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以一种无法想象的精彩程度,在众人的不舍中落下帷幕。 参会的所有人都知道,它必将成为科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任何赞美的语言形容这场会议都不为过。 它不仅是科学内部的交锋,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碰撞。 人类的理性智慧,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璀璨夺目的展现。 无数人为之而感动。 本次会议,诞生了一位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 从李奇维发表广义相对论,到铁王座会议,再到相对论报告会。 这几个月的时间,整个物理学界,乃至科学界,只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李奇维的声音。 他已经超越了科学领域的限制,全世界所有人都将知道他的名字。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普朗克不行、摩尔根不行、各领域的大佬都不行。 甚至某些国家的元首,也达不到李奇维的知名度。 他成为了全球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从此以后,他就是科学领域的标杆,是物理学领域的旗帜。 李奇维的在科学领域的号召力,将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境界。 真正做到一呼百应。 当然出名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每天来拜访求见的人简直络绎不绝。 花园大街的别墅内,李奇维正在和华夏教育代表团的人交谈。 “范厅长,你的来意我已知晓。” “但之前的会议上,你应该明白。” “我的理想不是做官,而是搞学术。” “国内希望我回去的心情,我能理解。” “但我志不在此,只能请你们另请高明了。” 范厅长轻叹一声,李奇维的拒绝让他一点也不惊讶。 凭借人家现在的身份,干嘛要去国内趟这个浑水。 而且国内的诚意也确实低了点,就派了自己这个厅长,哪里够格。 “李教授,我也知道此番拜访有点唐突。” “但国内的教育事业,确实受到了一点冲击。” “您在前清制定和推广的那些政策,以民国的标准来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但是。” 说到这里,范厅长有点尴尬。 “现在的情况您应该也了解,教育确实不是那么紧急。” “所以,还希望您能帮我们出谋划策一番。” “我代表国内的学子感谢您。” 说完,范厅长忽然站起身,对着李奇维深深鞠躬。 李奇维心中震动,连忙把他按下去。 这个范厅长看来也是一位热血之辈,至少还没有堕落的迹象。 李奇维对他的观感也好了不少。 这年头,只要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踏实做事的人,李奇维都很喜欢。 后世都说民国有很多大师,其实都是吹牛逼吹出来的。 至少他就没读过什么大师的著作。 不是讲两句小聪明的话,就能称为大师了。 提问题谁都会,关键是能不能解决问题。 按照李奇维的标准,侯德榜这种才配的上大师的称号。 当然,此刻22岁的侯同学没有去美国麻省理工留学。 而是在今年,选择在婆罗洲的黄埔理工大学学习化学。 虽然他才大一,但那是因为他以前工作过一段时间。 所以,他学习起来更有目的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何育杰当时给李奇维来信说:“发现了一个学习化学特别厉害的小伙子。” 历史已经悄然改变。 李奇维思考了片刻,准备把心中早已考虑好的计划说出来。 “这样吧,范厅长。” “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回到婆罗洲,建设科学之城。” “我会建立更多的大学和研究院。” “到时候我优先招收国内的人才,或者有想继续深造的,都可以过来。” “此外,我还会号召社会各界,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专门用于赞助国内的教育和科学事业。” “具体的章程,需要等我回去后再考虑清楚。” “总之,我不管其它领域怎么样,但是教育和科技领域,我不希望受到太多的阻力。” “希望你回到国内,可以向高层表达我的要求。” “如果不行,那就恕我无能为力了。” “我之所以在海外建立科学之城,范厅长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明白,当然明白。”范厅长激动地回答。 他本来以为此次欧洲之行会无功而返,没想到最后真有意外的惊喜。 李奇维在清朝时建立的教育体系,到民国后几乎是拿过来就用。 教育部的官员越看越心惊,竟然有人能提前这么多年,就制定如此详细的教育改革计划。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制度再好,没钱也是白瞎。 而有了李奇维这样一尊大佛出马,范厅长很有自信,国内的教育事业肯定会枯木逢春。 尤其是科学之城的建立,对于华夏更是意义非凡。 这年头,华夏的留学生只能去美国、欧洲留学。 不仅路途远,而且费用高。 要是在婆罗洲就是最顶级的学校和研究院,那么就太方便了。 最重要的是,有李奇维在。 有他在的地方,哪怕是不毛之地,那也是科学中心。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李奇维更权威的科学家吗。 