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卡文迪许实验室后,爱丁顿心情大好,意气风发。 这一趟他算是来对了。 不仅和汤姆逊教授联络了感情,还从对方口中得知那么重大且秘密的消息。 这就是人脉的作用了。 他可以提前比别人知道最前沿的研究情况。 爱丁顿趁着四下无人,大笑了一声。 剑桥大学简直就是他的福地。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一直当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了。 如果广义相对论真的和天文学有关系。 那谁还能比的上他。 就好比李奇维提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后,只有相关的人才能进行验证。 而现在,论天文学造诣,爱丁顿一点不虚任何人。 当初密立根用实验证明了光电效应,顿时名声大噪。 爱丁顿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 他掌握的天文学知识,或许对相对论有重要作用。 从现在起,他只需要静静等待蛰伏。 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布鲁斯,我在等你!” 德国,波兹坦天文物理观测站。 这里距离柏林很近,属于郊外地区。 今年已经39岁的史瓦西是观测站的负责人。 自从上次在德国物理学家大会上认识劳厄后,他就经常受到劳厄的邀请,参加对方的私人聚会。 原来当时的劳厄一眼就喜欢上了史瓦西画的天体图。 他觉得那非常优美。 通过后来的了解,劳厄才意识到人家果然是有真水平的。 史瓦西早些年就是教授了,他当时和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是同事。 据说关系处的也很不错。 后来他可能是厌倦了学校生活,所以改行到天文台工作。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 史瓦西即便转行天文学,也研究出了一些名堂。 他研究了感光材料,用于拍摄更清晰的天文学照片。 就在今年,他被选为德国科学院的会员。 算是迈入了德国科学界的精英圈子。 而且史瓦西还是在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的,和劳厄算是校友了。 因此,劳厄对于史瓦西更喜欢了。 劳厄非常喜欢叫上朋友一起讨论问题。 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因天马行空而被取笑。 而且他们只讨论最前沿的物理。 用劳厄的话说就是:只有最难的问题,才能激发最强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有多重要,看看布鲁斯就知道了。 人家预言的结论一个比一个吓人。 劳厄从来没有想过,物理学竟然有一天是看谁比谁胆子大。 而今天,是史瓦西邀请劳厄几人来天文观测站参观。 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劳厄就要去瑞士当物理学教授了。 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回到德国。 所以,这也算是几人给劳厄准备的一次送别会。 巨大的望远镜前,劳厄饶有兴致地转动镜头。 “哇,这就是月球表面吗?怎么看起来坑坑洼洼的。” “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人。” 史瓦西笑道:“月球表面的坑都是宇宙中的陨石、碎块撞击的。” “要是没有月球,估计地球早就被各种天外物体撞的千疮百孔了。” 旁边的厄瓦尔德忽然感慨道: “自从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月球,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越来越深入了。” “现在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望远镜,但是对于天体依旧知之甚少。” “你们说未来有一天,人类有没有可能登上月球,亲眼去看看月球的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会不会有所谓的月球人。” 几人听到厄瓦尔德的话,都觉得非常有趣,不禁畅想起来。 克尼平笑道:“我觉得可能性太小了。” “要想飞上月球,至少要超过第一宇宙速度。” “那可是每秒7.9千米啊。” “这么高的速度,我相信不出什么样的发动机才能有如此大的推动力。” “飞机也才刚刚发明没有几年,据说事故率非常高,而且飞行的高度也很低。” “更不用提月球表面的真空环境了。” 弗里德里希则有不同的意见。 “我倒是认为登月还是很有可能的。”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了150多年。” “但是人类的生产力却比之前5000年的累积都要高。” “我曾经看过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数据。” “说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出的物质总量,超越了之前所有时间的总和。” “这是多么夸张的数据啊。” “也许再过200年,人类就能解决动力问题,把活人送上月球。” “所以,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弗里德里希的话让众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他分享的数据,更是让所有人感叹人类的伟大、科学的伟大。 人类从原始时代的茹毛饮血,到如今可以上天入地,靠的就是科学的力量。 没有科学,人类就永远摆脱不了动物的属性。 这时,劳厄忽然笑着打趣道:“我也非常有信心。” “因为我们有一个世界第一发明家。” “那就是布鲁斯。” “你们放心,布鲁斯早晚能解决登月问题。” 众人哈哈大笑。 虽然明知道劳厄是开玩笑,但是大家依然感觉很有意思。 自从李奇维通过锌锰电池狠狠地打压了爱迪生后。 第一发明家的名头就被按在了他的头上。 当然,这都是普通人起哄叫的。 李奇维自己根本不承认,也懒得在乎。 因为发明这个东西它没办法评价谁更重要。 你说发明电视和发明冰箱的人,哪个更厉害,完全没办法评价。 但是提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李奇维,一定比发明云室的威尔逊要厉害。 这就是区别。 接着,劳厄又继续说道:“对了,据说布鲁斯最近在闭关。” “好像是广义相对论就快要发表了。” “真是期待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理论,竟然能让大名鼎鼎的布鲁斯都要研究十年的时间。” 史瓦西也感慨道:“我其实对于布鲁斯教授的相对论很感兴趣。” 众人听他之言,觉得话中有话,于是等待他的下文。 “我研究天文学也有一段时间了,最近越来越感觉到一种桎梏。” “那就是天文学并没有自己的理论。” “打个比方。” “玻尔-李模型没有出来的时候,原子结构的研究就是杂乱无章的。” “电子在核外到底如何运动,每个人都能想出一个模型。” “当时布鲁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的时候,其实不少人都能找出它的局限。” “但是没用,因为其他十几种的模型也都有各自的问题。” “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一个理论支撑。” “就好像有了牛顿力学定律,我们就能研究物体的运动一样。” “虽然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指导天文学,但它远远不够。” “不仅仅是解释不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问题,它还有其他的局限。” “宇宙太浩瀚神秘了,满天的星星甚至比地球上的沙子还要多。” “仅仅靠天文学家的归纳总结,我认为诞生不了真正的天文科学。” “天文学应该也可以像理论物理学一样,做出预测。” “比如如果有了一个理论后,我可以根据这个理论,预测应该存在这样一种类型的天体。” “然后再通过实验去找到它。” “如此,才是我心目中的天文学。” “否则的话,成为天体归纳学更为合理。” 嘶! 史瓦西的话让劳厄四人倒吸一口冷气。 这就是大佬的想象力吗? 果然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即便天文学是自然科学鄙视链的尾部,但是人家史瓦西硬生生想出了一种突破。 虽然仅仅只是想法,但在场的几人都没有玩笑的心思。 有的只是肃然起敬和佩服。 这才是真正顶级的科学家。 他思考的不是某一点,而是整个学科体系的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天文学,生物学、医学也都是类似情况。 也就化学好一点,能够抱上物理学的大腿,化学家都活的很滋润。 物理学家发明好工具了,拿来就用。 劳厄对此深有体会。 但是史瓦西不仅仅看到了这点,他还给出了一条可行的方向。 根据理论,找出宇宙中存在的新奇天体。 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是劳厄组织会议的核心动力。 只见他离开望远镜,激动地说道: “史瓦西,你分析的真是太精彩了。” “或许这才是天文学真正的魅力吧。” “就像厄瓦尔德说的,几百年前,伽利略就已经能够观察月球了。” “牛顿也能计算天体的运行轨道了。” “我们现代的物理学家要做的绝对不是重复他们的老路。” “哪怕是观察更多的天体,计算更多的运行轨道。” “本质上看,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进步,还是属于吃老本。”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创新,像掌控原子一样,掌控天体。” 哗! 劳厄的话让所有人心中一震。 史瓦西感受到了知己的味道。 他在天文台工作,几乎没有人能跟得上他的思维。 有时候他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但是他已经深深爱上了天文学,不愿意弃之不顾,转而再去研究物理学。 而今天,终于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了。 厄瓦尔德惊叹道:“哇,这又是考验想象力的时刻了。” “我猜测宇宙中肯定存在一种天体,它的密度超级大。” “也许那个星球上巴掌大的一块物质,甚至比整个地球都要重。” 哗! 厄瓦尔德的猜想让众人哈哈大笑。 克尼平笑道:“厄瓦尔德,我谁都不佩服,就佩服你。” “你应该去写科幻小说。” “听说布鲁斯教授就在写一部科幻小说,背景非常宏大。” “你虽然物理学比不上布鲁斯教授,但也许写小说能超越对方呢。” “那也可以名扬四海了。” “比如你想象的这种天体,我觉得就很厉害。” 众人纷纷起哄,鼓励厄瓦尔德也写小说。 大家不相信布鲁斯在物理领域一骑绝尘就算了,难道写小说还能碾压众人不成。 小说这个东西可跟物理直觉啥的无关。 有些人哪怕脑海里有故事,写出来也是不堪入目。 这时,劳厄忽然又补充道: “对了,布鲁斯指导的那个美国小子,叫哈勃。” “他不就是研究天文学的吗?” “我很好奇,他一个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到布鲁斯那里去学习什么呢?” “难道布鲁斯准备进军天文学了?” “那也太夸张了。” “他刚刚解决了微观领域原子的问题,现在就把目光转向了宏观领域的天体了。” “真不知道布鲁斯教授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史瓦西笑道:“这我可能知道一点。” “哈勃最近发了几篇关于天文学的内容。” “通讯作者写的都是布鲁斯,显然是得到了对方的指导。”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布鲁斯教授在会议上隐约提过。”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论研究的是微观领域,相对论研究的是宏观领域。” “或许广义相对论就涉及到大天体的问题。” “布鲁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曾说过,他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问题。” “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暗示。” “或许正因为如此,哈勃才愿意跟着布鲁斯学习研究吧。” 轰! 劳厄等人皆是一惊。 布鲁斯不会真的是要踏入天文学吧。 那绝对是天文学的超级大地震。 估计所有天文学家都要乐开花了。 史瓦西也是激动万分。 他抬起头,透过望远镜前的窗户,看向了遥远的天空。 “布鲁斯,你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史瓦西嘴角带着一丝微笑。 真实历史上,史瓦西是第一个算出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精确解的人。 那个解也被称为史瓦西解。 这个解最大的意义,就是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爱因斯坦给出了方程,但自己却找不出精确解。 而史瓦西通过解方程,发现存在黑洞这样的物体,当时称为“不可思议的天体”。 1969年,美国物理学家惠勒首次正式提出“黑洞”这个词。 而且史瓦西是在参加一战时,在战壕里,趁着两军休战间隙,手撕出来的解。 他寄给爱因斯坦的信件上还带有血迹。 除了对科学纯粹的热爱,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解释史瓦西的行为。 他最终也因为在战争中染病,在1916年就去世了。 很遗憾,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解给天文学带来的震撼。 在他的葬礼上,爱因斯坦悼念道: “他热爱探索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联系。” “引领他寻找未知动力的是快乐,是艺术家所感受的愉悦,是心系未来的梦想家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