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9月3日,中午。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量子论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的举办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所有人在结束的那一刻,都意犹未尽,内心的震撼仍然不曾消退。 李奇维在礼堂门口,与诸多好友离别致意。 大家都激动地拉着他的手,邀请他有时间一定要去自己的国家演讲。 李奇维只能含笑一一答应。 卡普在一旁笑的合不拢嘴。 今天开始,伦敦国王学院的名字将会传遍整个科学界,而不仅仅是物理学界。 学校已经有资格朝着一流大学冲刺。 只要后续生源跟的上,整体实力提高后,自然有底蕴一博。 而这一切都是面前这个男人带来的。 卡普看着李奇维和诸多科学领域的大佬谈笑风生,所有人都极度热情。 他才明白此刻布鲁斯的影响力,已经不单单是物理学界了。 “哎,布鲁斯要是我们英国人那该多好啊。” 卡普无法想象,要是布鲁斯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现在的他该是何等地位。 恐怕就是去竞选首相都没有问题吧。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还被以色列政府邀请当总统呢。 这就是顶级科学家的影响力。 不过,卡普不知道的是,李奇维对于这一切毫无兴趣。 接下来几天,随着各国的学者陆续返回。 几大科学期刊,也隆重报道了这次会议。 当然在李奇维的授意下,其传播范围没有扩大,主要是在科学领域。 会议上的内容,以雷霆之势,传遍世界,掀起滔天巨浪。 玻尔的名气,如日中天,瞬间超越了劳厄等人,站在现代物理学的最顶端,俯瞰天下。 至于李奇维,则已经完全被神话了。 纯按对量子论的贡献算,李奇维要远远超越了玻尔。 但是玻尔毕竟是第一个把量子概念引入电子轨道的人。 因此,他的地位也只比自己的导师稍逊一筹。 不过这一切,二人都没有在意。 量子论只是达到了阶段性的巅峰。 依然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可远远不是放松论功行赏的时候。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会议的重要性都是影响深远的。 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的量子论,终于开始展露它的威名。 顿时,物理学界开始了研究量子论的热潮。 尤其是玻尔-李模型,更是重中之重。 无数人不敢奢求取得全新的突破,比如第四个量子数。 他们的目标就是像G·赫兹等人一样。 用玻尔-李模型作为理论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 而这些成果又反过来证明量子论。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循环。 于是,所有国家都开始布局了。 迈克尔逊回到美国后,第一时间就召开了物理学会的例会。 在会上,他详细地分享了第二届量子论的内容。 其中李奇维的出手,让在场的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们,感受到一种泰山压顶的压迫感。 那种感觉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我的上帝啊,布鲁斯教授太可怕了。” “在如此紧张的会议氛围下,他竟然只靠短短的十几分钟思考,就能接连想出两个量子数,这份天赋简直让人嫉妒到发狂啊。” “哎,布鲁斯的天才已经完全不讲道理了,我感觉他和牛顿、麦克斯韦也差不多了。” “只要他的广义相对论是实现突破,我认为就可以比肩了,甚至是超越。” “嘶~” 听着同行们的交谈,迈克尔逊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他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 最后,他建议道:“我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分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量子论的研究中。” “按照会议的总结,量子论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 “纯物理理论研究一直都是我们美国的短板,这次正好可以借助量子论提高。” 众人都微微点头。 他们这帮人几乎可以决定物理学领域所有经费的使用。 所以,大家必须达成一致,才不会导致资源浪费。 当然,目前这些美国佬们还不知道被坑了。 依然沉浸在超导研究领先欧洲的甜蜜中。 至于愿意花多少资源去研究没啥前途的纯理论,那就不得而知了。 樱花国,长冈半太郎在会后第三天,就收到了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详细报告内容。 他作为国内科学领域的大佬,在欧洲自然也有人脉关系。 信息通过电报很快就能传到他的手里。 只是当他看到会议的内容后,嘴巴张得差点要把面前的桌子都吃进去了。 进来汇报的石原纯和仁科芳雄,看到教授这副表情,皆是一惊。 足足过了三分钟,长冈半太郎才恢复正常,随后就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他才察觉到石原纯二人。 “这是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内容,你们俩正好可以看看。” 石原纯上前一步,接过足足有十几页的资料,他和仁科芳雄一起看了起来。 “巴尔末系精细结构、轨道形状量子化。” “塞曼效应、GKY效应、轨道方向量子化。” “原子核内部结构、精细结构常数。” 直到最后,“电子跃迁的概率解释。” “嘶!” 当二人用了十几分钟粗略看完后,房间内顿时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石原纯拿着资料,双眼圆瞪,手指都在颤抖。 “老天啊,欧洲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吗?” “世界的本质竟然是概率的。” “这是什么样的大脑才能想出来的观点,简直匪夷所思。” “这又是那个男人的手笔。” 旁边的仁科芳雄也好不到哪里去。 纵然他的性格沉稳,不苟言笑,此刻也忍不住动容了。 实在是会议的内容,带给他的震撼太大了,大到了超越他的想象极限。 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对物理学有敏锐的直觉和天赋。 但是李奇维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座永远不可能翻过的高山。 天才? 