所以,范厅长此刻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他不仅为自己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而高兴,更是为国内的教育事业高兴。 当然,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对于李奇维本人,没有半点好处。 对方这么做,完全就是出于爱国之心。 因此,范厅长对于李奇维敬佩地更深了。 “感谢您,李奇维教授,您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 李奇维心里明白,国内是想薅自己的羊毛。 但是他们何尝能明白,自己对那片土地爱的有多深沉呢。 “呵呵,范厅长,这话说的我好像是外国人了。” “我现在的国籍可是正宗的华夏人啊。” 范厅长附和着哈哈大笑。 李三前脚刚把范厅长送出去,长冈半太郎带着他的两个学生就过来了。 之前在会议上,他已经和李奇维约定好时间,专门拜访。 因此,李三直接就把三人引入了房间。 刚一看到李奇维,长冈半太郎哪里还有往日的大佬气派。 他三步做两步,连忙走上前,兴奋地说道: “李教授,上次一别,距今已经有8年了啊。” 长冈半太郎没有再叫李桑。 如今对方的地位早已非比寻常,叫桑显得有点不够尊重和正式了。 李奇维伸出手,也是客气地说道:“是啊,时间过的很快,请坐吧,长冈教授。” 长冈半太郎坐了下来,而石原纯和仁科芳雄则规规矩矩地站在后面。 李奇维认识石原纯,但是仁科芳雄他就不认识了。 不过,以他此时的地位,也不在乎了。 仁科芳雄站在长冈半太郎的身后,正好可以看到李奇维的侧面。 此刻他的内心升起一股巨大的压力。 只有站在这个男人的身边,才能感受到那种浩瀚磅礴的威压。 之前在会议上,仁科芳雄觉得李奇维很好说话。 既幽默又博学,给人一种很容易亲近的样子。 然而此刻他明白了,之前的一切都是错觉。 这个男人浑身散发着极度霸道的气息。 那种蔑视天下的眼神,丝毫不带遮掩的。 仁科芳雄心头震动。 长冈半太郎不知道自己学生的心思,只见他笑着说道: “李教授,你在婆罗洲建立科学之城,到时候我们樱花国的科学家也可以过去吗?” 李奇维说道:“当然可以,我欢迎全球所有国家的科学爱好者。” “科学之城,本就是为了科学而建立的。” “而且我准备在亚洲设立一个奖项,专门对标诺贝尔奖。” “亚洲落后欧美太多了,我们需要想尽办法追赶上来。” “而奖项会起到一个很大的激励作用。” 轰! 长冈半太郎听后非常兴奋,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樱花国在科学领域的排名,在国际上只能属于三流。 要是能加入科学之城,那对于提升国内科研水平的好处不言而喻。 尤其是距离很近,频繁交流更能促进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而且亚洲奖的设立,一定能极大鼓舞亚洲人的进取心。 长冈半太郎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那天了。 “那太好了,李教授。” “我想这个消息,一定会让国内兴奋的。” “亚洲出现了您这样的人物,真是幸运啊。” “不然我们在科学领域,根本毫无存在感和话语权。” 长冈半太郎在那感慨,李奇维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他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国内设立了李奇维奖。(192章) 不过后来根据何育杰的反馈,收效甚微,国内实在没有人能够获奖。 如果强行颁奖,对于李奇维奖的权威性是个打击。 对此李奇维也很无奈。 现在国内的科研基础还是太薄弱了,甚至连一个研究院都没有。 还好钱五师四人,如今已经出发去往婆罗洲了。 他们不仅会负责婆罗洲各大研究院的建立工作,也会帮助华夏国内建设科研基础设施。 李奇维有信心,再过几年,国内肯定能出现很不错的原创成果。 虽然和诺贝尔奖不能比,但是一步步来,早晚有超越的那天。 “哪怕是万中无一的天才,我华夏也有四万个。” 李奇维陷入了美梦之中。 忽然这时,仁科芳雄插话道:“李教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嗯? 长冈半太郎转过头,看了仁科芳雄一眼。 然后他又转头对李奇维笑道:“这是我新收的学生,叫仁科芳雄。” 接着,他又转回去,对仁科芳雄说道:“仁科君,要注意你说话的言辞。” 显然,长冈半太郎知道仁科芳雄是一位个性极强的年轻人。 他担心对方头脑发热,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如今,樱花国想发展科学,尤其是物理学,那就绕不开李奇维。 第二届布鲁斯会议,让长冈半太郎感受到了李奇维那恐怖的人脉。 毫不夸张地讲,整个科学界都可以通过李奇维这个纽带联系在一起。 用华夏的话说,李奇维此刻就是门阀,学阀。 现在只不过是他的学生还不够多,所以看起来势力还较小。 但是再过几十年,长冈半太郎相信,对方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阀。 整个亚洲的科学界,都将在他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到那时,樱花国是什么地位,长冈半太郎根本无法想象。 他索性也不想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他的责任只是为樱花国打好基础。 李奇维听到仁科芳雄这个名字后,顿时脑海中出现了对方的各种信息。 嚯! 未来还是个不小的威胁呢。 果然大佬身边没有无名之辈。 