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生电的物理学研究过程,让会场内的所有人都感觉到震撼。 即便不是物理专业,甚至是文科专业的,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这种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真理的态度,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需要研究者保持这样的态度。 不放过任何一个新的现象,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简单,多么的“理所当然”。 自然界中,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背后隐藏的道理就非常复杂。 而能把这种概念,讲的如此通俗易懂的李奇维,更是让众人内心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一刻,他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天生牛逼,被派来拯救世人的。 长冈半太郎表情很激动,他看着台上的李奇维,感情复杂。 “哎,要是李桑是我们樱花国人该多好啊!” “国家在他的带领下,必然能雄踞世界之林,与欧美争锋。” 可惜,他只能想想。 以两国的情况,长冈觉得李奇维对自己已经很够意思了。 对方完全可以不答应来樱花国演讲,即便来了,也可以随便讲点东西,糊弄一下。 但是,李教授没有这样做,这让长冈感受到感动。 他又想到了《虫子》这部小说。 “或许李桑的梦想,永远是那宇宙深处的星辰大海吧。” 此刻,台上的李奇维,也终于平复了心情,继续他的演讲。 这一次的演讲,李奇维主要以分析欧洲科学体系和鼓励为主。 如何建设高端实验室,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等等。 这些东西在欧洲并不是什么值得分析的东西,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李奇维现在面对的不是欧洲的那些大神,而是亚洲的科学家。 这些人对于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是脱节的。 这里没有先进的实验室,没有最好的大学,也没有科学大牛引领。 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复制出西方的路,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李奇维更多的内容是科普,只不过是高端的科普。 他随便透露出点最新的信息,就让台下的学士院大佬们一阵惊呼。 仿佛是李奇维在给他们上课一般。 众人又回到了小学时期,老师在讲台上教授的内容,让他们觉得,怎么会这么难啊。 以现在李奇维的地位,也确实和小学生的老师没什么区别。 李乐亭在人群之中看的热血沸腾。 “我要是能做到像李教授那样该多好。” “连高傲的樱花国人,都像乖宝宝一样,充满好奇的眼神。”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他们还曾鄙视过华夏呢。” “这就是绝对实力的重要性。” 这一刻,李乐亭心中明悟了。 他如果想成为领袖,想能影响更多的人,自身必须非常优秀才行。 没有过硬的实力,你就是吹的天花乱坠也没用。 李乐亭下定决心,他要再下十倍的努力,研读西方的经典政治书籍。 他要在救国之道上,比谁都更专业,用理论说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 两个小时后,演讲终于结束了。 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场众人非但没有感觉到精神疲惫,反而各个神采奕奕,脸上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 此时的亚洲,太需要真正科学的滋润了。 亚洲求李奇维久矣。 演讲过后,就是提问环节。 第一个提问的,是樱花国帝国学士院院长,菊池大丽。 他的脸上依然还残留着之前的兴奋,眼神中有精光隐现。 这一次的演讲,对于他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他真正认识到,世界最顶级研究者和普通研究者的区别了。 菊池大丽作为院长,自然想的是如何提高樱花国的科学水平。 “李教授,今天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 “感谢你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科学的盛宴。” 李奇维客气道:“感谢你的夸奖,菊池教授。” 菊池大丽问道:“李教授,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你。” “你觉得我们樱花国的帝国学士院和英国的皇家科学院相比,差距在哪里呢?” “当年帝国学士院,其实就是仿照欧洲的科学院设立的。”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地学习改进,也去过欧洲的各大科学院进行实地的考察和交流。” “但是结果很不理想。” “帝国学士院的产出,和皇家学会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 “所以,李教授,您能给我们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拜托了。” 菊池大丽诚恳的语气,让在场的樱花国人都不禁动容。 同时,像李乐亭这样的华夏留学生也跟着思考起来。 他们并没有嘲笑樱花国,因为人家好歹还有个学士院。 反观华夏,到现在连个官方的机构都没有。 唯一的科技厅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要不是李奇维举办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估计都没有人国内知道还有这玩意。 由此可见,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李奇维听完菊池大丽的问题后,思考了一会儿。 要说原因,他至少能找出七八条,但是这显然不是菊池想要的答案。 对方既然都去欧洲参观过了,那些显然的原因肯定自己就能发现。 李奇维并不想敷衍对方。 因为这个问题,也是华夏将来会遇到的问题。 他最近其实已经在考虑在国内成立科学院的想法。 科学院和科学社不同。 科学社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知识,进行科普工作。 但是其本身对于科学的发展并无太大的作用。 而科学院才是国内不同领域研究者交流学术的平台。 也是真正能推动和指引国内科学发展的机构。 当然,现在成立科学院还为时尚早,国内的时机并不成熟。 不过未雨绸缪总归是好的。 李奇维自忖凭借自己的地位,说服国内政府成立科学院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成立之后呢? 该怎么发展? 科学院是个什么性质等等。 因此,李奇维不仅仅是回答菊池大丽的问题,他也在思考国内的科学发展。 