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11章 他们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1章 他们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1 / 1)

李奇维返回量子研究所后,一改往日的懒散,开始潜心研究拉马努金留下的七个公式。 为此,他已经做好了至少花费二十年的准备。 万有理论,那可是比广义相对论还要难上几个数量级的理论。 若不是他博士期间天马行空,找到了正确的框架。 可能要的时间会更久。 当然,以上都只是可能而已,也许最后依然无法攻克。 物理学的终极,真理的边缘,可不是那么好触摸的。 就在李奇维树立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时,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验证也到了重要阶段。 真实历史上,康普顿其实是无意间发现康普顿效应的。 当时他把论文发表后,并没有认为这个实验有多么重要。 因为他没有想到可以用波粒二象性去解释。 后来索末菲的学生德拜,看完论文后,立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他用光的波粒二象性完美解释了康普顿效应的原理。 顿时在物理学界引发轰动。 但是德拜的主业是化学,副业才是物理。 这位大佬的最重要成果是用理论分析了偶极矩的性质。 他没有和康普顿掰扯解释的归属权,显得毫不在意。 所以康普顿才能获得1927年的物理诺奖。 因为诺奖从不颁发给有争议的结果。 这个争议不仅指成果本身对错,还有成果归属问题。 但德拜也转头就获得了1936年的化学诺奖。 大佬就是这么任性。 虽然德拜在化学领域是大佬,但是他的同门,索末菲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更是堪称化学界的超级大佬。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鲍林。 如果说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拉瓦锡,他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算是化学界的牛顿的话。 那么谁是化学界的爱因斯坦呢? 没错,就是鲍林。 因为他终结了现代化学。 鲍林除了德拜,还先后师从过玻尔、薛定谔。 所以他是第一个把量子力学引入化学的人。 他用量子力学解释了化学键的本质,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共振理论、电负性等概念。 并因此获得了1954年的化学诺奖。 从此化学的深度就被抬高了一个层次,而不再是物理的附庸。 但是到了大后期,其实研究化学和研究物理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了。 都到了量子级别,只不过是选择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化学领域能再出一个和鲍林齐名的人。 那么他一定不是化学家,而直接是物理学家了。 鲍林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还研究过矿物学、麻醉学、进化论、医学等。 他甚至还差一点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当然,现在的鲍林还只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 而他35岁的师兄德拜,则已经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了。 康普顿效应的始末大致如此。 然而,这一世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光的波粒二象性早已传遍物理学界。 虽然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愿意去验证的人就很多了。 不会存在康普顿那种粗心大意忽视的情况了。 很多人都想像密立根验证光电效应一样,一战成名。 法国,某别墅内。 德布罗意的哥哥,德布罗意家族第六代公爵,莫里斯·德布罗意,正在他的私人实验室内做实验。 莫里斯从郎之万那里博士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直接自己弄了个实验室,研究X射线。 没办法,公爵大人就对科学感兴趣,什么权势和女人都靠边站。 而德布罗意平时如果不去学校,就会来他哥哥的实验室,打打下手。 和李奇维一样,德布罗意也是理论物理爱好者,对于实验完全没有兴趣。 他之所以来实验室,也是被大哥逼迫的。 毕竟他自己能走入物理的道路,还是靠大哥带给他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内容。 因此,兄弟俩的关系很好。 这时,德布罗意笑着打趣道: “尊敬的公爵大人,您研究X射线都好几年了,怎么还没有成果啊。” “目前为止,和X射线有关的成果,已经有四个物理诺奖了。” “你就算得不到诺奖,发篇《Nature》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莫里斯正在组装设备,面对弟弟的嘲笑,头也不抬,自信道: “请叫我德布罗意博士,谢谢。” 在公爵大人看来,博士头衔可比公爵头衔重要多了。 “哼,诺奖算什么。” “我现在正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 “上次和郎之万教授讨论后,我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一旦验证成功,那我就是终结百年光争的人,那是诺奖都不配的荣誉。” 莫里斯的自信让德布罗意觉得肃然起笑。 他很了解自己的大哥,在科学领域的天赋实在不敢恭维。 有时候他都觉得,这么好的仪器在大哥手里属实是暴殄天物了。 “博士,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到时候希望你能带上我的名字。” “毕竟我也帮了你不少忙。” 莫里斯非常开心,大手一挥。 “好说,到时候给你个二作的身份。” 德国,哥廷根大学。 一个樱花国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 他正是仁科芳雄。 战争结束后,他在长冈半太郎的安排下,远赴欧洲深造。 真实历史上,仁科芳雄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修。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期间,就是在玻尔研究所工作。 在那里,他与瑞典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结识。 这个克莱因可不是提出“克莱因瓶”的那个克莱因。 “克莱因瓶”是由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提出的,是一个数学概念。 