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46章 朱高炽:你的心计实在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6章 朱高炽:你的心计实在黑(1 / 1)

朱高炽在等待众人消化他的话。 这段时间里,他乐在其中。 因为这是他深入基层,亲身感受百姓对朝政的真实反馈,这是一种全新的、令人深思的体验。 当人群逐渐接受他的言论,无人表态反对后,他再次强调。 “大明朝的规矩虽繁,但核心只有一点,让百姓安居乐业。听从官府,遵守法纪,便无事发生。若有人不安分,触犯律例,官府决不姑息,轻则处罚,重则没收财产,更甚者将被送往倭国采矿。” 闻言,清化城百姓纷纷表示要做大明最守规矩的百姓。 朱高炽微笑颔首:“如此,我们也是达成共识了。太孙近日身体不适,仍坚持要见大家,若我继续拖延不让大家走,恐怕太孙无法入城休息。” “今后如有问题,请直接与官兵沟通。我即刻带太孙回城,各位也尽早回家洗漱,进城喝热粥,登记完毕即可安心入眠。” 说着,在众人注视下,朱高炽走下高台,来到眯眼的皇太孙身边,亲自搀扶着,慢慢走向城内。 现场一片寂静。 胖将军高声催促大家赶紧去洗漱,人群才仿佛从梦中惊醒。 紧接着,人们又一次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 “祝太孙福寿千秋。” 城门洞内。 朱高炽微微而笑,目光转向身旁的朱允熥:“一切正如你所想。” 朱允熥认真回应:“那你的那套规矩得加强,再严厉一些。我们的目的是改土归流,光给好处不行,还要严惩不贷。更需鼓励他们互相监督,自觉维护清化城的稳定。” 朱高炽先是一愣,随后长叹一声:“你心机实在黑。” 朱允熥轻笑道:“好了,回去吧。陈琼快回来了,我得敲打敲打他,然后再赏他块糖吃,怎么样?” “你啊,心机比墨水还重。” 炎炎夏日中的清化城,犹如覆盖了一层金色。 清华城外无边无际的稻田中,沉甸甸的稻穗暗示收获即将来临。 再过半个月,就是开镰收割的黄金时期。 最早从山区归来,在城主府得到土地和房子的人们,悉心守护着这片充田,等待成熟。 走在稻香弥漫的小路上,陈琼的心情并未因此而轻松。 相反,他的脸上布满阴云,心中充满忧虑。 路旁的田埂上,当初跟随他回来的村民看到他都会避开。 人憎狗嫌。 骑在马上,陈琼轻轻叹口气,转头看向旁边锦衣卫,还有随后的几百名明朝军官。 在城里,他的话没人敢违背。 但离开这个环境,他只是一个被严密监视的降官。 更让他心寒的是,他并未得到当地人的信任。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情况使他更加痛苦。 城里的的信息畅通无阻,他也能够了解清化城的动态。 皇太孙在清化城的一举一动,陈琼全都了如指掌。 无论是他如何巧妙地笼络人心,还是不厌其烦地向回城的老百姓灌输大明交趾道的理念,陈琼都知道。 就算他自己没察觉,手下线人也没传来风声,身旁那位锦衣卫校尉也会事无巨细地报告给他。 而且每次汇报时,那锦衣卫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审视着陈琼的神情。 在别人眼里,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欺凌弱小,阿谀奉承的角色。 交趾人对他畏之如虎。 大明人则看不起他。 陈琼回望了一眼田间渐行渐远的百姓,耳边似乎还回响着他们把他称作恶魔的话语。 他自嘲地勾了勾嘴角。 如果说他是恶魔,那么在清化城里,那位被万人赞颂的大明皇太孙,就是制造恶魔的魔王。 “陈公有心事?” 锦衣卫百户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琼转头,迎上对方那审视的目光,这次他却轻笑出声。 在锦衣卫不解的眼神中,陈琼随口问道:“我听说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不知百户您隶属于南是北?” 锦衣卫百户微微一顿,“陈公既知有南北镇抚司,自然明白两者各司其职。” 陈琼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这么说,我无缘面见大明皇上了?” 百户摆了摆手:“大明之事,皆由圣上定夺,陈公的疑问,恕难作答。” “看来是去不了了……” 陈琼的语气透着几分落寞。 锦衣卫百户心想,陈琼对太孙还有价值。 于是,他直言道:“太孙……大明国运在于传承,陈公能力出众,哪怕吏部考评亦可名列前茅。殿下欲革故鼎新,大明因此焕然一新,怎么做相信陈公心中自有定夺。” 百户觉得这话颇为坦诚。 他对此类背离旧王朝,却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行为并不排斥,反而心生敬佩。 然而,陈琼毕竟刚刚投诚,历史上反复无常者比比皆是,必须长时间观察其对大明的忠诚程度。 尽管如此,陈琼在清化城锦衣卫中深得喜欢。 他行事果断,从不拖沓,实属难得之才。 陈琼颇感意外,静静地看了百户一眼,微微欠身表示感谢。 他转头面向前方,嘴角露出笑容。 “清化城到了,我先去见殿下,随后邀请百户跟各位兄弟共饮。” 没百姓回城,城外的澡堂便稍显冷淡。 如有人想洗澡,只须走出城门,自己生火便可解决。 城中的粥铺则是整日忙于煮粥,分发给尚未分配土地的人们。 看着清化城逐渐恢复生气,百户笑着对陈琼说:“陈公此番功不可没,你的邀请,我们哪敢不从。” 陈琼微笑颔首,不再多言,策马疾驰,离开队伍,向清化城进发。 …… 城主府附近。 随着居民们的归来,府前开始热闹起来,年轻女子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或打扫庭院,或料理家务,充满活力。 城主府开出的薪资令人心动。 每月2石米的报酬,使这份工作成为城中女性的理想选择。 因此,这份丰厚的待遇也被交趾道百姓视为大明皇太孙仁政的又一例证。 不过,后院中,规矩依然如故,只允许大明人士长留。 而那些锦衣卫成员,则继续扮演他们的仆役角色,没有额外的俸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