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奇维听完任鸿隽的故事后,他在脑海里已经对华夏科学社有了很深的了解。 真实历史上,由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三人带头,9位留学生共同商议,建立了科学社。 并且选举老大哥任鸿隽为社长。 一方面他的年龄最大,另一方面他还是美国名校的理工科硕士。 在那个年代,他的资历是绝对能够服众的。 毕竟他们要建立的是传播科学的社团,因此社长自身的硬实力非常重要,不能让外行来当。 华夏科学社刚成立时,只有9位创始人社员。 旗下创建了《科学》、《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专业科普刊物。 后来随着任鸿隽等人不断运营,科学社逐渐有了名气。 到了1917年,社团人数增加到了35人。 他们主要来自科学、教育、工程、医学等专业技术极强的领域。 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让科学社的实力爆发式增强。 先后在华夏各地建造了图书馆和研究所,并在全国各省设立有分社,而总部则定址在上海。 就这样,华夏科学社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以近代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的身份,取代了国家科学院的作用。 到了1949年,华夏科学社的社员已经激增到了3700多人。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华夏科学社为华夏的科学体制化开创了先河。 自此以后,华夏物理学会、华夏化学会、华夏地质学会、华夏气象学会等科学学会应运而生。 它们共同在一起,组成了华夏的科学最高机构,保留了动乱时期的科学火种。 1959年,华夏科学社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解散。 李奇维接受完脑海中的信息后,不胜唏嘘。 这是一段华夏科学进步人士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们不谋私利,不谋高官厚禄,几乎以最虔诚的热情,义务地帮助华夏提高科学水平。 这是一群理想之士。 他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精英,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 没有他们的宣传,华夏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盐碱地。 一时间,李奇维微微动容了。 此刻,他再看面前的三人,心中早已升起了无限的爱才之心。 都是好样的! 他已经暗自决定,只要对方提出的要求对科学事业有利,不管是什么,他都会同意。 李奇维大概也能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不过,他作为前辈,不能过于夸赞他们,必须让他们先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困难。 于是,他轻笑着说道: “你们能有这份赤子之心,我感觉非常欣慰。” “华夏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才充满了希望。” 呼! 李奇维的话让任鸿隽三人和何育杰都舒了一口气。 看来李校长对科学社的成立非常满意。 这也让任鸿隽对接下来的请求更有把握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李奇维紧接着就问道: “目前科学社有多少社员,你们办期刊的经费来源是什么,有多少。” 哗! 一连三个问题,让任鸿隽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 何育杰也是同情地看着他们三人,心道这可需要靠你们自己说服校长了。 很快,任鸿隽就调整好情绪,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知道在李校长这种存在面前,千万不能撒谎,甚至连美化都不行。 大佬们最喜欢听的话只有一种,那就是实话。 真情永远是必杀技。 任鸿隽恭敬地说道: “目前华夏科学社,包括我们三人在内,共有社员九人。” “我们都是美国的留学生。” “之前创建的《科学》月刊,也是拜托了国内的朋友帮忙运营。” “今年6月份我们9人从美国相约回国。” “我和元任、杏佛则决定直接来婆罗洲拜访校长您,其余6人先行回国。” 李奇维点点头,他能够感受到,这群小伙子们想成立科学社的迫切之心。 他的心中更加满意了。 任鸿隽接着说道: “至于经费,暂时是靠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金。” “目前我们初步设想,把科学社当成一家股份公司来运营。” “每个新加入的成员,只要缴纳一定金额后,就是公司的股东。” “社费暂时定的是10元大洋。” “所以目前社团的账上共有90大洋。” “不过,我们已经在国内又联系到了几个愿意加入的同志。” “到时候,经费应该足够开展工作了。” “至于科学社之前的活动,则都是我们几人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或者问家里要的。” 当任鸿隽老老实实说出目前科学社的情况后,房间内寂静无声。 他以为听完自己的叙述后,李校长肯定会很失望,认为他们根本就是在胡闹。 因此,他只敢偷偷抬起眼,去瞄李奇维。 旁边的赵元任、杨杏佛也是同样如此。 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小事也和李校长讲那么清楚,对方一定会不耐烦吧。 毕竟这位可是一出手就是三百万两白银的超级大佬。 这个时代的一块大洋,大致相当于一两银子。 几百元经费的科学社,在对方眼里和过家家没有区别。 三人开始沉默。 何育杰倒没觉得什么,他此刻对于这三人简直佩服的不行。 