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第383章 他们的目的是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他们的目的是篡(1 / 1)

朱允熥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他试图抽丝剥茧找出那幕后散布谣言的真凶。 可越是深挖探究,整个事件就越发混沌不清。 朱允熥沉默良久,一旁的刘远与周豪也只能屏息静待。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急促敲门声。 屋内三人不由自主地一同抬头望去。 周豪眼捷手快按住了腰间刀柄,稳步走向门边,拉开了门。 门外之人见门缝一开,猛地用力将门推开。 “允熥,大事不妙,有人要搞事情啊。” 朱尚炳那响亮的嗓音,穿透门扉,直击屋内。 他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让门后的周豪措手不及,差点踉跄倒地。 紧跟其后的朱高炽,拧眉进门。 “把门关上。” 进屋后,朱高炽没忘回头交代周豪一声。 随即,他踱步至朱允熥跟前。 “你已经听说谣言的事了吧?” 朱高炽边问边接过朱尚炳手中的茶杯,目光投向刘远。 朱允熥微微颔首:“我已得知此事,可仍旧猜不透,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 朱尚炳显然是一路火急火燎赶来的,一个劲儿地灌水。 直到喝得肚皮溜圆,才开口。 “这有啥难的,列个单子,把那些可能跟允熥过不去的都写上,我领人挨家挨户敲门去。谁家听见动静不对劲,露了狐狸尾巴,我就动手捉人。” 还真有点小聪明,懂得以势压人那一套。 朱允熥轻轻摆手,“关键得先把他们的目的搞明白。” 朱高炽脸上泛起笑意,颔首道。 “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有搞明白他们意图,才能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主使。” 一旦遇到需要思考的事儿,朱尚炳就全然不在行了,开始摆弄起茶杯来。 朱允熥接着分析:“表面上看,他们是想趁机挑事,用些由头煽动百姓追名逐利,放弃手头的活,去找那些玩意儿。” “这样一来,夏收时节只怕会生变故,地方难免会乱起来,朝廷这两年好不容易增加的税收也得跟着受影响。” “这些人不简单。” 朱高炽忽然插话,声音低沉,“消息传得过于迅速,绝不仅仅是为了给朝廷跟地方添乱那么简单。” 朱允熥跟朱高炽交换了个眼神,神色渐趋凝重。 “他们恐怕还想借此机会整我。” 朱高炽冷哼道:“当朝监国皇太孙,沉迷奇珍异宝,荒废政事,诱导民众逐利,动摇国家根基。这样一来,那些幕后黑手就有理由指责你不堪大任了。” “他们意图造反。” 一旁的朱尚炳猛地爆喝,面上杀机涌现。 朱允熥叹了口气,面容沉重:“这事估计没那么简单。” 朱高炽应了一声,眉宇间满是疑惑。 “他们的野心大得很。” 朱允熥感慨万千,随即压低嗓音,“他们的目标,难道仅仅是要我失去什么吗?” 这话里藏着深意。 朱高炽闻言,心跳猛地加速,脸色也跟着紧绷起来。 “他们是想篡……” 朱高炽倒吸一口冷气。 朱允熥连忙挥手打断了朱高炽子未尽之言,随后颔首。 朱元璋年岁已高。 朱标的腿脚又不便。 皇太孙朱允熥,一旦因今日之事失位,受影响最大的并非大明本身。 没了他这个皇太孙,大明朝还有众多的宗室子弟可以继位。 但谁不清楚,朱允熥是皇上与朱标最为倚重的接班人。 朱允熥出事,皇上跟朱标将会如何看待? 面对着这三代传承可能断绝的局面,又会有怎样的变数? 人年级大了,则易受外界风波影响。 朱高炽愁容满面:“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说罢,他又自顾自地接上话:“要不再次发文书给各部门衙门,通令各地公开悬赏,找到东西就奖100两?” 朱允熥的目光转向了朱高炽。 这主意跟他所想的大同小异。 通过朝廷正式发布悬赏令,明确奖赏的具体数目。 100两银子,既不会多到诱使那些受户籍制度束缚的老百姓抛下田地,冒险犯难去寻找。 又能激发商贩和游民的好奇心,或许在不经意间就能撞上好运。 “就这么定了。” 朱允熥轻声叹息。 这次回京,他本想好好做些实事,却未料总有人跳出来捣乱。 难道这两年朝廷砍头示众的还是太少吗? 朱高炽也跟着叹了口气:“你打算如何处理?” 按着朱允熥的性格,绝不会坐视这些人继续躲在暗处搞小动作。 自从重返应天,再到被迫陪同尚炳远赴交趾。 这一路走来,他的收获颇丰。 尤为重要的是,他逐渐理解朱允熥那独特的治国理念。 …… 返回京城途中,允熥亲口对他讲过,他的心愿是让大明所有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再不用流离失所。 这不仅是允熥的理想,同样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经历了交趾清化城的风雨后,朱高炽对此话深信不疑。 摆在大明面前的路还很长,任务艰巨。 绝对不能容忍的是,走在街上时还得时刻提防背后可能伸出的暗手。 正如朱高炽预料的那样,朱允炆转头望向刘远跟周豪。 “锦衣卫与暗卫,将应天城严密监视起来。” 接着,朱允熥望向朱高炽:“我们再次向朝廷呈文,那些暗处的人也会得到消息,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接招了。” …… 接下来的几天。 应天城刚刚蔓延开的谣言,被朝廷的新一轮公告击得粉碎。 一瞬间,应天仿佛真的恢复了安静。 然而,在看不见的角落里,锦衣卫与暗卫正严防死守,密切监察。 朱允熥反倒显得从容不迫。 宫外,夏原吉依旧忙得不可开交。 解缙也终于等到新使命。 全面负责勘查直隶区域的官道驿站,乡村小路,并监管水泥生产事宜。 冯大匠自此每日伴随在解缙身边办事。 直隶交通亟待改善。 毕竟,直隶地区如今承载着大明近乎三成的赋税重任。 南北物资汇集,商贾往来频繁,车马络绎不绝。 为了促进各地交流,加快货物运输速度,以官道跟驿站为主道,延升至四面八方。 直隶地区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当年实施摊丁入亩政策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