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摇摇头道:“一个单独的华山怎么够?” “要圈,就至少要圈方圆十里!” 张振宣微微一怔,询问道:“方圆十里?” “陛下,请恕臣直言……建旅游区还用得着这么多地方么?” 李祐隔空给了张振宣一个大大的白眼:“当然用得着!” 张振宣面露难色:“可是周围都是百姓的耕地啊,如果全部建成旅游区的话,那老百姓如何耕种呢?” “如此一来,平民百姓们的收入也……” 李祐云淡风气的鄙视着张振宣的短浅目光,哼道:“种地?目光短浅!种地能挣几个钱?” “将这些地方圈起来之后,建成酒楼客栈!游客来爬华山,就得在华山住下,住下就得吃饭,吃饭就得花钱!” “平民百姓们靠山吃山,有华山这棵摇钱树在,还不怕没钱挣?” 张振宣愣了愣,道:“可是那些耕地的老百姓们不同意怎么办?他们好不容易种了几辈子的土地就这么没了……” 张振宣是个温和派,不太擅长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实施政策。 然而李祐就不同了,他有改革家的魄力! “你啊,亏你还在华州当了五年的刺史!” “用将这些耕地用高价收购,并给耕地主人许诺,每年给他们一笔钱!” “只要给他们的钱比他们种地挣得多,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愿意?” 张振宣又道:“这样的确会富裕方圆十里之内的百姓,可是方圆十里之外的老百姓们呢?” 李祐听得鼻子都快被气歪了。 这个张振宣就是个榆木脑袋,一点都不会变通! “旅游区建成之后,会出现大量的酒楼客栈兴起,那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在酒店里面当厨师和服务员可比种地自在舒服多了!不用你说,那些老百姓们也会抢着去应聘的!” “还有……你们那儿有什么特色啊?” “特色?”张振宣有些茫然的问。 “比如说……特色美食啊,特色文化啊之类的,肯定是有的吧?” 张振宣张口便答:“回陛下,华阴老腔不知道算不算?” 李祐道:“当然能算,那就在城镇各地建立老腔剧院,吸引外地人观看。” “这样既能传承当地优秀文化,又能扩大老腔的影响力,还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在当地建立手工作坊,鼓励百姓们创制各种华山旅游的纪念品和周边产品,将它们卖给那些前来旅游的游客们。” 想了想,李祐又补充道:“当然了,价格是必须受官府监管的,决不可出现宰客现象。” “而且,将华山圈成旅游区之后,衙门还可以收取旅游相关的税费。有了大量的金钱收入之后,衙门又可以反过来发展民生!” “这样良性循环之下,不仅可以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增加百姓们的收入……这不是鸡生蛋蛋生鸡么?” 听到这里,张振宣终于恍然大悟了。 原来所谓的旅游经济是这么搞起来的! “另外,朕让你们划出方圆十里的地方来,可不是让你们空着当荒地的,你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起来!” 张振宣虽然脑子里面一团浆糊,但还是乖乖地点了点头,道:“下官愚钝,请陛下指点。” 李祐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张振宣不是从后世现代而来的,没有学过什么旅游学,不懂得如何规划旅游区。 而那两位张鲁二班身为工匠又不管这些东西,没办法,李祐只能自己隔空指点了。 他在脑子里面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首先,应该用高墙将这些地方圈起来,而不是用极易破损的栅栏。”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为了管理旅游区,第二是为了保护旅游区。” “再者,旅游区之内不但要设立许多的酒楼和客栈,还要设立许多的厕所、休息区甚至是商店、广场、车站等公共服务区。” “绝对不能让游客们觉得旅游区内不方便,若是旅游体验不好的话,这样他们下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张振宣点点头,将手机夹在了脖子上,低头拿出了宣纸和毛笔来,默默地记在了纸上。 “然后就是……当地官府要将山路从头到尾的修葺一遍,再给山路险峻的地方装上保护游客安全的护栏。” “朕给你们定下一个标准,山上每隔三百米就要建立一个休息区,五百米就要建立一个服务区。” “其中可以贩卖一些食物和水以及厚衣物之类的必需品,这样既给游客们提供了方便,又能赚钱。” “而在服务区之内,还要驻扎几个受过救援培训的衙门人员,能在游客们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救援,不会耽误时间!” 张振宣停下手中不断滑动的毛笔,感慨着这一个主意着实精妙。 “陛下此言大善,真乃大智慧之言,这等措施绝对可以大大的减少爬山过程中的伤亡!” 李祐在电话这边赞同的点点头,他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接下来到了最重要的了,那就是给山峰和山峰只见装上缆绳,在缆绳上套上一辆车厢!” “车厢?” 张振宣不解的问道,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山上竟然也能开车。 “对,车厢……或者应该叫做缆车。” 李祐纠正了缆车的名称,因为这个东西在后世就叫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