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现如今还是一片没有开发的荒凉之地。 望着缪良哲脸上难以掩饰的哀伤,朱允熥轻声问道:“损失人数多少?” 缪良哲悲痛更甚:“除了左监正,上林苑监一共失去了监丞、典署等共17位同僚……” 说着,缪良哲面色一整,“但我上林苑监并未辜负皇恩,不负使命,不仅从南疆带回了三熟稻种,还有几十种中原前所未见的植物种子。” “如今,这些稻种培育出的秧苗,长势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汉稻,相信今年这片田地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丰收。” 朱允熥的脸色不禁黯淡下来。 他从未料到,在朝廷之中,竟藏着这样一群无名英雄。 他们扛起了天下的温饱重担,甘心奉献,无怨无悔。 所有努力,只为让每个人吃上饭。 朱允熥难以置信,那些平日里文质彬彬的上林苑监官员,竟能亲身涉险,远赴南疆,前赴后继。 牺牲十几人,只为带回可以丰收的种子。 “上林苑监此番对社稷有大功,朝廷必定不会忘记。” 朱允熥语重心长。 他的目光转向眼前这片不算辽阔的稻田,心中满怀期待。 缪良哲面露微笑。 “待今年这片稻田丰收,上林苑监测算出亩产,留下种子,趁着夏收与秋播交替时节迅速播种。等到秋天,便能拥有更多的粮种,为来年京郊各皇家庄园的种植做好准备。” 朱允熥轻轻颔首:“此事上林苑监最为在行,本宫不会多嘴,只静候佳音。” 话音刚落,他目光越过近处,似乎在远方寻找着什么。 缪良哲悄然上前几步,靠近朱允熥,“太孙在寻找什么?” 朱允熥找了半天,却没找到他心心念念的东西。 没办法,他只好转向身边缪良哲。 “缪大人,上林苑里有没有种织贝啊?” 缪良哲眼睛一亮,“皇太孙指的是浙花吧?” 织贝其实就是棉花。 缪良哲口中的浙花,正是当下江浙地区人们对棉花的俗称。 见缪良哲听懂了他的话,朱允熥默默颔首。 棉花这玩意儿,中原早就种植了。 用它制成的白棉布,那可是价值连城,非富即贵之人的专享。 但因为各种缘故,始终没能普及种植。 到了前朝宋时,黄道婆改良了织布机,江南地区才开始尝试种植。 不过,历来朝廷的织造局重心都在丝绸上,棉花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和种植。 缪良哲见猜得不错,便笑呵呵地说:“上林苑里确实有种植一些,织贝开出来的花的确洁白如雪,柔软细致,不过摘取种子挺费劲,再加工成白棉布又特别耗时耗力。” “因此,苑里也只是小规模种植了一点,便在前面不远处。” 得知上林苑真有棉花,朱允熥心中不禁暗喜。 这会人们还没法像处理丝绸那样,高效快捷地给棉花去籽并纺织,但这些门道,他都门清。 这段日子,他在百忙之中鼓捣出了复合肥。 上林苑监也因为他去年随口一句话,从南疆引进了新粮种。 这都是为了改善大明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如今,只要把棉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百姓的穿衣保暖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吃饱穿暖,在多数时候,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 这边,朱允熥已经让缪良哲带路,去查看棉花地。 刘远在后边犹豫着要不要跟上,轻声说:“三爷,天快黑了。” 老是天黑才回皇宫,传出去总归不好。 朱允熥撇了撇嘴,没搭理刘远。 很快,一行人来到一块新近栽植的棉花地前,棉花株高仅及小腿。 缪良哲已提来一桶水站在一旁。 他看了看朱允熥沾满泥点的裤腿,“皇太孙先洗洗脚吧。” 朱允熥倒也不讲究,索性坐到田埂上,边洗腿边问缪良哲。 “上林苑监共种了多少织贝?” 缪良哲回答:“今年种了十几亩。” 朱允熥接着问:“收成怎么样?” “去年每亩产一石八。” 朱允熥心算一下,亩产约莫180斤,远不如他后世的亩产250斤。 但是,考虑到现在的种子和技术,能达到180斤,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成了。 就算不计算棉籽的分量,每亩地的棉花也足足能做出10床棉被。 朱允熥回想起儿时那沉甸甸、足足10斤重的棉被,裹在身上那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他的思绪更进一步,想到了利用棉花制作军用棉甲的可能性。 北方天寒地冻,到了冬天,士兵们大多只能缩在长城沿线和外边的堡垒中熬日,战斗力肉眼可见地衰减。 那些游牧民族,似乎对北地的严寒习以为常,寒冬时节还不忘时不时侵扰大明边境。 战争拼的是什么? 拼的就是后勤保障。 随着火器技术的演进,未来的战争将更加依赖军队的组织跟武器装备的先进性。 缪良哲见朱允熥独自蹙眉深思,低头用袍角擦干脚上的水迹,穿上靴子。 他缓缓靠近,“皇太孙认为这棉花能有大作为吗?” 皇宫里取暖的东西从来不缺。 见朱允熥对此如此重视,缪良哲猜测这东西定非同寻常。 朱允熥侧过头,目光落在缪良哲身上:“每亩地能产出100多斤,已经够一户农家做被褥过冬了。” 缪良哲一时愣住:“用织贝织被褥工序挺复杂的……” 朱允熥摆摆手:“这事儿就不劳缪大人费心了。本宫想着,这织贝如同木棉,花开洁白如雪,去籽后制成被褥,咱大明百姓或许就能彻底告别严寒了。” 缪良哲心想,朱允熥应是去年冬天前往浙江道赈济雪灾,亲眼目睹百姓受冻的情景,才有此感慨。 他颔首赞同:“确实如此。” 朱允熥这时已利索地蹬上靴子,起身拍拍尘埃,“回宫前,本宫有事要嘱咐你。” 缪良哲连忙躬身行礼,“皇太孙请吩咐。” “上林苑今年要留下所有棉花种子,另外得多从民间收集一些。等明年春天,就在应天府周边山区和旱地上栽种。” 缪良哲神色一凛,“臣遵命。” 朱允熥又补了句:“今年棉花全给本宫留着,这两件事办妥,上林苑便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