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仁自小学习儒家之术,但也不得不承认,论仁德大爱,他照小公子不如多矣。 他心里惭愧啊! 于是张继仁和胡亥,站在那些余贵府门前,再次开始说服百姓归顺大秦。 一连半月,会稽郡的不少百姓和士卒都打心眼里选择去试着相信秦皇一次。 就连那些贵族,不知是大势所趋,还是被胡亥烦的不行,亦或是真的被胡亥所打动。 纷纷站出来,扬言要支持陛下,去征讨那些蛮夷。 响应朝廷征兵。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哪怕是秦皇在传闻中暴力不仁,但他们相信,能培养出小公子这般仁厚性子的皇帝,也不会是太过残暴不仁的。 况且,小公子在外的表现,至少已经征服了很多人。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传闻中仁善的长公子扶苏他们不知晓是何品行,但这眼不见经传的小公子,他们看到了。 “在外面,真的有金发碧眼之人么?” 百姓们一个个都有些怀疑,看向胡亥,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人头发是金子的颜色,眼睛是蓝绿色的。 这不是传闻中的妖怪么? 胡亥点点头,国师说的,就不会错。 “没错,国师预言,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人,金发碧眼,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他们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他们的祖先并不是三皇,而我们,才是一家人,才是三皇的后人!” 在胡亥和张继仁在会稽郡逗留的三个月后,大秦国各地大儒们的奏疏纷纷发往咸阳。 收到诸位大儒们发来的奏疏后,嬴政便下令,出兵攻打朝鲜。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赵佗,李信,韩信,将闾携带大伊万攻打朝鲜。 第191章 黄石公的退路 下邳,沂水县 张良正在挥舞着锄头种来年他和黄石公的粮食。 真是没想到啊,他居然落得如此境地。 不过,好在他拜了师,能有一房屋居住,不至于流离失所,就是不知道那大力士如今过的如何? 正想着,就听院门外的邻居说话声音传来。 “今儿个什么日子,怎么做饭这么早?” “你不知道?村里来了个说书的,早点做饭,早点干活,晚间好去听书。” “说书的有什么好看的?” 这年头,家有余粮就不错了,谁还有闲钱去听书啊。 “你不知道啊!这是不收钱,随便听的!就在村口那大桥那。” 平时他们哪有这待遇啊,尤其是乡下的百姓,哪有那个闲钱去城里听书,于是听到村里来个不收钱的说书先生,一个个都想着去凑凑热闹。 管他讲的好赖,不花钱还要什么好赖的? 张良手一顿,听书,他都有多久没去听书,没去看耍杂耍了? 这样的生活好像离他很遥远。 黄石公遛弯回来,看张良还在那锄地,便催促道:“快去做饭,一会师父带你去听书。” 听说不花钱能听说书先生讲书,大家更加卖力干活,争取早点干完地里的活,早点去听书。 等到了晚上用夕食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一人捧着一个碗,有的手里拿着饽饽,就坐在村口的大桥旁听这说书先生讲书。 黄石公和张良自然也不例外。 待听说书先生讲的是三皇的故事时,张良才算真正来了兴趣。 可越听越感觉有些奇怪。 这手拿巨锤去攻打三皇的人,听着怎么这么熟悉? 还有这一举手杖,就能发射光芒,金发碧眼的人,这都是什么和什么? 一连几天,听完了整个故事后的张良沉默了。 黄石公听的心满意足的回到家中,看着张良问道。 “这秦皇,有两下子啊。这一招,直接将六国的百姓都说成是远房亲戚了。” “可惜,又要起战乱了。” 黄石公摇了摇头:“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啊!” 张良看向黄石公:“放心吧,师父,待徒儿学成之日,定会出山寻求贤主推翻大秦的暴政。” 黄石公看向张良:“你觉得…现在的大秦,暴么?” 张良一顿:“好像不怎么暴……” 只是律法稍微严苛了一些… 可就是因为律法严苛,所以现在犯法的人才少,因为百姓心中有顾虑,有律法约束他们。 黄石公点点头,微微弯下腰,抬起脚,手中握住鞋子猛地脱下来,对准张良就削了过去。 “不暴,你推翻个屁啊!你推翻不打仗啊!” 黄石公拿着妥协猛抽张良:“老夫教你这些,是让你更好的辅佐明主,大秦不暴,你推翻个屁啊!” 教完了徒弟,黄石公又想到黎姜。 黄石公叹了口气:“现在的大秦不暴,也不知道两年后会什么样。” “若是真能遇明主,也是命数啊。” 张良被打的一声不吭,委委屈屈的站在一旁。 听了黄石公的话,弱弱的提醒道:“师父,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不到两年。” 黄石公转头看向张良,手中重新抄起鞋子:“老夫用你提醒!你是不是笑话老夫打赌输了!” 那身子矫健的,一点也不像半年前坐在桥墩上,被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家。 等浑身灰扑扑的张良出去做饭后,黄石公才坐在椅子上。 日子过的真快啊,这半年来,秦国倒是越来越好,现在有了这则故事的加持,恐怕人心更会聚集在一块。 若是两年后,秦国还是如此…… 黄石公看向外面的天空,看来,他得给自己找个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