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星槎浮海:日月重光
建文元年六月十六日,卯时初刻,黄河渡口的晨雾尚未散尽。朱瞻膳望着朱棣手中的皇冠,金龙在熹微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与昨夜火海中的燕纹帅旗形成诡谲呼应。春桃忽然拽了拽他的袖口,指尖指向黄河上游——数艘挂着白帆的楼船正逆流而来,船头立着持金瓜钺斧的锦衣卫。
“是皇宫禁卫,“春桃压低声音,“船头那个穿飞鱼服的,像是...纪纲?“
朱瞻膳瞳孔骤缩。纪纲是朱棣亲卫,数月前被朱允炆调往内廷执掌锦衣卫,此刻却带着禁卫出现在北伐途中,显然事有蹊跷。他下意识摸向腰间的山河珏,珏身的血迹在晨露中泛着暗红,仿佛昨夜朱允炆咳血的残影。
朱棣却似早已料到,将皇冠轻轻放在朱允炆掌心:“陛下万金之躯,不该亲临险地。“他转身时,铠甲上的燕纹与朱允炆龙袍上的金线在雾中交织,恍若一幅未完成的山河图。
朱允炆摇头,将皇冠收入袖中:“四叔可知,为何朕坚持要来?“他抬手示意纪纲呈上木箱,铜锁打开时,露出十二具裹着黄绫的骷髅——正是梅花卫总部那十二具紫衣骷髅。“这些骷髅的牙齿上都嵌着珍珠,经钦天监查证,是南洋暹罗国的#39月光珠#39。“
方孝孺猛地抬头:“暹罗国与梅花卫勾结?可他们去年刚遣使进贡《大统历》...“
“《大统历》?“朱瞻膳忽然想起被焚毁的《大明日历》,“那些伪造的#39永乐元年#39日历,会不会与暹罗国进献的历法有关?“
朱允炆赞许地点头,从木箱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帛书:“这是纪纲从梅花卫暗格中搜出的密信,发信人自称#39星槎客#39,约定在#39望海埚#39用《大统历》残页交换火器图纸。“他展开帛书,朱瞻膳看见末尾落款处画着朵六瓣梅花,与胡广腰间玉佩纹路一致。
“望海埚?“朱棣皱眉,“那是辽东总兵刘江的防区,三日前刚传来捷报,说击溃了倭寇船队。“
“倭寇?“春桃忽然惊呼,“去年在济南,我曾听见梅花卫细作议论#39东洋铁炮#39,莫非他们想借倭寇之手...“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炮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黄河西岸的沙丘后腾起黑烟,探马跌跌撞撞驰来:“报!发现梅花卫余党!他们用大象驮着火器,正向渡口冲来!“
朱瞻膳定睛一看,果然见二十余头战象踏碎晨雾,象背上的木箱印着醒目的“寿“字——与昨夜徐州火药库的标记如出一辙。他忽然想起胡广死前盯着浑天仪缝隙的眼神,冲纪纲大喊:“快!让禁卫去保护陛下!那些木箱里装的不是火药,是...“
爆炸声打断了他的话。最前排的战象突然炸裂,血肉横飞中,无数纸片腾空而起,在阳光下展开成金色的书页——竟是更多的“永乐元年“日历。象群受惊调头,反而冲进梅花卫本阵,踩碎了数十个刻着“星槎“字样的铜盆。
“他们想借天象惑众!“方孝孺捡起一片日历,背面赫然画着北斗七星移位图,“钦天监曾说,今日卯时初刻将有#39荧惑守心#39之象,梅花卫定是想借此宣扬#39建文失德,永乐当立#39!“
朱允炆望着漫天飞舞的“永乐“日历,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在帛书的“星槎客“三字上,竟洇出朵形似海船的痕迹。他一把抓住朱瞻膳的手腕,将帛书塞进对方掌心:“忠勇伯,即刻率三千轻骑前往望海埚,务必要查清#39星槎客#39的底细。记住,暹罗国的贡使...就在刘江军中。“
朱棣欲言又止,最终只按了按朱瞻膳的肩膀:“船上有燕藩的#39福船#39,火器充足。春桃,你随小王爷去,遇事不必顾忌,可直接动用朕的#39玄甲卫#39腰牌。“
春桃摸向领口,那里果然挂着枚刻着“燕“字的黑铁腰牌,边缘刻着细小的锚纹——那是朱棣当年下西洋时的隐秘船队标记。朱瞻膳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的《郑和航海图》,那些被朱砂圈住的南洋岛国,此刻竟与梅花卫的阴谋交织成网。
辰时正刻,望海埚沙滩。
朱瞻膳的船队刚靠岸,就看见辽东总兵刘江带着一群身着朝鲜服饰的人迎上来。为首者头戴三山帽,腰间别着镶宝石的短刀,看见朱瞻膳腰间的山河珏时,瞳孔猛地收缩。
“卑职刘江,见过忠勇伯。“刘江行过大礼,目光却始终盯着春桃手中的望远镜,“这位姑娘的...器物,倒是与卑职在倭寇船上见过的相似。“
“刘将军见过此物?“春桃立刻反问,“可否告知是何船只?“
刘江正要开口,那朝鲜使者忽然越众而出,用生硬的汉语道:“鄙国与大明同气连枝,此次特来通报,有倭国船只载着#39星槎客#39,正往...“他忽然剧烈抽搐,七窍流血而亡,手中紧攥的纸条飘落,上面写着“永乐通宝“四字。
朱瞻膳捡起纸条,发现纸角染着蓝色粉末——与胡广匕首上的毒相同。他撕开使者衣领,赫然看见锁骨处纹着朵六瓣梅花,与帛书上的标记一致。
“梅花卫的人混进了朝鲜使团!“刘江抽出佩刀,“三日前我们击溃的倭寇船队,船上装的不是金银,全是刻着#39星槎#39的铜盆,还有...几箱暹罗国的香料。“
“香料?“朱瞻膳皱眉,“带我们去看看。“
片刻后,众人在倭寇营寨的地窖里发现了上百个密封木箱。春桃用匕首撬开箱盖,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面而来,混着铁锈味——箱底竟铺满了火器零件,上面盖着暹罗香木。她忽然想起南京内库的青铜鼎,鼎身的二十八宿纹路与这些零件的排列方式惊人相似。
“他们用香木掩盖火器的气息,再借暹罗贡使的船队运入大明。“朱瞻膳拿起一枚刻着星芒的螺栓,“刘将军,那些铜盆上的#39星槎#39二字,是否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有关?“
刘江脸色微变:“忠勇伯如何得知?三年前,卑职曾随郑公公出海,见过宝船上的#39星槎牌#39,与这铜盆上的刻字一模一样。“
春桃忽然指着墙角的罗盘:“看这个!磁针指向的不是南方,而是...东北方的岛屿。“她翻开倭寇的航海图,发现被红笔圈住的岛屿旁写着“星槎洲“,旁边标注着“永乐元年开港“。
朱瞻膳猛地站起:“梅花卫想借郑和的宝船航线,将#39永乐#39年号传到南洋诸国,制造#39万国来朝#39的假象!他们篡改历法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让海外诸国承认#39永乐#39正统,再反过来施压朝廷!“
话音未落,海面突然传来隆隆炮声。众人冲出地窖,只见十余艘挂着骷髅旗的倭寇船正向岸边驶来,船头立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手中举着块刻满梵文的木牌——正是梅花卫的“天命牌“。
“刘将军,你率弓箭手守住沙滩!“朱瞻膳抽出玄铁剑,“春桃,你带人去烧他们的火药舱!记住,重点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