百万两银子。 杨廷和看了整整一刻钟,额头的冷汗直冒,刚想说些什么,朱厚熜就开口了: “看到这些逐年降低的朝廷岁入,杨阁老作何感想; 可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杨廷和做了数十年首辅,自然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连忙说道: “启奏陛下,我大明的国策,考取功名的的文人仕子不纳税,官员不纳税。” “导致每年,可用于收税的土地越来越少; 这是从宣德年间到现在每年国库税入都减少的主要原因。” 朱厚骢听到杨廷和的话,颇为满意,郑重的说道: “现在,每年盐、铁、丝绸税收,每年交的税只有宣德年间的三成; 要知道现在这些东西的产量可是宣德年间的数倍,中间的差额都去哪里了。” “杨阁老,朝廷每年固定支出高达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你算算再有多少年,我大明就要入不敷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