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859章要是李想那个家伙在长安就好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9章要是李想那个家伙在长安就好了(1 / 1)

长孙冲也是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难怪李承乾如此生气,李泰这是想要抢功劳啊。 这是太子最不能容忍的。 “这件事就奇怪了,这件事本就是太子你的事,四表哥是怎么知道的?” 长孙冲一脸的不解。 李承乾长叹一声,尴尬地道:“这件事,是我的错!” “倭国使节团的事情,本来就是李想在负责,这次朝贡,也是李想一手促成的。” “他离京前来找过我,要我盯着点,我当时也没往心里去。” “四弟最近一直在礼部,听说了这件事情。” 这句话,让李承乾更加的愤愤不平。 李想还在的时候,这家伙就在和自己争宠。 不过,李想虽然可恶,但却是个能干的人,做事滴水不漏,从不居功,更不会在背后说三道四。 可李泰就不一样了。 李想在的时候,他就是一副乖巧的弟弟模样。 可是,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却是翻脸不认人,处处与自己这个太子作对。 而且父皇竟然默许李泰搬到武德殿去住! 李想不管多嚣张,都没敢住在皇宫里,李泰比李想更可恶! “对了,说起李想,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好消息!” 长孙冲哈哈大笑,满脸的幸灾乐祸。 李承乾也是一怔,然后好奇的道:“他有消息过来了?” 二弟好久没消息了,李承乾还挺想他的。 “我是从我爹那知道的。” 长孙冲点了点头,神神秘秘道:“看来,他这次在边关惹出了大麻烦,我爹一看边关来的消息之后,就气势汹汹的进宫了。” “舅舅直接进宫了?” 李承乾吃了一惊,看向长孙冲,问道:“你可知道,李想在边关做了什么?” 长孙冲摇头道:“边关之事,非同小可,我爹从的。” “不过,李想那家伙,怕是要倒霉了!” “我听到我爹骂人了,他可很少骂人呢!” 李承乾摩挲着下巴,目光闪动,若有所思。 自己这个二弟,还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他虽然头疼,但却没有李泰那么大的威胁。 说到底,也不过是父皇收养的儿子罢了。 反正,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李想来坐。 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李想那小子老是和自己争宠。 说起来,父皇待那小子的好,就算是如今的李泰,只怕也要逊色几分。 “如果李想能回京,那该多好!” 李承乾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道。 长孙冲眼珠一转,道:“太子殿下啊,你怎么突然间就说出这种话出来了啊?” “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家伙赶出京城,你还想让他回来?” 李承乾嘿嘿一笑,道:“有李想在,老四就不会这么嚣张了。” “他们两个打起来,我 在旁边看着()?(), 岂不美哉?” 长孙冲一时说不出话来。 “太子殿下()?(), 四表哥并无恶意()?(), 无论他做什么?()??.の.の?()?(), 都不会对太子之位造成任何的威胁。” “等你登基之后,有这样的兄弟帮你,岂不是更好?” 李承乾喝道:“你到底是谁的人啊?你是在给李泰当说客吗?” 长孙冲也是吓得连连罢手。 李承乾顿了顿,道:“就是因为是亲兄弟,才是最危险的!” 同为皇后之子,李泰表现得越是贤明,就让李承乾越是感觉到了威胁。 古往今来,为了那个皇位,不知道有多少兄弟阋墙。 他的大伯和四叔,可是被自己老爹亲手干掉的呢! 他们不是亲兄弟么? 在皇位面前说什么亲兄弟,简直就是笑话。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殿下,海棠来了。” 李承乾的眉头皱了起来。 自从与侯海棠定下婚约后,母后便时常将她召入宫中,教导她宫中礼仪。 整个东宫,都把侯海棠,当成了未来的皇后。 两人相见的次数多了,每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李承乾都会把海棠叫到身边温存一番。 “殿下,那我就先走了。” 长孙冲看着李承乾那莫名的表情,立刻识趣的站了起来。 “你去查一查,李想那小子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然后再回来禀报。” 李承乾在长孙冲离开之前吩咐道。 说完,便打开了宫殿的大门。 殿门外,站着一名身穿紫锦袄子,头上插着一支碧玉朱钗,生得亭亭玉立的少女。 当望见李承乾之时,眉头顿时弯了起来,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桃花。 “见过太子殿下。”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太子妃侯海棠。 “快进来。” 一把抓住那只纤纤玉手,就往寝宫里走去。 此时正值寒冬,殿内却是温暖如春。 紫宸殿。 小朝会刚开完。 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从疲惫中恢复过来,这才让在殿外等候许久的李泰进来。 “见过父皇。” 李泰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站到了龙案之前。 经过这几个月的观政,李泰似乎成熟了不少。 所谓观政,就是李世民在三省六部里面挑选出来一部,让李泰去观摩学习。 其权力不大,但却有建议权。 因为他是皇子,又是李世民亲自安排的。 故而,即便是礼部尚书高士廉,也要考虑考虑李泰的意见。 或许,他是受到了李想的启发,才会这么做的吧。 当初,他将李想培养到朝堂上做事,李想也帮了他不少忙。 这让李世民心中充满了做父亲的成就感。 所以,当李想离开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些不自在。 所以,他就把李想的位置,就交给了李泰。 同时,他对李泰,也有了培养的打算。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李泰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的有能力,让他有当初的那种熟悉的感觉。 “泰儿,你今日前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李泰恭敬道:“启禀父皇,儿臣已经和倭国的使者打过招呼了,倭国给我们的土地已经准备好了,我大唐随时可以派人去接收。” “倭王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尊重,每年纳贡米千石、酒百坛、绸缎五十匹、美人一百名。” “另外,倭国还派了五十名使节过来,希望我大唐能够按照之前的约定,派人教导这些倭人农耕、渔桑之业,另外,还派了五十名工匠,希望能够拜入我大唐的匠师门下,学习先进的技艺。” “倭国的小王子,想来长安的太学读书,好教化那些愚昧的倭国百姓。” “倭王请父王赐下倭国新国号,并言大唐倭国世代友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