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21章 汇报倭国的收获,户部从未如此有钱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1章 汇报倭国的收获,户部从未如此有钱过(1 / 1)

中极殿内。 文武群臣乃至朱元璋,皆是一片愕然。 “大明何时变得如此富有?” “哪来如此多的金银钱粮?” “简直难以置信……” …… 各种惊叹声不绝于耳,连朱允熥也难掩惊诧之情。 虽然他预料到浙江道改革会成效显著,却未曾料到收益竟如此惊人。 就像夏秋两季的税收,以往因浙江道地形七山三分田,每年最多只能征收约270万担。 而今年,这个数字猛增到了近400万担,足足多出了约130万担。 更不用提商业税,竟然征收了近80万两。 实在太有钱了。 就连朱允熥也不禁在心里暗暗惊叹。 和殿内其他人一样,朱标脸上也满是惊讶,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他目光转向夏原吉,沉声问道:“夏原吉,浙江道所报是否属实?” 夏秋税收激增130万担,商业税凭空多了近80万两。 更别提盐税、茶税等其他项的增收。 仅此两项,已堪称巨大成就。 夏原吉肯定点头:“太子殿下,浙江道上奏的情况句句属实。如今,杭州府的仓库里存放着浙江道上下夏秋两季的税粮300多万担,税银60万两。” “还有其他各项税收不计其数。朝廷随时可派官员去杭州府,进行清点核对。” 这就是中央直接管理财税的好处,收上来的税款能直接透明地运到地方仓库,没有弄虚作假的空间。 朱标脸上绽开了笑容,满是欢喜。 朱允熥转头望向朱元璋,只见他眼神里闪烁着光芒,显然对此十分满意。 接着,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下的众臣,他们个个面露惊异之色。 朱允熥随即沉声询问:“原吉,浙江道今年的两季税收、商业税以及各项杂税,有没有克扣的行为?百姓是否衣食无忧,地方是否安宁乐业?”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若是有克扣,不给百姓留下生计的余地,强行没收商人财产,多少粮食跟钱财都能搜刮出来。 但国泰民安、民众富足才是朝廷最关心的。 夏原吉本已昂起的头更加高扬,笔直的腰杆挺得更直。 “回太孙殿下,浙江道的百姓生活安定,家中粮仓满满,衣食充足,商人经营顺利,经济流通活跃。今年浙江道绝对没有强征暴敛的行为。” “朝廷完全可以派人去核查,浙江道毫无隐瞒,坦坦荡荡。” 这一年来,夏原吉走遍了浙江道下辖的11个州县,亲自带人一笔一笔核实夏秋税、商税及各种杂费的征收情况。 “浙江道的成就辉煌,咱心甚慰。” 终于,在震撼之后,朱元璋亲口对夏原吉的工作给予了认可。 朱元璋话音一落。 文武百官中不少人迈开了步伐。 吏部尚书詹徽抢先一步,衣袂飘飘,激动地站到了朝堂中央。 “微臣吏部尚书詹徽,斗胆请皇上恩准,将浙江道今年实施的改革推广至京城及全国其余11个行省,以此增强国库,让百姓衣食更丰,开创大明盛世。” 郁新终究还是慢了一拍。 只能紧随詹徽之后,恭敬地表态:“微臣赞同,恳请皇上推广浙江道改革举措。” 随后,更多官员纷纷出列,请求圣裁。 “臣等一致赞同,望皇上准许改革。” 他们中,有的忠诚于朝廷,有的锐意革新…… 虽然动机各异,但目标相同。 而那些出身地方豪族,家有良田千顷,与商贾关系密切的官员,则如坐针毡。 眼见同仁们纷纷支持改革推进,心中不免焦虑起来。 局势已变。 人人都知道天下财富众多,却未曾料到朝廷能有如此财力,还能保障百姓安宁。 要知道,浙江道多山少地。 即便如此,那里一年的两税征收也能达到近400万担。 若将此模式推广至直隶、楚地这这些粮食重地,朝廷的两税收入将会增加多少? 再者,若商税改革延伸到直隶,仅苏州府、松江府这些商业繁荣之地,又能为朝廷带来多少额外的税银呢? 简直难以想象。 难以想象啊。 谁能预料,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国家的粮仓,各个地方的大型官仓,能否承载得起这样的丰收? 就连朱允熥也没料到,变化会如此迅速。 但他没意识到,那些站出来上奏的官员中,多半人除了看到国家收入剧增的直接好处。 更察觉到此事在皇上心中已成定局,不如趁机表现。 而朱元璋淡淡扫视了一圈,目光落在了会宁侯张温身上。 “会宁侯,倭国那边情况如何?” 会宁侯张温身形微颤。 在听夏原吉谈及浙江道的成果后,张温暗自思量,他们在倭国的所作所为,是否能与之媲美。 张温轻轻清了清嗓子。 “启禀皇上,我朝镇倭大军去年秋季出征,初冬到达倭国石见地区,集结工匠与李氏朝鲜及倭国的民工,至今年初夏臣返回京城时,共计开采提炼白银50万两。” “现正停泊在蛟南码头。此外,铜铁等物资此次未能及时运回京城,暂存于镇倭大军营地。另外,有3000名倭国人被送往山西等地的煤矿劳动。” “还有约2000名倭寇目前被关押在苏州府,由镇海卫负责看守。” 张温的汇报简洁明了。 乍一听似乎波澜不惊。 可消息一传开,脑筋转得快的立马就算明白了,恍然大悟。 这镇倭大军去年冬天才进入倭国,挖矿、开采、提炼,一套流程下来,今年初夏就满载而归。 短短半年,50万两就稳稳当当进了国库。 往后没了开头建矿场那档子时间耽搁,矿工队伍再一扩充,倭国那头,朝廷每年少说能捞个200万两白银。 户部里一位主事,猛地打了个饱嗝,眼珠子一翻,整个人直挺挺往后一倒。 中极殿里,场面彻底失控,文臣武将,不分你我,全然不顾规矩。 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郁新也愣愣地张着嘴,自言自语:“户部从未这般有钱过……” “不错。” 朱允熥先声夺人,“镇倭大军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朝廷自当重赏,前线将士,论功行赏。” 这一嗓子,把朱元璋拉回了现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