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面上是为了昌平君,实际上为的是自己,为的是身后那些别国到秦国的客卿,如今现在朝堂之中别国的大臣。 “昌平君虽是楚人,但臣也是,可臣与昌平君同为臣子,为大秦呕心沥血,辅佐王上。” “王上岂能因为小人之言,便疑心昌平君与臣等的忠心?” “若是您在昌平君刚刚立下汗马功劳之际。就让他解甲归田,留在咸阳城。这不是摆明了王上不信任昌平君么!” “李大人所言差异,王上只是留昌平君在咸阳城修养身体一段时间。怎么就变成了不信任?” 黎姜反问道:“雷霆雨露皆为君恩,让昌平君与子嗣团圆,谈何不信任?” “若臣说,要是王上不信任昌平君,大可将他发配到偏远地区,不必让他在咸阳城,在王上眼前。" 【历史上不也是因为昌平君因为和政哥闹矛盾,便被政哥发落到陈县。】 【结果这厮就造反了!】 【这次就把他放在眼前看着,看他还怎么振臂一呼?】 蒙毅蒙恬都不说话,他们都看着王上,心里自然是不希望王上将昌平君困在咸阳城。 他们祖籍是齐国,那是不是接下来攻打齐国时,他们也无法带兵出征? 可他们真的为了大秦一片丹心。 "王上,如此做,王上让尉缭如何想?"李斯回手指着跪坐一旁的尉缭。 被李斯点名指出来的尉缭抬头,有些茫然,魏国不是已经被打下来了么? 这怎么还有他的事呢? 那他现在…请求暂时卸任,晚不晚? 好在李斯和王上也真没有让尉缭表态的意思。 "昌平君自小在大秦长大,若是您将他无故召回来,这不是摆明了不相信昌平君吗?这让天下人让各国人该如何想呢?" 李斯据理力争道:"大秦统一别国,那他们皆是我大秦的百姓,划分的如此清楚,让天下百姓该如何自处?" "李大人,你和昌平君怎么能一概而论?" 黎姜开口反问道:"你就一普通人,能和楚国皇室昌平君一样么?" 李斯一梗,他还以为黎姜要说他忠心耿耿之类的。 没想到是人身攻击。 "昌平君振臂一呼便能打着楚国皇室的旗帜揭竿造反起势,你能么?" "谁听你一个平头小老百姓的?你还真当你自己是根葱?随随便便就能让那些人听你调遣?" 黎姜真是气坏了,他们这些臣子能和昌平君一样么? 【李斯真是顽固不化,人家昌平君能在负刍被俘后靠着血脉被拥立成新的楚王,你能么?】 【人家什么血脉,你什么血脉?】 【你倒是想振臂一呼,谁听你的啊?】 【但昌平君不一样,昌平君本身就是楚国皇室。他有天然的优势。】 【若是大秦伐楚之时,打下来一个城池,他便在后方打着楚国皇室收复楚国土地的旗号。】 【那多少楚国百姓和那些本就不服从秦国的百姓会跟随昌平君?那对于大秦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历史上他不就是截断了李信的后路,才让李信20万人没有几个人活下来吗?】 "妖女!妖女误国!妖言惑众!进献谗言!奸佞之臣!" 李斯指着黎姜骂,可黎姜死猪不怕开水烫,对这种话充耳不闻,也不过心,随便他说。 【甭管大臣们怎么说,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罢,说我妖女误国祸乱朝堂也好。】 【那是二十万人的命,就算暂时委屈昌平君又如何?】 【委屈能委屈多久?】 "若是伐楚之后,昌平君也没有异动,本官亲自给昌平君赔礼道歉又如何?像李大人所说,若是昌平君真乃君子,想必他也能理解臣的担心。" 黎姜据理力争,咬死了非让昌平君回来。 李斯到底是个文臣,黎姜又是女子,被黎姜气的手乱抖,也没说像王翦一般用笏板去砸黎姜。 "王上!" 李斯对着嬴政磕了一个头,行了一个大礼。 再直起身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将双头举到头顶,将官帽摘下来。 "王上,若朝堂大事容易女子随意指指点点,那让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自处?让我们这些客卿之臣,却一心向着大秦,为大秦肝脑涂地的臣子,如何自处?" 说着李斯将官帽摘下来放在身旁的地砖上:"臣,请王上收回成命," "这时候更应该向昌平君展现我们相信昌平君,免得让功臣寒了心。谁还敢一心为大秦,为王上着想?" "日后收复各国,如此这般,那不是正说明王上对待百姓,对待臣子没有一视同仁,日后大秦的朝堂,难道只容得下秦国的百姓么?" "李大人,你不要危言耸听!这是一回事么?能混为一谈么?别说你和昌平君身份不一般,若是你今日的身份乃楚国宗室,他日我大秦伐楚之时,别说咸阳城,就这个宫门,你就看我能不能让你出去就完了!" 撂狠话谁不会? 本可以皇上的,谁愿意当大臣? 就看历史上那些夺嫡事件,他们怎么就愿意冒着风险去争夺皇位? 别拿忠心去考验欲望,没有动摇,只是因为筹码不够! 第54章 用20万将士的命去赌 黎姜淡定的看着李斯在朝堂上对着嬴政哭诉。 【现在你振振有词,等李信真带着大军被人截杀的片甲不留,到时候你怎么办?】 【你就是以死来弥补过错,你也换不回二十万条命!】 李斯哪见过这女子胡搅蛮缠油盐不进的阵仗,倒是蒙武有些不屑:"那是不是日后攻打齐国,本将还要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