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20章 质子-电子模型!震惊全场!终结元素周期表和放射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0章 质子-电子模型!震惊全场!终结元素周期表和放射性!(1 / 1)

谢灵顿发表一番简单的感言后,年会就进入了第二部分。 大会报告! 英国皇家学会中的院士,虽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大佬们对于跨学科的交流是非常看重的。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更是如此。 一个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他肯定要对化学有深入的研究。 不然他就没办法分析,生物体内那些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作用。 生物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熔炉。 同理,一个化学家也必须了解物理。 很多化学测量手段的原理,都来自于物理理论的突破。 最典型的就是X光分析晶体结构、量子论对焰色反应的解释等。 而一个物理学家,他就是科学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物理学家牛逼的原因。 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王者,物理的地位不是靠争取的,而是天然形成的。 所以,物理学家在皇家学会中,身份地位都会拔高一个层次。 更不用提李奇维、卢瑟福这样的顶级物理大佬了。 此刻,第一个上台的就是卢瑟福。 他今天分享的主题正是质子的发现。 谢灵顿看着器宇轩昂的卢瑟福,笑着对旁边的汤姆逊说道: “卡文迪许在原子方面的研究,超越了古往今来所有哲学家对于世界本源的认识。” “那些伟大的先贤要是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真是羡慕你啊,汤姆逊教授。” “能教出这么出色的学生。” “能不能向我传授一点经验。” 汤姆逊闻言笑了笑。 他很清楚这位新晋的皇家学会会长,为何会对培养学生如此在意。 谢灵顿在十多岁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混混,打架斗殴一样不落,直接被学校开除。 这下好了,他仿佛野马脱缰,更加地放肆了,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很快,他遇到一个美丽的挤奶工姑娘,并向对方表白。 然而姑娘鄙夷道: “我就是跳到泰晤士河里,也不会嫁给你这样的流氓。” 一句惊醒梦中人。 他觉得自己要上进,于是重新恳请学校收留他。 从那时起,谢灵顿便改过自新、发愤图强。 最终在科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因此,谢灵顿后来在培养学生时,奉行的宗旨就是永不放弃。 但是他本人属于自我觉醒类的,能靠自己的毅力,从泥潭中爬出来。 要是让他怎么去开导别人,那就太难了。 这时,汤姆逊没有藏私,透露出他的核心秘法。 “让他们不要太早结婚生子。” 李奇维和卢瑟福结婚时的年龄,在这个时代而言,确实算晚的了。 谢灵顿闻言,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对啊,我当初要是继续对那个美丽的姑娘死缠烂打。” “最终肯定是既害了她,也害了我自己。” “我因为把爱情抛在脑后,才能专心地研究科学。” “汤姆逊教授,你说的太多了。” 汤姆逊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此刻,在两位大佬交流经验时,卢瑟福已经站在了演讲台上。 他的目光逐渐从众人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李奇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这可把李奇维看的汗毛倒竖,屁股忍不住扭了扭。 卢瑟福用他充满磁性的声音说道: “在卡文迪许和麦吉尔大学期间,我的研究课题一直都是放射性。” “我提出了元素蜕变假说和衰变概念,来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为何铀会衰变成钍,钍又接着衰变成镭,镭又会接着衰变其它元素。” “这些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固定的关系。” “但是,我之前的理论只能解释放射的过程,却不能解释根本的机理。” “即,元素在反射时,原子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个问题让我认识到,我必须开始对原子结构进行研究。” “当年布鲁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时,就预测过,放射性一定是发生在原子核之内。” “因为行星结构也无法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他坚信原子核一定有细分结构。” “但是理论永远代替不了实验。” “所以,这才有了我今天的实验结果。” “质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核确实是可以再分的。” “我们对于原子秘密的认识又更近了一步。” 卢瑟福娓娓道来的演讲,让众人深陷其中。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一个问题总是关系到另一个问题。 科学从来没有捷径,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解决,问题关联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卢瑟福放弃了对于放射性更多的研究,转而研究原子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那段时间,有很多物理学家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越来越丰富。 但这些都是无根之萍。 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需要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理论解释。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当然也是最难的问题。 卢瑟福作为放射性领域的权威,他就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今他做到了。 但是,卢瑟福仍然不满意。 “可是,质子难道就是终点了吗?” “我把质子理论、索迪的放射性位移理论结合在一起,依然不能很好地解释放射性的本质。” “我总感觉放射性的头顶,依然还存在好几片乌云。” 大佬们听后皆是会心一笑。 卢瑟福这是向已经逝去的开尔文勋爵致意。 同时,所有人对于卢瑟福更加地尊敬。 对方明明已经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果,竟然还不满足。 汤姆逊满意地看着卢瑟福。 自己的学生没有被名利蒙蔽双眼,心中装着的始终是对真理的追求。 布鲁斯甚至连广义相对论都想出来了,但依然还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物理的终极。 