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要按着那张图一路推进,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彻底拿下来。 更何况,现在大秦也没有这么多的百姓。 “孤这就给父皇去信,问问父皇的意思。” 哪怕父子二人已经破冰,但君臣有别,再是储君也是臣。 也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 说完朝政,众臣又开始挤眉弄眼的互相给眼色。 “殿下,您现在年岁也不小了……” 冯劫开口道:“是不是该选个太子妃了?” 此话一出,群臣家中有适龄女子的,都看向扶苏。 这些臣子家中的女眷,都是一些没有资质不能考官的,只能通过联姻来为家族谋福利。 现在太子还没立正妃,那就证明这太子妃的身份于他们来说,是五五开。 谁都有机会。 扶苏刚要拒绝,就见尉缭等人都站起身,拱拳相劝:“殿下,现如今大秦有陛下在,您还能凭着性子多拖几年。” “但日后呢?” “日后太子还无嗣,恐于社稷不稳。” 扶苏顿住,目光看着桌子上的奏章。 他们兄弟几人能以扶苏为先,是因为扶苏长子的身份不可动摇,品德也无可指责。 但以后呢?以后他若是登了大宝。 太子也必会从几个弟弟们家中去选,到时候他们下一辈,会有如此深的情分么? 会服气么? 会甘心么? 不知怎的,扶苏突然就想到了黎姜同他说过的话。 成大事者,还是要有牺牲,要有舍。 没有十全十美,人生还是要有些遗憾的。 尤其是君王,娇妻在怀,稚子在膝下,忠将文臣皆在朝,那十全十美的,都是在画本子里才出现的。 扶苏清清楚楚的记得,得知自己做太子的那一日,本以为会离她更进一步。 却没想到还没欢喜,就得了她的警告。 事事以大秦为先。 最后徒留在他脑海里的声音,只剩下那女子临走时的警告。 “我可不希望我舍了这么多才换来的安稳大秦,又早早就没了。” “所以,扶苏,你得加油啊。” 从回忆中醒过神,扶苏看着朝堂上各怀心事的朝臣们,慢慢点头。 最后,还是妥协了。 “好,孤…会考虑正妃之事。” 如今长城第一座瞭望塔已经建成。 和扶苏的信件一同送到陇西的,还有黎普等人给陛下的信。 黎姜等在嬴政身侧,想看看这信上写的什么。 谁知嬴政越看眉头皱的越深,叹了口气看向黎姜。 “黎姜,你说扶苏这小子,怎么就那么不果断呢?” “朕都说了,西征之事全权由他做主便是,他还写信问朕。” 嬴政将信递给黎姜:“你说朕做错了没有,太子还是少了些魄力。” 黎姜一目十行看完信,嘴角微抽。 “陛下,您是让他做主,又不是说江山让他做主。” “这西征之事,少不得要将各郡都调动起来,您只给他……” 说着,黎姜捏住小手指尖:“这么大的权利,却想让太子办那么大……” 她胳膊伸直,在身前画了一个大圈:“这么大的事。”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问问陛下也是正常,若是陛下有想法他就照办,若是没有想法,他再同您说他的想法,不也正常?” 第481章 李斯的孙女 看着嬴政不说话了,黎姜也知道嬴政的想法。 他不是觉得太子会如何。 而是觉得这天下交给谁,他都不放心。 嬴政怕他们不能善待百姓,不能守住这万里河山。 【哎,操心使人变老。】 【一天天的,都不够操心得了。】 “陛下,孩子大了肯定是要独自闯荡的,若是您不放心,那就不妨再多教教。” 黎姜看着嬴政:“臣给陛下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宋人……” 接下来,她就给嬴政讲了个拔苗助长的故事。 嬴政听完微微挑眉:“姓宋的得罪过你?” 黎姜一懵,什么意思? 她不是讲故事呢么? “买椟还珠,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在你那里必须开头是宋人么?” 黎姜听了嬴政的话,随意摆了摆手:“这故事都是我从小说家那里拿过来的,开头都是这一句话。” 嬴政点头:“朕其实都听过这些故事,只不过开头是,从前有个楚国人……” 怪不得…嬴政问她是不是宋国人得罪过她… 原来版本还不一样啊… 【哦~我懂了,这不就是……】 【最早的地域黑……】 那时候秦国和楚国有纷争,所以开头都是楚国人。 “反正呢,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您看,我对黎普也寄予厚望,但我从来不会要求他一定要达成什么。” 黎姜边说边拆黎普的信:“子孙自有子孙福,没有子孙我享福。” “陛下也不用总觉得麻烦,这是太子将您放在心上呢,若是有朝一日,太子不将您放心上,您才要担心。” 说着话,她便看黎普的信,从中间那一段开始看的。 看黎普最近几次写的信,前面半段都是对他自己的夸夸其谈。 要不是怕落下重要的内容,黎姜都想从后面开始看。 越看黎姜越生气:“成亲成亲,就知道成亲,媳妇都在宫里了,还能长腿跑了啊!” 随即想到嬴政和她同病相怜,一个是儿子不成亲,一个是儿子满脑子都是成亲。 黎姜不禁叹了口气。 【怎么就不能中和一下,现在小鱼才多大啊,这么早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