长冈半太郎作为樱花国科学领域的扛把子,他所带的学生,最后都会成为国内的大佬。 真实历史上,华夏就缺少个像迈克尔逊、长冈半太郎这样的人物。 导致国内科学的力量较为分散,无法集中起来。 这就是领袖的魅力。 而这一世,李奇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科学领袖。 他将带领华夏科学,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李奇维盯着仁科芳雄看了一会,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你问吧。” 仁科芳雄深吸一口气,谨慎地说道:“李教授,请问要如何才能超越你?” 哗! 问题一出,长冈半太郎和石原纯都是满脸震惊,不可思议地看着仁科芳雄。 “纳尼?” 长冈半太郎很想来一句“八嘎”,但是他觉得有点太伤对方了。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看向李奇维,希望他不会生气。 李奇维看着仁科芳雄,心中颇为感慨。 只有他一个人知道,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不可轻视啊。 对方在未来,会带出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樱花国的物理诺奖得主。 如果说樱花国的物理学家没有赶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盛宴。 那么他们赶上了粒子物理和标准模型的爆发,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奇维虽然对他们有偏见,但他对这些成果还是认可的。 长冈半太郎是樱花国的一代目,他为国内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并发掘了一批人才。 仁科芳雄就是樱花国的二代目,他在长冈半太郎的基础上,留学西方,结识了宝贵的科学人脉。 汤川秀树等就是樱花国的三代目,也是开花结果的时刻,樱花国物理学终于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发出自己的声音。 李奇维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非常可怕。 他们能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隐忍几十年。 几代人的努力,一步步提高。 这一刻,李奇维又想到了自己。 他虽然和长冈半太郎是同等的角色。 但是他的难度比对方要大了十倍百倍。 “不过,就算这样,我也无惧。” “这一世,你们将再无半点气运。” 于是,李奇维冰冷的眸子忽然扫过仁科芳雄,让后者感觉如芒在背,浑身震颤。 “仁科君,在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不要问这种问题。” “我当年质疑开尔文勋爵,是因为我已经有了想法。”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是对广义相对论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吗?” 仁科芳雄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这种强烈的压迫感,以他的性格,都感觉到窒息。 此刻,他才知道,面前的这个男人有多么可怕。 对方最微不足道甚至是错误的的成果,行星模型,都能让自己的老师名声大噪,成为国内物理学的执牛耳者。 更不用提那些震撼人心的物理理论了。 他深刻感受到了李奇维能在欧洲做成这番成果,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仁科芳雄只是空有一腔热血而已。 地位身份带来的巨大差距,让他有点后悔那么莽撞提问了。 “我...我...暂时没有任何想法。” 忽然,长冈半太郎呵斥道:“够了,仁科君,研究人员最忌说废话。” “当年李奇维教授那是为整个亚洲在对抗。” “你在干什么,意气之争吗?” 仁科芳雄被训的哑口无言,只能回道:“哈以!” 接着长冈半太郎赶紧陪笑道:“李教授,希望你不要介意啊。” 李奇维笑道:“年轻人嘛,长冈教授,你有个好学生。” “就凭这份胆识,差不了。” 长冈半太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仁科芳雄却没有高兴。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没有人可以超越我。 他永远只能是晚辈,仰视李奇维。 很快,长冈半太郎的拜访结束。 此行知道李奇维将在婆罗洲建设科学之城,就已经让长冈半太郎心满意足了。 他觉得樱花国的机会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李奇维静静看着长冈半太郎等人在李三的带领下离开。 他本来是准备把青花铀瓷送给对方,让其转交给他们的天皇。 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这一世,他走的是煌煌大道,以碾压的姿态,让所有人臣服。 这种小伎俩,给慈禧老妖婆用用还行。 现在,他已经是科学领域的第一人,在华夏更是被民间封圣的人物。 不能掉逼格。 他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超然物外,高高在上,掌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