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 第37章 大明不讲武德?我比他还不要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大明不讲武德?我比他还不要脸!(1 / 1)

老朱带着人回去就开始开会。 科举这事情影响太大了! 虽然同意,可不代表没有限制。 老朱让文官商量一下怎么限制苏白。 他自己和徐达朱标商议。 朱标不是很愿意,可既然是老朱同意的,他也不能反对。 想了一下道:“人数要有限制,不许他弄走太多人!” 朱标很担心,科举只是苏白的一个借口。 苏白会利用科举这个机会从大明笼络人口! 只要苏白没有足够的人口,到了辽东自然也难有作为。 “功名之上也当限制,举人之类的,不许参与苏白的科举。” 老朱满意的点点头。 “如此苏白就不能从大明弄走那些优秀的读书人了,这样限制不错!” 老朱感觉可以,李善长等文官也商议好了。 都是从功名和人口上限制。 只是李善长建议,只允许除了东南省份的读书人参与大清科举。 东南是大明读书人最多! 也是读书人读书最好的地方,堪称是精华之地! 相对于东南,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就不行了。 李善长等文官感觉,除了东南地方读书人,其他地方的读书人都是垃圾。 让垃圾来参与大清科举最合适不过了。 好的读书人还是留给大明自己用。 老朱大笑道:“苏白小儿肯定想不到如此,善,那就这么办!” 当下老朱就命人起草诏书。 规定只允许东南之外的读书人,参与大清的科举。 苏白只能录取最多三百大明读书人! 参与科举的大明读书人需要举人之下功名。 老朱让人把命令送给苏白,苏白看着王景弘确认了一下。 “这几个字是读书人对吧?” 王景弘心中无语,诏书上不就是这么几个字么? “是的,陛下,就是读书人!” “嗯,三百读书人有些少啊,皇帝太小气了!” 王景弘笑笑不想搭理苏白。 三百还少? 你还想要多少? 当真是不知道感恩。 苏白心中大笑,老朱是规定了读书人。 可商贾,农人,工匠不在其中啊! 啧啧! 果然没出自己所料,大明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把商人农人工匠当人看。 肯定想不到自己会让那些人来参加科举。 “好,那就这么办,我没意见了!” 王景弘连忙道:“那陛下,能把门口的石头弄走么?” 来的时候,王景弘看到立在门口的石碑了。 工匠正在上面涂抹颜料。 血红血红的两个国耻,让王景弘感觉贼别扭。 当真是会作妖! 苏白笑道:“那是用来激励本皇帝的,和大明也没关系,公公不要想太多了。” “好吧!” 王景弘就是一个太监,苏白岂能鸟他? 你说撤就撤掉啊,那石头可是花了一百多两银子! 你赔钱啊! 苏白让人送王景弘回去。 自己盯着老朱的诏书看了许久,忽的笑起来。 胡喜看了一眼道:“才三百人而已!” “读书人三百人,说的是读书人,可没说别的!这里面有漏洞可以钻的!” 苏白笑道:“我要那么多读书人做什么?有个一百多个就差不多了。” “何况读书人便是参加了我们的科举,也未必愿意跟我们走,你当大明那些人安的什么好心?” “为何不愿意和我们走?”胡喜眨眨眼睛。 苏白笑道:“对于读书人来说,我们是蛮夷啊!” “我都成了蛮夷酋首了,他们岂能为我效力?当然是留在大明更好啊。” “可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官职!” “蛮夷的官职很值钱么?”苏白摸着胡喜的小脑袋。 “皇帝是同意了我们可以办科举,可没说不许大明的文官和朱标给我们捣乱!” 这都是不用说的。 朱标和那些文官嘴上不会说什么,可是能真的让自己科举成功么? 不弄点事情出来那绝对不可能。 不过,问题不大! 苏白完全不在意,随便搞。 那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 不几日,大清科举的消息就散了出来。 苏州的读书人都接到了官府的警告,不许参加苏白的科举。 朱标等人很满意! 如此一来就不相信苏白能成功举办科举。 办了科举没人来考试,那才让人耻笑呐。 大明官员就差指着苏白的脸嘲笑了。 这一招一出,苏白也是无奈了。 郭旭道:“若是我们科举,无人参加,老爷,那可是太丢脸了!” “怎么可能没人来参加呐?” 苏白笑道:“放心好了!” “老爷现在情况很严重啊,本地官员都警告那些读书人了,还有他们还封锁了苏州和外面的通道,不许外面的读书人进入苏州!” “过分,不讲武德。” 郭旭连忙点头,就是不讲武德,明明皇帝都同意了! “东南学子不能参加,可外地学子可以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州官府如此,外地学子不能进入苏州就不能参加我们的科举,如此……” 郭旭捂着脸,大清国要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苏白看着郭旭哭笑不得:“你也不至于如此吧,不是还没开始么,还有时间啊,着急什么!” “岂能不着急,老爷可有办法?” “办法当然有啊!” “老爷什么办法?” “对外宣布允许商贾参与科举。” “啊?商贾……这个岂不是更让人笑话?” “你懂个屁啊,笑话算什么?” 苏白笑道:“大明官府封锁了道路,不许外地学子来参加我们的科举。” “他们还能阻拦本地商人么?” “苏州繁华,不少商贾本身就是读书人。” “但在大明官方名册上,他们不是读书人。” ”还有那些心念前元的反贼,他们不愿意投靠大明,可以投靠我大清嘛!” 这种前元反贼还是有不少的。 只要这些人愿意来,凑个人数完全没问题。 光是苏州本地那有多少商贾,多少前元反贼? 郭旭想想觉得有搞头。 回头就派人四处张贴榜文,苏州的商人顿时就激动了。 “科举,大清的科举允许我等商贾科举啊!” “可那是大清啊,若是考中了我们要去辽东的,辽东苦寒啊!” “可是能当官啊,我等商贾虽然有钱,可在大明有出头的日子么?” “大家谁没有钱,不说多,少的也数万资产,子孙足够用了,如今若是能科举为官,去辽东未必不可啊!” 喜欢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