虽然他已经在婆罗洲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但是后续的计划还是需要华夏有本土的力量。 科学社在前期很有用,但是后期就需要科学院出马了。 于是,李奇维说道: “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种科学院的定位上。” “据我所知,贵国的学士院既是研究机构又是荣誉机构。” “但是学士院主要是对樱花国内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归纳。” “它的研究机构的色彩并不浓厚。” “形象点说,你们的学士院把精力都放在了颁奖上,却忽视了真正的研究。” “但是英国皇家学院,他们是完全反过来了。” “皇家学院有直辖的研究机构,也和很多大学开展了合作。” “那里的院士每天并不是执着于颁奖,而是更专注自己的研究。” “它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一个研究机构。” “我认为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科学院虽然承担着行政的工作,但这不应该是它的重点,更不是束缚院士们创造力的手段。” “我相信,有不少院士在获得身份后,可能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懈怠了。” “心想反正我已经是院士了,在国内的科学领域地位已经到头了,就没必要再努力了。” “但是这种想法,在皇家学院是很少见到的。” “那里的院士们,对于头衔并不是特别看重。” “怎么说呢,他们认为真正的荣誉是自身的科学成就,而不是外加的帽子。” 哗! 李奇维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帝国学士院的院士们,内心感受非常复杂。 他们这些被评选为院士的人,要是放在欧洲,肯定进不去皇家学院。 从个人成就上就能看出来。 人家的院士都是李奇维、汤姆逊、卢瑟福这种顶级大佬。 而学士院的人,名字说出去,国际上根本就没听过。 同样是院士,但是真正的实力,天差地别。 可笑的是,不少人还为了这个虚名,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 这样的帝国学士院,怎么可能比得上欧洲的那些同类机构呢。 不是取个科学院的名字,就代表科学了。 内涵没有改变,再多的头衔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菊池大丽听完李奇维的解释后,脸色变得凝重。 他总算明白症结在哪里了。 说白了,樱花国的学士院,就相当于穷乡僻壤的村里,号称仿照国内最好的大学,也办了一所大学。 虽然名字、组成等都一样,但是任谁都知道好,两者的差距有多大。 菊池大丽只能感叹一声。 没办法,这是硬实力的不足,只能慢慢改善了,不可能有速成的方法。 李奇维前世,华夏科学院下属有很多很多的研究院,那才是真正的研究机构。 院士是一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 如果得到荣誉后,只想着吃老本,躺在过去的荣光中,那就配不上院士的头衔。 这时,田中馆爱橘接着问道: “李教授,我知道英国的皇家学院和英国政府是平级的。” “但是我们的学士院却是隶属于政府,受到政府的管辖。” “你觉得这对于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吗?” 哗! 田中馆的问题引起一阵惊呼。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啊。 菊池大丽作为帝国学士院的院长,他就没有提这个问题。 但是田中馆不同,他的资格太老了,而且已经快要退休了,所以他无所顾忌。 反正没人敢找他的麻烦。 菊池、长冈等人都是苦笑一声。 他们当然想要学士院获得更大的独立自主权,但是目前看是没有机会了。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了。 英国皇家学院那种地位,在亚洲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李奇维呵呵一笑。 “田中馆教授,你这是在给我挖坑啊。” “我害怕我回答之后,就离不开樱花国了。” 众人会心一笑。 “我个人是从来不喜欢谈论政治的。” “所以,我想从科学的本质去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皇家学院虽然不受政府管辖,但是它在申请经费时,依然需要做汇报。” “而樱花国只是把这个过程行政化了而已。” “二者其实并无什么区别。” “只要学士院院长是科学领域的有威望的人,那么这种影响自然就不存在了。” “科学院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成一体的结构。” “而且在欧洲,有些国家的科学院,和政府也有很深的合作关系。” “因此,我认为,这种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忽然,李奇维又补充打趣道:“你们学士院的院士们可以强势一些嘛。” “在樱花国国内,没有比你们对于科学更专业的人了。” 台下的菊池大丽等人皆是会心一笑。 他们明白了李奇维的意思。 接下来,又有很多人提问。 从相对论到量子论、从博士培养到会议举办,等等。 樱花国的科学大佬们此刻就是把李奇维当海绵用了,拼命压榨。 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对方还会不会再来。 欧洲战争的突然爆发,让所有人都对未来不看好。 万一亚洲也这样,学术交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最后,长冈半太郎提了一个问题。 “李教授,您将要举办的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我们所有人都在期待那场盛世。” “但是,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这场赛事是针对大学生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者而言,只能看不能摸,只能让人羡慕。” “李教授,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想参加比赛啊。” “您看行不行?” 长冈的话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李奇维当然知道对方说的不是比赛,而是之前自己提到的亚洲奖。 诺贝尔奖对于此时的亚洲而言,有点过于高端了。 李奇维及他的学生们是个例外,对于印度、樱花国等,自然科学诺奖是多么虚无缥缈的目标啊。 所以,亚洲需要有适合自己当前阶段的奖项。 李奇维在回到婆罗洲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需要整合亚洲科学界的力量。 欧洲那边,他已经经营了十几年,目前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可以说,他有着当今最庞大的科学人脉。 但是亚洲这边还不行。 虽然他的名望可以让所有人折服,对他敬佩有加。 但是这只是一种很松散的力量。 李奇维并没有实际掌控亚洲的科学话语权。 