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我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小区之外,迫切想要打探外界的信息。毕竟,在这个末日世界里,了解外界的动态对于我们的生存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小区内现有的通讯设备。陈博士和老张仔细检查了那些被搜罗来的老旧收音机、对讲机等,试图通过它们获取外界的消息。经过一番努力调试,一台老旧的收音机终于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虽然信号极其不稳定,但偶尔能捕捉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广播。
“这里是……临时……基地……幸存者……请……”伴随着嘈杂的电流声,广播里传来模糊不清的话语。我们围在收音机旁,全神贯注地听着,努力分辨每一个字。虽然信息有限,但这让我们知道,在这个末日世界里,还有其他幸存者的存在,并且他们似乎建立了临时基地。
为了获取更多信息,我们决定派出巡逻小队,在确保小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向周边地区探索。我和小刘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支外出探索的小队。我们带上武器、通讯设备以及一些必要的物资,在清晨出发了。
沿着小区外的道路前行,周围一片死寂。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破败不堪,废弃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着,路边的建筑物大多已坍塌,只剩下残垣断壁。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进,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变异生物。
走了一段距离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加油站。加油站的招牌歪歪斜斜地挂着,加油机上布满了灰尘。小刘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我则走进加油站的便利店。便利店的货架东倒西歪,商品散落一地,但在角落里,我发现了一本日记。
日记的主人似乎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从日记内容来看,末日爆发初期,这里还相对安全,有一些幸存者在这里短暂停留,交流外界的情况。其中提到在城市的东郊,有一个由军队组织建立的大型避难所,那里聚集了不少幸存者,并且有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和物资供应。但日记里也记录了随着变异生物越来越多,前往东郊避难所的道路变得异常危险,很多人在途中遭遇不测。
离开加油站后,我们继续前行。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发现了一些用石头和树枝拼凑而成的简易路标,箭头指向南方。路标的旁边还刻着一些字:“幸存者营地,向南5公里”。这一发现让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可能找到其他幸存者营地,获取更多外界信息;紧张的是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我们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前进,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担忧。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手中的武器紧紧握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在末日的世界里,每一次对外界的探索都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周围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终于,在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上,我们看到了那个幸存者营地。营地周围用简易的栅栏围着,里面有几顶破旧的帐篷,看起来十分简陋。
我们缓缓靠近营地,小刘紧紧握着大砍刀,我则将手枪握在手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就在我们快要靠近栅栏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谁?别过来!”我们停下脚步,我大声回应:“我们是附近小区的幸存者,没有恶意,想和你们交流一下。”
过了一会儿,从帐篷里走出五个人,三男两女,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手中也都拿着简陋的武器。其中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男人开口问道:“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我指了指路标,将我们的来意和盘托出。听了我们的解释,他们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依然保持着戒备。
经过一番交谈,我们了解到这个营地确实只有他们五个人。末日爆发后,他们原本互不相识,在逃亡过程中相遇,便决定一起建立这个临时营地。年纪稍长的男人叫老周,是他们的临时领头人,他曾经是一名卡车司机,在末日中凭借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生存技巧,带领大家度过了不少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