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早朝,无论李善长说什么,陛下都要装作十分赞同的样子。“
朱标会意,笑着点头:“这个容易。朕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标看着欧阳伦重新落座,忽然想起什么,笑道:“对了,妹夫今日来找朕,总不会只是为了点评朕的朝政表现吧?可是有什么要事?“
欧阳伦闻言,神色稍稍收敛,从袖中取出一封密折,双手呈上:“陛下明鉴,臣确实有事禀报。“
朱标接过密折,展开一看,眉头渐渐皱起:“这是.“
欧阳伦低声道:“有人给我传了点消息,说淮西党近来与江南几个大盐商往来密切,李善长的侄子李文泰,上月秘密收受了扬州盐商二十万两白银的'孝敬',而作为回报,淮西党准备在漕运新政上为盐商大开方便之门。“
“陛下,本来这事臣是不想管的,但这事涉及民生,盐这东西可不能让人动手脚!”
朱标眼中寒光一闪:“好大的胆子!“他猛地合上密折,冷笑道:“朕就知道,李善长不会甘心铁路局这块肥肉被王铁锤一个匠人拿走,原来是在打漕运的主意!“
欧阳伦微微点头:“更麻烦的是,这批盐商背后,似乎还有燕王府的影子。“
“燕王?“朱标神色骤然一凝,“四弟也牵扯进来了?“
欧阳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道:“陛下可还记得,去年燕王曾上奏,请求在北平增设盐引?当时被户部驳回,理由是'盐引已有定额,不可轻动'。“
朱标眯起眼睛:“你是说四弟这是想借淮西党的手,绕过朝廷直接控制江南盐利?“
“臣不敢妄言。“欧阳伦放下茶盏,目光平静,“但盐铁之利,自古便是国之命脉。若有人想借新政之机浑水摸鱼.“
朱标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好,很好!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他看向欧阳伦,“妹夫可有对策?“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建议,陛下不妨将计就计。“
“哦?“
“淮西党不是想染指漕运吗?那陛下就给他们这个机会。“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明日早朝,陛下可当众宣布,因铁路修建在即,漕运事务繁重,特命李善长举荐能臣协理漕运。待他们的人一上任,臣自有办法让他们原形毕露。“
朱标沉吟片刻,忽然笑了:“你这是要请君入瓮啊。“
欧阳伦淡然道:“臣只是觉得,与其让他们在暗处搞小动作,不如引到明处,一网打尽。“
朱标盯着欧阳伦看了半晌,忽然叹道:“妹夫啊妹夫,朕有时候真庆幸,你不是朕的敌人。“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永远是陛下的臣子。“
朱标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明日早朝,朕就陪他们演这出戏!“
韩国公府,夜雨初歇。
李善长负手立于书房窗前,望着檐角滴落的雨水,面色阴沉如水。
身后,淮西党一众心腹——礼部侍郎黄子澄、户部主事陈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涂节等人,皆屏息静气,不敢贸然出声。
“国公,“黄子澄终于打破沉默,低声道,“今日朝堂上,陛下这一手'试用期',分明是要破坏掉我们在铁路局的布局啊!“
李善长冷笑一声:“一个匠人,也配执掌铁路局?“他转身扫视众人,“诸位以为,陛下为何突然启用王铁锤?“
涂节沉吟道:“下官听闻,这王铁锤是驸马欧阳伦举荐的。恐怕.是驸马在背后操纵。“
“欧阳伦?“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此人表面谦和,实则心机深沉。他推一个匠人出来,既不得罪陛下,又能实际掌控铁路局,好一招以退为进!“
陈宁急道:“国公,铁路乃国之重器,若真让欧阳伦的人把持,日后淮西一脉恐无立足之地啊!“
李善长踱步至案前,手指轻叩桌面:“急什么?铁路局不过是个空架子,真正的命脉在漕运。“他眼中精光一闪,“今日陛下让王铁锤拟'官货民货调度细则',你们可知其中深意?“
众人面面相觑。黄子澄试探道:“国公的意思是陛下要查漕运账目?“
“不错。“李善长冷笑,“陛下这是要借机敲打我们。可惜.“他忽然压低声音,“老夫早已料到这一手。景泰收的那二十万两,已经换成盐引,分散在三十六个商号名下。就算陛下要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涂节忧心忡忡:“国公,下官听闻燕王那边“
“慎言!“李善长厉声打断,警惕地看了眼窗外,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燕王之事,到此为止。记住,我们与燕王府,只是正常的盐引往来。“
黄子澄会意,转移话题道:“国公,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漕运上争取主动。铁路局既然暂时拿不下,不如集中力量控制漕运衙门。“
李善长捋须沉吟:“惟庸所言极是。明日早朝,陛下若问起漕运人选.“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陈宁身上,“陈主事,你在户部多年,熟悉钱粮调度,就由你出面吧。“
“切记别暴露自身,你可是我在户部最后的眼线了!”
陈宁大喜,连忙躬身:“下官定不负国公所托!“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进来,附耳低语几句。
李善长脸色微变,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书房只剩他一人时,屏风后转出一个身着灰袍的中年文士。
“张先生,“李善长神色凝重,“燕王那边可有新消息?“
灰袍文士——燕王府谋士张文微微一笑:“王爷让在下带话,只要国公能确保今年江南盐课有三成走北平的商路,王爷愿以辽东马市的两成利相赠。“
李善长瞳孔微缩:“两成?燕王好大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