仁科芳雄和克莱因两人合作,发表了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克莱因-仁科”公式。 解释了光子与电子相撞后的散射角度问题。 这也是仁科芳雄在学术领域最大的成就。 康普顿本人,按照李奇维的划分,只是T4级-普通物理学家的存在。 仁科芳雄仅仅只是解决了康普顿效应的某个关键问题,就能成为樱花国的物理大佬。 尤其可见,当时东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差距之大。 而现在,仁科芳雄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德国。 到了欧洲后,他才明白为何这里是科学的中心。 因为这里大佬实在太多了。 仅仅他所在的哥廷根大学,就经常会邀请一些科学界大佬们来此演讲。 仁科芳雄可谓是大开眼界。 同时,他经常能从这些大佬口中听到“布鲁斯教授”的字样。 此刻,他才明白,那个在亚洲如神灵般的男人,在欧洲依然是绝对的巅峰。 一篇仅有2页的论文,立刻就把物理学界搅动的天翻地覆。 仁科芳雄知道,现在哥廷根大学有两个物理小组,同时在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 而他本人由于积累不够,目前毫无想法,只能跟在后面慢慢学习。 忽然,一道声音打断了他。 “嘿,仁科,请不要在做实验的时候发呆。” 仁科芳雄回过神来,连忙道歉: “抱歉,德拜教授,我刚刚走神了。” 德拜轻轻摇了摇头。 他一开始很看好这个樱花国小子,头脑灵活,虚心学习。 但是接触下来发现,对方的科学戾气太重了,比较阴郁,好像总在想着得到和超越什么。 当然这没什么不好,只是德拜个人不喜欢而已。 世界各国的物理学者们,都和莫里斯、哥廷根大学研究组一样,摩拳擦掌,想要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然,对于像卢瑟福这样的顶尖大佬们而言,就没有亲自下场了。 因为理论已经被布鲁斯教授证明完了,剩下的只是验证实验。 大佬们追求的是原创实验,是实验倒逼出理论,而不是理论指导实验。 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忽然从卡文迪许流传出来。 “震惊!布鲁斯教授又放出预言。”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康普顿和吴有训,很有可能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 消息一出,瞬间在物理学界引发轰动。 卢瑟福在实验室挨个训人。 “哪个小兔崽子传出去的,给我站出来。” “都不承认是吧。” “那好,从明天开始,所有人必须晚一个小时离开实验室。” 众学生面露悲苦,卢瑟福则得意一笑。 可怜的卢主任,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剥削研究生最狠的手段了。 大多数人都对这则消息保持谨慎态度。 毕竟以布鲁斯教授的身份地位,没有必要说这种话。 对于他老人家而言,哪个人做出来都没有影响,只是为他的理论锦上添花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样,康普顿和吴有训算是出名了。 吴有训倒还好,毕竟是第一届物理奥赛的个人金牌得主。 但是他的名气主要还是在学生圈子里比较大。 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天之骄子们,都把他当成超越的对象。 而在真正的物理学家们看来,年轻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至于康普顿,则完全是nobody了。 连他的大哥卡尔教授在学术圈子里都名声不显,更别说弟弟康普顿了。 因此,当众人知道布鲁斯教授竟然看好这两个人时,显得很不可思议。 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 “布鲁斯教授这次恐怕要失望喽。” “玻尔和钱五师厉害,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布鲁斯教授当导师。” “名师出高徒,牛逼是应该的。” “但是康普顿和吴有训好像是自己独立研究吧。” “密立根教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为他们的导师。” “哎,这年头,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想要做出成果实在太难了。” “我觉得他们俩不可能成功。” 甚至还有居心叵测之人,想要借此机会诋毁吴有训和华夏。 “呵呵,吴有训再厉害,也只是考试厉害。” “他参加奥赛做的那些实验题,都只是前人成就的重复而已。” “而现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需要的是原创能力。” “一个人学习考试能力强,不代表真正的科研能力也强。” “而且以华夏目前的底蕴,不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但是也有很多人反驳。 “那华夏的于隐怎么说,他的成果不是原创吗?” “呵呵,于隐不也是布鲁斯教授的博士吗?” 双方争论不休。 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物理诺奖得主,莱纳德更是公开发文。 他表示华夏出现布鲁斯教授只是偶然,那里不可能有本土的天才诞生。 莱纳德鼓吹所谓的“德意志物理学”,宣扬科学领域的种族主义。 一时间,莱纳德的言论得到了不少拥趸,比如德国物理学家斯塔克。 真实历史上,莱纳德疯狂批判爱因斯坦,而斯塔克则批判海森堡。 此刻,处于风暴中心的吴有训和康普顿二人,则对外界的评价置若罔闻。 他们俩已经完全依然沉浸在实验中。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最近实验室的大新闻,无疑就是那个新来的华夏留学生。 对方已经连续坚持2个多月,每天都奋斗到了晚上12点,甚至还通宵了好几个晚上。 如此努力程度,简直让实验室的其他学生胆寒。 这个时代的美国,可没什么劳动法,不然恐怕有人就要去举报了。 “华夏人都这么可怕吗?” “如果每个人都像吴这样,华夏怎么可能在科学领域那么落后。” “我感觉是布鲁斯教授把他们的血性激发出来了。” “你们难道没发现,所有来美国留学的华夏学生,他们全都把布鲁斯教授当成神灵对待吗。”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受过布鲁斯教授的恩惠。” “厉害,实在太厉害了。” “哪怕吴做不出实验,我也佩服他。” “有这种精神,干什么都不会差。” 康普顿听着众人的议论,微微一笑。 他早已被吴有训的勤奋所折服。 天才不可怕,但又天才又努力,那就有点可怕了。 会让人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 “吴,真期待我们的成果发表的那一天啊。” “他们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 吴有训抬起头,露出洁白的牙齿。 “嘿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