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和大家闲聊几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和大家闲聊几句(1 / 1)

这本书写的很痛苦,真的。 能看到这里的书友,应该能理解原因。 不过所幸,有大家的支持,成绩还算可以,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写下去。 我也不是不想加更,是真的做不到。 每一个观点,都要反复斟酌,翻阅资料做对比。 然后判断是否可以写。 越是重要的观点,我就越不敢掉以轻心,连夹杂私货都不敢做。 就怕我的私货太片面,影响到大家。 吐槽也都是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而且书里的大多数观点,其实并不是我自己的私货,而是专业学者的研究结论。 我只是将他们的结论总结一下,简单的给大家做个介绍。 历史本身就充满了迷雾,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读。 我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倾向。 哪个学者的观点更符合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我们就比较相信哪一個,然后反对另外一个。 但冷静下来想想,我们支持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们反对的解读,就一定是错误的吗? 不一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有我的倾向,但也允许你有你的观点。 不同的观点相互印证,有时候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本书里,我采用的观点大多有两个标准。 第一自然是以官方为准。 还是那句话,如果官方的标准都不可信,那其他观点岂不是更不可信? 在足以推翻官方标准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还是尽量以官方为准。 否则这书就没法写了。 第二,很多事情官方也没有定论,我一般会采用比较主流的观点。 毕竟是写小说,总要有个观点。如果所有观点都采纳,那这书就没法写了。 所以,大家看到某观点不符合自己的认知,还请多多包涵。 讨论的时候,也请大家尽量保持冷静。 咱们只讨论事情本身,不讨论别的,尽量不要上情绪。 ----------------- 说起上情绪这件事情,我吐槽几句。 西方二极管思维对我们的影响太深了。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比较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网络上的争执,十有八九就是这么来的。 这不怪我们,因为我们也是受害者。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 网上的殖人经常会说,你国的这是学习外国的,你国的那也是学习外国的。 任谁看了都会血压升高,然后去反驳。 然后下意识的认为,学习别人的优点是可耻的。 如果我们不学习别人,又怎么会被人家从这个角度攻击? 而这,恰恰是西方希望看到的。 他们就是希望我们变得和他们一样狭隘。 将我们拉低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然后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击败我们。 碰到这种人,大家不应该生气,而是反过来嘲讽他们: 对啊,我们就是从那边学来的,然后用这些优点去击败你们的爹。 诶,你气不气? 就喜欢看伱们这些殖人很生气,又拿我们没有办法的样子。 ----------------- 我在书里一直强调,华夏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厚重、多元和包容。 我们最擅长的,是将别人优秀的东西拿过来,变成我们自己的。 然后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的灿烂,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厚重。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文明都无法做到的。 学习从来不是可耻的事情,喜欢学习擅长学习,更是最优秀的品质。 同样,敢于学习别人,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能力。 西方敢承认别人的优点,敢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吗? 不敢。 文明底蕴太浅薄了,学习别人的优点会被反噬,会自我毁灭。 西方畏惧华夏文明,就是因为我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包容性。 我们有能力彻底将他们同化。 而他们只能干看着,毫无办法。 固步自封,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不善于学习的文明,必将走向极端。 看看中世纪的基和伊。 而现在,他们又重新走上了当年的老路。 他们创造出来,用以奴役世界的思想,现在都变成回旋镖扎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 西方世界会不会崩溃,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好,我们就学习他们的优点。 他们差,我们就将他们当做经验教训,加以规避。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学习所有文明的优点为己所用。 这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祝愿所有书友都能变得更强。 ----------------- 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