天才连见对方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仁科芳雄都没有见过李奇维。 但是那道霸天绝地的身影,已经印刻了在他的脑海之中。 现在只有背影,或许将来身影才会转身。 这一刻,哪怕他再高傲,也得承认: “李奇维那个男人实在太可怕了。” “有他在,我们樱花国的物理学将会永远被压一头。” “真是...让人绝望的差距啊。” 长冈半太郎在座位上静静思考,没有回应两位学生的震惊。 良久,他才调整情绪,一边在纸上书写,一边语气严肃地说道: “我们大樱帝国必须改变策略了。” “现阶段,不要以所谓的原创研究为中心了,那简直就是笑掉别人的大牙。” “哪怕把我们国家的所有研究人员绑在一起,不要说和李奇维比,就是他的学生,玻尔都比不上。” “这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竞争。” “追求那种虚无缥缈的面子是可耻的。” “我会向政府建议,加大欧洲留学的支持力度。” “我们必须先从基础学起,把基础打牢了,才有资格谈论原创。” “欧洲的物理学至少领先我们20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把这20年追赶回来。” “石原君,仁科君,你们俩明白我的意思吗?” 二人异口同声地大声回道:“嗨以。” 长冈半太郎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向窗外,喃喃自语: “或许这是未来的国运之争啊。” “李桑,即便我个人是崇拜你的,但是为了国家,我不得不战。” 德国,普朗克和伦琴回到学校后,虽然没有举办会议,但二人也各自在德国的报纸上发文呼吁。 号召政府加大对科学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比如物理学、化学等。 之前德国引以为豪的光谱学,直接被一个全新的理论给终结了。 这就是基础科学的魅力。 没有这些深厚的底蕴,所谓的繁荣不过是表象,很容易就会被人超越。 让二人没想到的是,德国政府竟然真的迅速响应了。 大量的资金开始投入到科学领域。 但奇怪的是,其中政府非常关注实用领域,也就是应用科学。 尤其是应用物理学、工程学、材料学等,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德国的物理学家们,以伦琴、普朗克等大佬为首,经常被军方拜访。 军方希望这些科学大佬,能作为顾问,帮助给出一些武器方面的解决方案。 比如普朗克就被邀请,参与到一种铁壳子运输装备的研发中。 他要计算出最佳的速度和强度关系。 还有物理学家被要求计算出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数据。 比如最大载重量、巡航时间等等。 毕竟是自己的祖国求助,普朗克等德国物理学家并没有推脱。 他们也只是以为是军方在照例研发新武器而已。 在这个时代,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哪怕是再封闭的人,也知道全球从来都没有安宁过。 军方未雨绸缪,提前做军事技术储备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作为顾问,他们的工作不是真正参与研发,只是对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 普朗克这样的大佬当然不会亲自去算。 他提供思路,让自己的团队去进行具体的验证工作。 由于工作量不是很大,所以普朗克等物理学家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了。 他们的重心永远都是学术物理,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战场。 而军方的需求不过就是一个小插曲。 就当是对政府巨额拨款的补偿了。 英国,李奇维在会议后,就把发论文的任务交给了玻尔,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美其名曰,“玻尔,你亲自把所有的内容再梳理一遍,对你深刻理解量子论很有好处。” 于是,悲催的玻尔只能哼哧哼哧地埋头写论文了。 虽然李奇维让论文的作者写玻尔的名字。 但是玻尔连忙拒绝,他可不敢答应。 毕竟这些内容都是布鲁斯教授在众人面前现场想出来的。 他的贡献是众人有目共睹的,谁都不能磨灭。 李奇维也不在意,就随他去了。 对他而言,论文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反正逼已经装完了就行。 期间,哈勃又找李奇维谈话了一次。 李奇维问道:“哈勃,你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吗?” 哈勃认真地说道:“我想研究天文学。” 李奇维微笑着点点头,“你们美国在天文学方面还是有很多成就的。” “正好你本科的专业也是天文学。” “不过,我觉得如果你只是想通过望远镜观察星星,那其实没什么意思。” “我建议你可以把天文学和物理学结合起来。” “或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向。” 哈勃心中一惊,“天文学和物理学结合?” “布鲁斯教授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里的物理学肯定不是指所谓的万有引力定律吧。” 李奇维接着说道:“很快我的广义相对论就要完成了。” “我觉得它对于天文学还是有一点参考意义的。” “到时候你可以试试看。” 哗! 哈勃瞬间激动的面红耳赤。 大名鼎鼎的广义相对论竟然还会与天文学有关。 “上帝啊,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看着哈勃兴奋的模样,李奇维会心一笑。 广义相对论带给宇宙学的震撼,就和量子力学带给微观粒子学的震撼一样。 它预测的宇宙大爆炸,是哈勃发现的哈勃定律的强力理论支持。 这一世,哈勃注定只能当李奇维的小弟了。 接下来几天,李奇维又收到了国内的消息。 这次的量子论会议并没有在华夏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那里现在已经到了暴风雨的前夜。 所有消息灵通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李奇维深吸一口气,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还好他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一切。 纵然情况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家人也能及时脱离,前往婆罗洲。 他只要静静等待即可。 然而,就在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影响还未消散时。 从法国传出的一则消息,瞬间轰动了整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