这种激情和理想,让他想到了之前跟随李校长的日子。 那时候,他们同样是怀揣着改变国家命运的崇高梦想。 不同的是,现在他何育杰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个梦想。 而眼前这三人,何育杰虽然很欣赏,但客观地说,他不认为几人能成功。 毕竟这件事想要真正办成,需要的投入太大了。 他眼中的“办成”,不是指创建几份报纸,发几篇文章就算了。 而是真正的改变华夏科学的处境。 就像李奇维在婆罗洲建立的根基一样。 这有多难,何育杰深有体会。 此刻,他大概也知道了三人的来意,估计就是想要李校长投钱,支持他们的事业。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直白。 何育杰很好奇,三人要怎么说,于是,他也看向了李奇维。 此刻,没有人能形容李奇维心中的震撼。 那种信仰的力量,让他都忍不住热血上涌了。 在后世的历史中,任鸿隽等前辈就是他学习的楷模。 然而谁又能想到,他们在创业初期会是如此的艰难呢? 但是即便这么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反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只为了梦想能够实现。 李奇维知道,科学社的成员虽然算不上穷苦人家的孩子,但绝对不是大富大贵之家。 不然,他们肯定都从政从商了,绝对不会去学没什么用的科学知识。 他们完全是靠纯粹的梦想在坚持。 李奇维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他说道: “我不得不说,你们三人非常厉害。” “凭着一腔热血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殊为不易了。” “既然你们今天来找我,想必一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李奇维的询问让任鸿隽三人瞬间从忧转喜。 他们没想到李校长竟然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一时间,三人激动的都有些不知所措。 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被承认了,那种喜悦之情无法形容。 而且认可他们的,还是当世科学第一人,华夏的科学圣人,享誉全球的李奇维教授。 任鸿隽的眼中好似有精光射出,但很快他就平复下来。 因为接下来才是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 “李校长,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科学》月刊虽然取得了小范围的轰动,但是国内的朋友反馈给我们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现在国内科学领域,所有人只认李校长您的报纸。” “《科学周刊》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我们办的期刊。” “因此我们觉得就算成立了华夏科学社,恐怕造成的影响也不会特别大。” “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加入。” “因为科学社没有一个权威的人物领导,无法让别人信服和追随。” “因此,我们九位社员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讲到这里,任鸿隽深吸一口气,鼓足全身所有勇气,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们想邀请李校长您,担任华夏科学社的社长。” “指导我们为华夏的科学传播事业而奋斗!” 轰! 风雷激荡! 生生不息! 这一刻,何育杰感觉到头皮发麻,一股热血冲天而起。 任鸿隽等人的激情让他感同身受。 他们描绘的未来,也让人忍不住神往。 同时,他心中还有一丝赞许。 这三个年轻人好大的谋划啊! 这是要把李校长绑上他们的战车,带着他们前进。 “你们这要钱的手段果然高明,不愧是名牌大学生。” 他浑然忘了,自己是更名牌的剑桥大学的高材生。 很快,四人的目光全都看向李奇维。 现在任鸿隽的来意已经清楚,剩下的就看李校长态度如何了。 此刻,李奇维的心中可谓是感慨万千。 他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来找自己要钱的呢。 毕竟现在国内所有人都知道,海外的李校长是土豪,凡是和科学教育有关的事情,他都全力帮助。 李奇维在国人的心中,那就是一等一的爱国之士。 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打嘴炮爱国的伪君子,而是金山银山地投入,被所有人敬佩。 毕竟李奇维已经为华夏做的够多了,哪怕不捐款,也没人会说什么。 所以,李奇维很能理解任鸿隽三人的来意。 但是没想到,对方竟然不是直接要钱,而是请自己当华夏科学社的社长。 这一点,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虽然有可能他们是拿社长当幌子,要钱才是目的。 但是李奇维从三人的眼神中可以知道,这种龌龊心思不会在他们的心中产生。 他们单纯就是为了科学社的未来,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李奇维已经改变了历史,现在国内他的名气太高了。 以至于真实历史上,任鸿隽等人的科学社失去了存在感。 毕竟只是几个留学生创建的社团,怎么可能和李校长相提并论。 所以,这个世界,科学社的发展注定不会顺利,甚至有可能胎死腹中。 他之前甚至都没想到科学社的存在,幸好任鸿隽三人主动来找自己的。 李奇维一直在想该从什么角度切入国内。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能直接回到国内,开始翻天覆地的改革大业。 所以他必须另辟蹊径,借助他人之手。 但是何育杰、钱五师等人,都是未来盘古计划的主力,不可能把他们派到国内。 