这种心态比所有的成果都更加重要。 “所以,今天的报告,除了我给大家分享质子的研究和发现过程。” “我更想听听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借用布鲁斯教授的话:外行也许能带来比内行更奇妙的灵感。” “所以,原子结构不仅只是物理学的难题,它是整个科学的难题。” “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着,卢瑟福详细地分享了他的实验过程等内容。 并且,他还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模型:“质子-电子”模型。 “当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组成后,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表。” “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成表。” “并且把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了同一列。” “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但是当布鲁斯教授提出行星模型后,化学家们重新修订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 “即:不再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是按照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来排列。” “这就是现在的原子序数。” “氢原子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序数是1,排在第一位。” “氦原子有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序数是2,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而现在,质子的出现,则对这种排序方式产生了新的影响。” “以氮元素为例,按照以前的定义,它的核电荷数是7,所以排在周期表第七位。” “但是氮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却是氢原子核相对质量的14倍。” “这说明氮原子核应该是由14个质子组成,它的核电荷数应该是14才对。” 哗! 会场内瞬间出现大范围的骚动。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都震惊了。 尤其是以索迪为首的化学家,只感觉心中一阵突突。 化学又一次成为物理的附庸了。 而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哦,上帝啊,我们化学又要被物理推翻了吗?” “既生化,何生物啊!” 索迪作为卢瑟福曾经的助手,深刻地知道台上那个男人的实验能力之强。 对方的研究成果,对于化学领域有着颠覆性的影响。 卢瑟福看到众人的表情,笑了笑,连忙补充道: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核电荷数的排列规则。” “而是想对其进行补充。” “我认为原子核的组成不止有质子,还应该有电子。” 轰! 卢瑟福的话让众人又是一惊。 一个小小的原子核竟然隐藏了如此多的秘密。 “有了电子的加入,核电荷数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还是以氮原子核为例,其中除了有14个质子,还有7个电子。” “这样一来,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互抵消,整个氮原子核对外显示就是7个正电荷。” “所以它的核电荷数就是7。” “假设原子核的质子数是N,原子序数是Z,则原子核中有N-Z个电子。” “这就是我的质子-电子模型。” 不得不说,卢瑟福的逻辑堪称无懈可击。 质子-电子模型,基于现有的事实,完美地与其它理论融合。 这种完美让在场的化学家们简直欣喜若狂。 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化学的真谛。 布鲁斯教授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但是对于模型中的原子核却一无所知。 现在,卢瑟福教授又提出了原子核的质子-电子模型,彻底让科学家搞清楚了原子核的结构。 同时,原子的结构也就清楚了。 谁都没有想到,一场报告会,卢瑟福竟然带来了这么重磅的理论。 同时震惊物理学界和化学界。 众人不由得朝汤姆逊看去,满脸羡慕。 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卢瑟福在帮助老师撑场面。 要是他仅仅照本宣科,把自己的论文从头到尾再讲一遍,那确实没什么意思。 在场的物理化学大佬们,几乎都看过卢瑟福的论文,没有必要再听一遍。 而现在,卢瑟福在质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的模型。 这不仅完善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也让原子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任何赞美之词形容这个模型都不为过。 面对众人热切的眼神,卢瑟福依然没有骄傲。 他还在理性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对原子的放射性有了新的解释。” “众所周知,已知的所有放射性物质,一共会放射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它们的本质分别是氦原子核、电子流、电磁波。” “以铀原子核为例,如果它失去4个质子,那就代表放射出α射线。” “铀原子核中又存在电子,所以它可以放射出β射线。” “至于γ射线,我猜测是原子核中的电子发生量子跃迁导致的。” “既然核外电子能够通过跃迁发射电磁波,那么核内电子也应该同样可以。” “同时,因为核内电子与核外电子的环境不同,所以才能发射核外电子产生不了的γ射线。” “以上,就是我利用质子-电子模型,对放射性的本质进行的分析。” 哗! 当卢瑟福说完他的理论后,整个大厅内一片安静。 化学家们感叹:“卢瑟福终结了元素周期表。” 物理学家们感叹:“卢瑟福还终结了放射性。” 其他人:“卢瑟福终结了我们装逼的资格。” 所有人都被这个理论分析所折服,它实在太完美无缺了。 最重要的是,它就像当初的玻尔-李模型一样,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 众人已经可以想象,当今天的演讲结束后,物理学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 这简直是能和玻尔-李模型齐名的理论。 当然,前提是它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台上的那个男人,不愧于卡文迪许双骄的头衔。 今天的内容,足以让卢瑟福跻身最最顶级的物理学家,可以抬头仰望到布鲁斯教授了。 大佬们忍不住感慨: “原来卢瑟福之前让我们提意见,只是他的谦虚之词。” “他自己早已有了最完美的理论。” 就在众人沉浸在卢瑟福的质子-电子理论中时。 忽然,空旷的报告大厅内,响起一道声音: “我认为不对。” 轰! 满场皆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