因此,他需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名气,化为真正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而奖项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自从诺贝尔奖大火以后,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推出自身的奖项了。 比如现在的帝国学士院,就在1911年设立了樱花国学士院恩赐奖,由皇室成员亲自颁奖。 这个奖在樱花国内当然是大名鼎鼎,但是放到国际上就无人问津了。 其他国家也是类似,设立奖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本国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像再创建一个类似诺奖的国际奖项,就有点难了。 毕竟诺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处都被它占完了。 而现在,时机成熟,李奇维觉得可以在亚洲设立一个区域奖项。 既避免了和诺奖的直接竞争,又能帮助他统合亚洲,一举两得。 这件事,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 “长冈教授,你现在要是去参加比赛,估计比不过那些小伙子。” “我找个滑轮的题目,估计你都算不明白了。” 众人哈哈大笑。 因为李奇维真没说错。 考试能力和研究能力完全是两种能力。 李奇维的前世,著名数学大佬丘成桐在一次讲座中,主持人给他出了一道数学题。 大概意思就是: 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一共借了1000元。 他去买了一双鞋,花了970元,还剩下30元。 他还了10元给爸爸,还了10元给妈妈,自己留了10元。 这么算下来,小明欠爸爸490元,欠妈妈490元。 490加上490再加上小明自己手上的10元钱,等于990元。 但是他之前是借了1000元,问还有10元去哪儿了? 当时已经是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界的诺贝尔)、哈佛大学终生教授的丘成桐尴尬地笑了笑。 说道:“我没想清楚这个问题。” 随后,他又接着道:“我们数学家对加减乘除都不太懂的。” 观众大笑。 最后是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解答了。 主持人打趣道:“看来你比丘教授还要厉害,你要火了啊。” 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研究者和学生的区别。 那些能参加竞赛的学生,他们的解题能力,更是比普通学生强很多。 一般的科学家还真比不上。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 “其实长冈教授的意思我很清楚。” “正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把它宣布出来。” “我准备成立一个亚洲科学奖。” “专门用于表彰亚洲境内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我们亚洲需要自己的奖项,不能让欧洲把持科学界的话语权!” 哗! 李奇维的决定让在场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消息也太突然了! “哇!这是真的吗?我们亚洲要有自己的科学奖了。” “终于不用看欧洲人的脸色了。” “未来亚洲科学奖未必就不能超越诺贝尔奖。” “......” 亚洲科学奖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无比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亚洲开始在科学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而且,整个亚洲,也只有李奇维有资格有能力举办这个奖项。 换做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这时,菊池大丽激动地问道: “李教授,这个科学奖会包含哪些领域?” 众人也跟着非常好奇。 李奇维说道:“我准备暂时定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奖项。” “这也是为了和诺奖有区别。” 菊池闻言,心中大动。 “天啊,竟然还有数学奖!” “这恐怕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国际奖项吧。” 这一刻,菊池大丽不淡定了,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台下的众人也都互相交流,显然对于这四大奖项极为好奇。 这时,李奇维继续说道: “当然,奖项的成立需要有很多复杂的事情。” “奖金问题、评奖规则等等。” “我希望以婆罗洲科学之城为主,亚洲的各个国家都派人加入评选委员会,保证公平公正。” “这不仅是一件学术上的事情,更是我们亚洲正式像欧洲发起挑战。” “我希望大家都能尽一份力。” 吼! 会场内众人神色振奋,心潮澎湃。 所有人都感觉到热血沸腾。 虽然初期的科学奖比不上诺奖,但是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 也许以后二者会成为旗鼓相当的奖项。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科学虽然是无国界的,但是话语权是和地域有关的。 有时候两个差不多的成果,诺奖肯定更优先发给欧洲籍科学家。 这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李奇维,那是以绝对实力碾压了。 此刻的李奇维,在他们心中,那就是亚洲科学界的定海神针。 只要他在,亚洲的科学就会永远高速发展。 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如果说回国前的李奇维,只是因为实力被尊重。 那么现在,他是因为功绩被尊重。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亚洲。 这种层次的人,已经超越了众人狭隘的观念。 李奇维在长崎的演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亚洲科学奖的消息,对于长冈、菊池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这代表,他们已经正式开始追赶欧洲了。 而他们的领头羊,正是李奇维。 长崎的轮船码头上,长冈、菊池带着学士院的部分人员,为李奇维送行。 长冈紧紧握住李奇维的手,激动地说道:“李教授,请您一定要多来樱花国看看。” “我们随时恭候您的大驾。” 李奇维笑道:“以后亚洲各国需要加强科学领域的交流。” 长冈重重点头。 就在李奇维摆摆手,准备跟王正阳、霍秀亭登船时。 忽然,一道粗犷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李教授,且慢!” 众人皆是一惊! 这是谁?如此没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