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谍海青云> 第113章 信号来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信号来源(1 / 1)

第113章 信号来源 日谍怎么通知孔玉发是关键,既然没打电话,那一定是发出了信号。 冒险见面不可能,军事情报处盯的很严,和他接触的人都会进行调查,除了学校,他没和外人接触过。 在学校内他没有过异常,这个信号是怎么发出来的? 不会是报纸,他已被盯住,需要紧急撤离,登报时间太久,随时可能出现意外。 最有效并快捷的方式,是在他能看到的地方,画出信号。 日本人用过类似方法,天津时候,河田和宫岛都是通过墙上信号进行通知。 这个信号位置在哪? 过去那么长时间,信号是否存在? 这些都是问题。 有问题不怕,解决便是,查案子不能坐办公室空想,空想没任何结果。 “出去看看。” 许青云起身,燕鸣和方来宝还在看资料,大致情况已了解。 “是。” 燕鸣高兴应道,方来宝开车,他和燕鸣在前面,许青云独自坐在后排。 孔玉发的家是套独院,房子不错。 老师薪水高,他完全有能力买套房子,不过这套是租下来的,许青云明白他们想法,日本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富裕,能节省的钱,不会随意浪费。 孔玉发逃跑的时间是下午,当天上午他正常去学校上课,中午回家做饭。 吃过饭便返回学校上班。 上班途中经过一处人多的地方,他突然转进了小胡同内,当时盯着他的人便急忙追了过去,等到了之后发现孔玉发已经消失。 那个胡同很短,过去就能转到另外一条街。 那条街属于商业中心,人非常多,在人群中随意藏起来,很容易便能躲过追踪。 根据他的表现,这条路线明显是提前设定好,就是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逃跑。 孔玉发逃走后,许占杰命人紧急搜捕,连续三天也没能找到人,最终放弃。 孔玉发是日本人,房主最倒霉,租客跑了,房子还收不回去,没有军事情报处允许,这个房子一直处于封存状态。 贴的是警察局封条。 许青云进入房内看了看,一片混乱,不少东西东倒西歪,已没任何值钱东西。 “在附近找找,特别是墙角和高处。” 许青云轻声说道,上午上班的时候孔玉发没有异常,下午上班就突然逃跑,他看到信号的时间,最大可能是中午放学回来,或者上班途中看到。 若是放学回来的路上,信号位置应该距离他家不远,否则他没必要回家做饭再跑。 上班途中也是一样,他是半路逃走,若是发现信号,肯定在之前走过的地方。 无论哪种可能,这个信号肯定距离他家更近。 带着两人,许青云沿着路慢慢走着,燕鸣和方来宝同样看着路旁,三人一起看,避免出现遗漏。 孔玉发住的区域算是繁华地带,每个路口都有摆摊的小贩。 注意了下这些小贩,许青云继续看着墙上。 路程不远,三人很快走到学校门口。 一路上没有发现。 许青云看的很仔细,墙角若是画过东西,哪怕被清理掉也会留下痕迹,除了自然留下的脏乱外,墙上没有这样的痕迹。 日谍不是通过画出信号,通知的孔玉发? 许青云不会把希望全放在想法上,本身就是推测,即使不对也没什么。 “再走一遍。” 刚才是从孔玉发家里出发,现在则是相反方向。 许青云之前推断中,孔玉发最有可能下班途中看到了信号。 他注意到信号,但当时不能立刻逃走,所以回家做饭,迷惑监视人员,正常上班的时候突然逃离。 这次许青云看的更仔细。 特意安排方来宝走另一边,一起观察,方来宝心细,真有不同之处绝瞒不过他。 “组长,没有发现。” 回到孔玉发家门口,方来宝从路对面跑了回来,这一路他看的确实仔细,墙上没有任何可疑痕迹。 许青云眉角跳了跳,他这边同样没有发现。 抬起头,许青云看向路边摆摊小贩。 难道他们是通过小贩传递信号,又或者伪装成小贩? 即使伪装小贩,他们也不可能和孔玉发有直接接触,否则监视人员必然发现,到时候会把他们纳入调查之内。 但如果多一个特定小贩呢? 很快许青云摇了下头,这种可能有,但不大,毕竟这是通知紧急撤离的方式,要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避免无法通知到人。 比如连续下雨天,又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单独小贩更加显眼。 小贩不行,旁边店铺呢? 