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眉头拧成一团,脸色都沉了下去。 夏原吉眼见太孙脸色有变,连忙沉声说道。 “这事一上报到通政司,我便与詹尚书等大臣商议决定,绝不允许广州府等地将土地卖给那些夷商……” 砰。 小书房内,朱允熥一拳狠狠地砸在面前茶案上。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三人都是一愣。 面对三人的不解…… 朱允熥面色阴郁,“在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辈根基,属于天下人共同财产,绝不可能有丝毫让给外人情况发生。” 朱高炽见状,贴心地为朱允熥添满了已空的茶杯。 夏原吉则恭敬回应:“微臣明白,今天就会与各部商讨此事,将其呈报朝廷,并传达至各地方官员。” 大明土地不容交易或割让给外人。 但朱允熥觉得这还不行。 他加重语气,“土地不容让,百姓不可失,这是永利。” 这话分量十足,颇有深意。 以朱允熥监国皇太孙的身份说这样的话,似乎稍显越界。 夏原吉等三人注视着朱允熥,不解为何一件看似已妥善处理的事,竟会引起他如此强烈的反响。 朱允熥话锋一转:“对外商征收的关税,是否仍按之前的决议执行?” 夏原吉迅速回答:“回禀殿下,自从您离京后,所有夷商来我国贸易,户部一律征收五成关税,未曾变动。” 朱允熥轻轻颔首。 “要让下面的人明白,切勿因贪图外商的些许银两,就随意压低他们的商品定价。只要坚持五成税率,每年结算时,朝廷自然会根据收税情况,另外给予奖赏。” 夏原吉紧锁的眉头渐渐变得平缓。 无需多言,殿下对那些夷商显然没什么好感。 眼下,这些夷商来大明不过是挥金如土,购入各种奇珍异宝。 相比之下,他们带来的货物少之又少,是他们有求于大明的局面。 朱允熥心里也是这么盘算,如今的大明对于远道而来的夷商而言,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满载而归远比卖出货物更为关键。 只有将大明的宝贝带回老家,才能真正赚得盆满钵满。 至于他们带来的玩意儿,大明还真不太稀罕。 当然,如果有更先进的航海术,工业技术之类,朱允熥自然会另眼相待。 接着,他随口问道:“那些夷商还有其他心愿吗?” 夏原吉沉吟片刻,答道:“不少夷商人到了应天后,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希望朝廷开放内地各道,允许他们自由交易。” 朱允熥不假思索,直接回绝:“此事暂且免谈,他们买卖的一切都得经过户部。” 他自己还没把天下事理顺呢,哪能让这群夷人先在大明地盘上探清虚实。 总不至于将来某日,他这个皇太孙还得捧着他们绘制的地图,在自家国土上找路吧。 念头一闪,朱允熥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沓用牛皮纸细心包裹的文件,递给夏原吉。 朱高炽几乎是弹跳起来。 他心里明白,这纸上是允熥在回京途中,躲在船舱内一笔一划勾勒出的。 不只是图案,还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 尽管他心中好奇得如同猫抓,却也未能一见。 此刻,夏原吉接过纸张,随手翻阅了几页,那些设色鲜明的图样和旁边细致的注解让他眉头微蹙。 “殿下所绘制的这些奇物,微臣前所未见,不知殿下需要微臣做些什么?” 朱允熥指向那堆纸:“我要你发布悬赏,无论何人,只要能找到纸上的任意1件物品,带到我面前,即赏千两黄金。若能找全3种,我将亲授其公侯之位。” 千两黄金。 不是虚言的千金,而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夏原吉的脑海迅速运算,将千两黄金转换成白银,再换算成洪武通宝,最后估算成宝钞的价值。 这一连串的心算后,他不禁瞠目结舌。 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足以让一个平凡百姓一夜间跃升为大明富豪,家族荣耀延续数代,子孙后代尽享尊荣。 更何况,只要找到3样,那人就能得到监国皇太孙亲赐的公侯爵位。 夏原吉默默在记忆里检索。 现今大明朝的公侯勋贵,哪个不是在开国之初,要么是血染战袍,于万军之中拼杀而出的英雄,要么是对国家建立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肱股之臣? 现在,只要能找到纸上这3个玩意儿,就能换取一个公侯身份。 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的悬赏啊。 太孙简直是疯了。 朱高炽也暗自嘀咕,允熥是不是傻了? 他终于按捺不住,猛地从夏原吉手里夺过那几张图纸。 接着,他一页页仔细翻看起来。 “玉米?” “土豆?” “……” “这些都啥玩意儿?能吃的是吧?” 图纸上那些陌生的图案,加上一旁的文字描述,朱高炽心里的疑惑更甚。 “没错。” 朱允熥脸上满是笑意:“就是这些东西,只要能找到它们,别说万两黄金,就算是倾尽国库我也乐意赏。” “只要拥有这些,我大明定能如日中天,与天地同寿。” “你是不是糊涂了?” “还是说从交趾那地儿回来,没来得及休息就犯迷糊了?” “寻几样东西就可当公侯,你就不怕御史们把你弹劾个体无完肤?” 朱高炽猛地将手中图纸摔在桌上,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让允熥如此疯狂。 还说什么,有了这些东西,大明就能与如日中天,与天地同寿。 这话什么意思? 难不成靠着这些,大明朝就能成为千古一朝,真正的万世帝国? 信不信,这番话要是传到外头,尤其是朱元璋耳朵里,御史们还没动笔写奏折,朱元璋就得先打断他的腿…… 朱允熥直视着朱高炽,“你不会明白的。有了这些东西,我所说的,绝对可以实现。” “我不用明白。” 朱高炽首次在朱允熥面前展露了他的坚决,脸色凝重。 “大明的繁荣昌盛,不可能仅凭你那几件玩意儿,就能延续万世。” 朱允熥嗤笑一声,这家伙显然不晓得土豆跟红薯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