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18章 抄家灭族流放,各有惩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章 抄家灭族流放,各有惩戒(1 / 1)

这几位,正是几天前在塔楼上奋笔疾书,起草弹劾奏章的御史言官。 随着他们的挺身而出。 更多御史和言官紧随其后,走出队列,一一在大殿上站定。 “微臣附议。” 站在文官队列前端的詹徽,望着眼前的场景,脸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 是刘三吾那些朝中老友的势力大呢,还是那600多考生在朝中的后台硬? 又或者是,这次科考榜上无名的6000多士子,他们背后恩师、长辈、家族的关系网更胜一筹? 600人的科举得失,与6000人的科举梦想。 这账,明眼人一看便知。 朝堂之上,抗议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原打算为刘三吾或那考生说情的官员,此刻也只能强压心头的不安,低头站定,不敢妄动。 朱允熥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待到喧嚣稍息,方才缓缓开口:“我朝选拔人才,关乎国家未来,考试不公,绝不容许。但朝廷行事,必依事实为据,不容错判一个清白之人。” 清者自清,浊者也休想逃脱法网。 詹徽即刻上前一步,“监国,关于本次科举弊案,目前由锦衣卫全力查办,所有罪证皆由锦衣卫搜集,届时将一一呈报朝堂,以昭大白。” 朱允熥轻轻颔首,口中低唤:“蒋瓛。” 混于武将群中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闻声而出。 “回禀监国,锦衣卫已查实,本次科举确实存在不法舞弊行为。通过对考官及中举士子的逐一审问,已收集近1000份供词,种种证据均直指科举舞弊之实。” 没等人站出来,指责锦衣卫插手审案越权。 蒋瓛就紧接着表态:“这次,锦衣卫联合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重新审查案件相关人员,搜集证据核对事实,一切都确确实实,毫无差错。” 这话一落,满朝文武都不由得投来惊讶的目光。 要知道,平日里行事张扬的锦衣卫,怎会突然间与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联手办案? 可紧接着,三个部门的代表官员纷纷出列确认。 “蒋指挥所言属实。” “刑部核查无误。” “都察院亦确认无疑。” “大理寺核查结果相同。” 朱允熥轻哼两声,似乎对此有些不耐烦:“按律,此案该如何判决?” “科举作弊是重罪。涉案官员当诛灭三族,其亲属流放并剥夺九族仕途。参与作弊的考生,处斩刑,其三族流放,九族永久禁考。” 没等刑部、大理寺的人开口,锦衣卫蒋瓛已沉声宣布。 一项项严厉的惩罚从蒋瓛口中一字一顿地吐出,如同重锤击鼓,在中极殿内回响。 终于,有几位起初不敢出声求情的大臣鼓起勇气开口了。 “监国殿下,国法如铁,违法者自当受到严惩,但若惩罚过于苛刻,恐会引发民怨沸腾,血流成河,这似乎有悖于仁政之道。恳请监国深思熟虑,既维护律法,也要适度惩戒。” 蒋瓛闻言,冷笑道:“皇上昔日有令,官员贪污超过60两银子便处以极刑。科举作弊,动摇国本,不严惩何以警世人?微臣恳请监国坚持原则,从重量刑。” 众臣见蒋瓛搬出皇上的铁律,一时间都沉默了。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 解缙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微臣斗胆进言,犯罪官员自应依法处置,而那些科举士子,寒窗苦读几十载,一念之差步入歧途,朝廷若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方显仁德之心。” 解缙竟为涉案举子求情? 在场官员无不惊讶,若非亲耳所闻,实在难以置信。 朱允熥适时颔首:“准奏。” 随即,他站起身来。 “本宫有旨。” 监国即将行使权力,群臣皆正襟危坐,静待圣谕。 “洪武25年恩科舞弊案,证据确凿。特旨严惩涉案官员及其家族,流放九族,财产充公。涉案举子,朝廷给予悔过机会。” “举子及其三族流放广西道镇南关,剥夺功名,终身禁考,编入军中服役。三族成员则从事军屯。” “臣等遵旨。” 刘三吾一伙算是彻底完了,难逃灭族、流放的命运,家产充公。 多亏皇上的60两银子那条线,科举作弊这种天大的罪过,没灭九族已经是他们烧高香了。 接着,这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朱允熥。 他们打的什么算盘,朱允熥自然知道。 “礼部左侍郎任亨泰晋升为礼部尚书,择日重开科举,为大明选拔人才。” 尚书。 真的当上尚书了。 任亨泰心里激动得跟擂鼓似的,期盼已久的尚书终于到手了。 二话不说,他出列跪倒在地。 “微臣任亨泰,谢恩。” 紧跟其后,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鞠躬应和。 “监国仁德,教诲万民,选拔英才,功载千秋。” …… 中极殿内。 文臣们听说太孙要重启科举考试,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毕竟,哪家没有正值考学年龄的儿郎呢?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说到底,这事儿关乎的还是利益二字。 当得益的人比吃亏的人多时,他们自然乐意抛开那些所谓的公道,转而拥抱变化。 就像新上任的礼部尚书任亨泰,苦等多年的尚书之位,如今终于是苦尽甘来。 这种时候,就算让他成为心学的坚强后盾,恐怕他也不会拒绝。 事实也的确如此。 谢过恩后,任亨泰难掩全身的激动。 一接到重开科考的旨意,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心学推崇的知行合一理念。 要不要在新的科举试题里,添上些心学的内容呢? 此时此刻,任亨泰已在心中盘算此事。 明摆着,心学的传播已成大势。 太孙的态度已然明朗,朝中无人敢公然唱反调。 唯独一旁,户部右侍郎郁新独自一脸萎靡地站在角落。 为自己没能晋升尚书而困惑。 这次儒学正统的争论,他并未涉足,反而是在太孙去浙江道实施摊丁入亩后。 趁着今年各藩王进京的机会,向皇上建议削减宗室禄米,才谋得了户部右侍郎的职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