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正在祈祷,见房玄龄报有了李佑消息,一惊而起,以为是祖先有灵,自己连日祈祷也算有了结果。 “他……他怎么样了?” 李世民嘴唇颤动,双眼紧紧盯着房玄龄,双手伸出拉住房玄龄手臂。 房玄龄眼含热泪,整个朝廷不光只有皇上着急,真心为了大唐昌盛的哪个又不着急? 皇上数日不上朝,也只有内阁几位大臣知道皇上独自一人躲在奉先殿祈祷,一有太子殿下消息就急赶了过来。 “还不知道!”房玄龄颤声道。 李世民怔住,这是什么意思? “玄龄!你当真不知道?” “为臣知道皇上着急,所以连日来什么事都没做,就是打听太子殿下的消息。陛下,别忘了,记挂着太子的还有很多人!这次消息是他们传来的,是说太子派出的传令兵已在赶往长安的路上,今日晚间应该可以赶到。” 李世民转身轻轻“哦”了一声,有点失望也有点欣慰。 不管是什么消息,也终于消息来了。 https:// 就算阳杰被困被俘虏,自己也已派出李靖为大将军准备领军出征,大军压镇,就不怕松赞干布敢对太子怎么样。 无论如何,倾一国之力也要救回太子! 当然,李佑没事最好,李世民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陛下,以老臣看,太子殿下当世无双,必不会有事,皇上也不过多忧心,还是龙体要紧。李靖出征之事,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不行!” 李世 民大手一挥:“当时没有派出援军,已是朕最大的失误,才让阳杰陷入不明危境之中!而且朕现在就下旨李靖,尽快出征,如果松赞干布敢对太子无礼,就灭他一国,将吐蕃一族尽数灭绝,方解朕心头之恨!” 房玄龄吸了一口寒气,太子殿下可能遇险,此时皇上已经失去理智,如要再劝也是自讨没趣。 “你去召集群臣午朝,朕当与群臣共候太子殿下消息,也可以立时做出决定。” 看房玄龄离去,李世民又看向列祖牌位,就算李靖出征会给大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也顾不得了。 一切只愿阳杰能平安归来,就什么都不想了。 许久不见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的思念之情只怕也不会有多少人理解。 …… 太极宫内。 群臣按位而列,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按太监的宣示,群臣知道朝廷在等太子殿下发来的消息,皇上命群臣旁听。 又过了一个时辰,天将近黑,李世民这才从龙屏后转出,扫视一眼群臣,在龙椅上坐下。 众臣也是许多天没见到皇上,今日一见也不禁吃了一惊,几日下来皇上竟然瘦了许多,眼神中也显出更多凌厉与沧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李世民沉声道:“二十万便深入吐蕃,天下也只有太子有此胆魄。就算兵败那也是创举,试问天下又有何人敢有此想法?今日太子遣回战报,无论胜败,朕当与 众爱卿共渡此难关!” 兵部尚书李绩出班奏道:“太子殿下并非凡人,必不会有事,还请皇上多保重龙体,如太子有事,臣愿做李大将军先锋。” “臣也愿意出征!”李道宗自然不甘落后。 跟在后面的武将纷纷表态,如真是太子殿下出事,愿意亲往前线。 李世民挥手制止群臣争论,这些事在太子走后说得太多了。 满朝又回到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中有着巨大的压抑,没人知道太子殿下传回来的消息将会是什么? 而坏的消息仍然占着绝大的概率,毕竟是仅仅二十万人深入敌国,蠢人都知道结果。 又是半个时辰后。 “报!战报……吐蕃战报……” 李世民心神一阵激动,大叫道:“宣传令兵上殿!” 命令一声声传了下去,直达皇宫城外。 温彦博、房玄龄、魏征、萧禹、张亮、魏征、程咬金等人更是将心提到了嗓子眼,是凶是吉就看战报了! 整个殿内除了李世民的那一声断喝,就是一片寂静。 不一会传令兵连滚带爬闯进殿内,一身尘土,满脸污垢,想是连日奔波所致。 传令兵双手一举,将战报双手拱上,又递上一个普通木盒。 赵内侍颤抖着双手恭敬接过,转身递到李世民案前。 “就由你在这宣读!” 李世民眼神凌厉,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想到了。 赵内侍应了一声,缓缓展开战报,看了一眼群臣,见众人齐齐地看着自己,更不敢 怠慢,缓缓展开战报,一字一字大声读了出来: “罪臣自出战以来,就深感罪孽沉重,悔不当初,有负圣恩……” 群臣一听,不禁脸上变色,太子自称罪臣? 难道他是认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 没人敢往下想下去。 程咬金不等赵内侍念下去,出班怒道:“这是什么战报?!太子殿下哪来的罪,这是什么人写的?” 魏征道:“你这老粗,且先听赵内侍念完,大家再论是不是有罪也不迟,何必如此?” 李世民铁青着脸,大手一挥,程咬金只得退回。 赵内侍只得继续念下去:“……罪臣原以为以一人之力可以档三军,如今想来却是多么可笑!罪臣如今每夜思来,进军松州是罪臣不可饶恕之罪……” 听到此处,群臣心中惊讶,太子殿下进军松州怎么是罪了? 这真是越听越是糊涂,房玄龄等人听得更是老眉长皱,不时瞅望李世民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