因此,李奇维就需要在国内也有能控制的力量。 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股力量还不能是官方的,否则容易被封杀。 这段时间,他都在苦恼此事。 现在好了,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任鸿隽和他们的科学社,简直就是李奇维的不二选择。 一个由华夏留学生创立的社团,如果有了李奇维的加持,那么在国内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甚至超越真实历史上科学社带给华夏的改变。 而且李奇维作为社长,只需要掌舵大方向,顺便提供充足的资金。 剩下的就可以交给这帮热血青年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把华夏的所有科学领域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如臂指使。 国内的那些大工程、大项目,到时候都可以通过科学社的名义来运作。 李奇维要降低他自己的存在感。 因为西方不会眼睁睁看着他搞大动作的。 这一点,李奇维心中一直牢记。 虽然他在欧洲的科学界朋友遍地,但是政界的那些大佬们,可不会轻易真心待他。 国与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 只有朋友之间,才可能出现真正的感情。 李奇维未来二十年的两大计划,一个是帮助国内抵御外敌,另一个就是发展国内的科技。 科学之城主外,科学社主内,内外结合,循序渐进。 至此,李奇维终于完善了他的计划。 等到34年后,他就可以卸下所有担子了。 他要留给那个新世界一个最庞大、最深厚、最全面的基础科学体系和工业体系。 何育杰和任鸿隽等人,就看见李校长的脸上,表情不停地变换。 时而柔和,时而激动,时而微笑,时而从容。 一时间,他们的心里都有点拿捏不准。 “校长到底是个啥子意思哦。” 很快,李奇维从遐想中回过神来。 此时,他再看任鸿隽的目光已经非常慈祥了。 他忍不住打趣道: “鸿隽,你们想让我当社长,该不会是想让我投钱吧?” “啊?”任鸿隽高呼一声。 “没有没有!” “绝对没有!” “校长,我可以对天发誓,我们绝对没有这个想法。” “科学社所有成员,就是单纯希望科学社能真正成长起来,改变华夏科学落后的局面。” “真的,校长,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 李奇维哈哈大笑一声,说道: “好了,我是逗你们玩的。” “你们的真诚全都写在脸上了,我岂会看不到。” “不然的话,我早都直接把你们轰出去了。” 任鸿隽闻言大喜,重重舒了口气。 赵元任、杨杏佛也是无比激动,看来他们这次要成功了。 有了李校长的加入,科学社一定会成为华夏最知名的科学领域社团。 这个惊喜来的太一波三折了。 他们的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不过很快,李奇维就带给了他们更大的惊喜。 任鸿隽嘿嘿一笑后,小心地问道: “校长,那您是同意当科学社的社长了吗?” 李奇维微微一笑说道:“我同意。” 哗! 任鸿隽三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还未等他们说话,李奇维紧接着说道: “不过我有几个条件。” “您说您说。”任鸿隽连忙回道。 别说是几个,就是几百个条件,他们也得答应啊。 李奇维说道: “第一,既然是科学社团,就不要用公司的性质了,会给人一种牟利的坏印象。” “以后就按照正规的社团规则运营即可。” “第二,入社费十块大洋有点太多了,改成象征性的1角就可以了。” “第三,我虽然同意当社长,但不可能经常去国内,我的根基还是在婆罗洲这里。” “所以,你们回去后要选一个常务副社长出来。” “我不在的时候,由他统筹管理社团的一切事物。” 李奇维说完三点意见后问道: “你们要是同意我的建议,那么我就当这个社长。” 任鸿隽三人一时间有点懵逼了。 这算什么条件。 这完全就是在为社团考虑啊。 他们之前还担心李校长会把科学社的理念改的面目全非呢。 “校长,您的建议都太好了,我们完全同意。”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机灵的赵元任忽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个,社长,我想问一下。” “要是入社费改了,那么以后社团的运作经费...怎...怎么办?” 任鸿隽和杨杏佛也尴尬地面面相觑。 李奇维轻笑一声,随意地说道: “未来的事业,不可能只靠入社费维持。” “社团也可以考虑自给自足的手段,比如给工厂提供科学咨询,专利转让等等。” “一个什么都免费的组织,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当然前期的话,科学社肯定不可能赚钱,因此需要启动资金。” “既然我都当这个社长了,那总得表示一下。” “这样吧,我先投十万大洋,你们给我放心大胆地干。” 轰! 任鸿隽三人瞬间张大了嘴巴,脑袋嗡嗡的。 这就是李校长的魅力吗? 一言不合就用钱砸。 再难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豪! 太豪了! 这一刻,他们三人才明白,不同高度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李校长看的太深太远了。 不过,李奇维又补充道: “但是这个钱,也不是随意用的。” “你们必须让我看到你们的努力,拿出成绩给我看。” “否则的话,我就不会再投入了。” 三人异口同声,坚定地说道:“请您放心,社长!” 最后,杨杏佛提了一句: “社长,既然现在《科学》杂志社变成了华夏科学社。” “那么原本的宗旨也就不能用了。” “要不,您再给我们定一个口号或者宗旨吧,这样也方便宣传。” 李奇维闻言,沉思了一会,随即说道: “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华夏科学之发达。” 轰! 华夏科学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