许青云站在孔玉发家门口,再次看向路两旁。 他家门口这边是墙壁,没什么店铺,但在前面有一排商铺,许青云直接走了过去,这边有药店,裁缝店,以及饭馆和照相馆等等。 “燕鸣,去问一下这些店铺开了多久。” 许青云突然说道,燕鸣立刻跑了出去。 打听这些事情是他强项,就是许青云都比不过他。 “组长,问出来了。” 没多久燕鸣便返回,带来了这些店铺信息。 “药店是家老字号,开了十几年,裁缝店才开一年,之前是家鞋店,饭馆大概六年,照相馆则开了三年。” “三年?” 许青云立刻看向那个照相馆,这个时间点和孔玉发潜伏到南京的时间相同。 许青云快步走到照相馆附近,眼睛随即眯了眯。 照相馆门口右面玻璃框上贴着不少照片,这是一种广告方式,照片上的人好看,自然而然能吸引别人来照相。 “组长,这家照相馆生意不错,据说还挺赚钱。”照相馆和平川的小粮店情况不同,这里生意红火,这个时代照相本就贵,生意好肯定能赚钱,而且能赚不少。 “问老板情况了吗?” “问了,老板不是本地人,据说是从上海来的,是个年轻人。” “上海?” 许青云注视着照相馆,这年头照相都属于高科技,最初百姓害怕照相,有人说照了相就把魂丢了,他们把照相机当成了勾魂法器。 “组长,您怀疑日谍是通过照相馆给孔玉发传递的信号?” 燕鸣很聪明,马上问道,许青云站在原地,没有说话,方来宝则说道:“有这可能,照相馆门口只要摆上一张特定照片,孔玉发便能知道自己出了事,甚至他们可以用照片来发放命令,不同照片代表不同意思就行。” 方来宝看守监狱,多年来见过很多类似的方式。 比如监狱内有些人做生意,卖点香烟或者其他东西,他们又不能明着说,便用敲打的方式,告诉其他人自己有哪些新货。 敲墙壁是烟,敲铁栏杆是吃的等等,在没进军事情报处之前,他甚至见过有能把大烟带进去的人。 果党贪腐成风,只要有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组长,我去打听下老板情况。” 燕鸣主动说道,方来宝的说法和许青云想的差不多,他确实怀疑照相馆有问题。 不过此时有个疑惑,照相馆如果真有问题,藏着日谍,说明孔玉发非常重要,特意安排了一名日谍在这边给他守着,又或者照相馆是他的上线? 下线也有可能。 “别直接问,找旁人打听。” 许青云终于开口,推测需要进行验证,没有经过验证的推测,那叫幻想。 “您放心,我知道怎么问。” 燕鸣咧嘴笑了笑,马上跑了出去,对他打听消息许青云没有任何担心,燕鸣若是问不出的事,他和方来宝同样问不出来。 这次燕鸣用的时间久一点,接近一个小时才返回。 附近有个茶摊,许青云和方来宝坐在茶摊那等他,回来后,燕鸣立刻倒茶,一饮而尽。 “组长,照相馆是两口子经营,但他们不是真正老板,老板偶尔来一次,我问出了个情况,孔玉发逃走的那一天,老板来过店里,中午才走。” “老板平时不在?” 许青云立刻问道,燕鸣点头:“据说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还有人说老板很有钱,开了不止一家照相馆。” “马上调查老板详细情况,包括他们店里的两人。” 许青云果断下令,照相馆本就有嫌疑,老板又在孔玉发逃跑的时候出现过,此时老板已有不小的嫌疑。 “是。” 燕鸣和方来宝一起小声回道,特别是燕鸣,非常兴奋。 不愧是组长,毫无头绪的案子,组长来一趟,硬生生找出新的调查方向。 如果老板真有问题,说不定能揪出大鱼。 情报四组就他们三个,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许青云没打算上报。 这种事若有收获,上报了还好,若是推测出错,老板没有问题,一旦上报,让上面失望,反而会成为坏事。 有些人急于表现,八字没一撇的事喜欢先向领导汇报,最终没出成绩,只会得到负印象分,这种事聪明人都不会干。 哪怕就三个人,调查进度一样不慢。 燕鸣主要打听老板情况,方来宝则去查其他哪些照相馆和这个老板有关系,地址在哪,许青云继续追查孔玉发,除了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哪些和孔玉发关系近一点。 又或者孔玉发多次和他们接触。 这所学校位置不错,里面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包括政府官员不少孩子都在这里读书。 通过学生家长,孔玉发能够收集情报,又或者策反需要的鼹鼠。 三人分工明确,进展迅速。 首先便是方来宝,他已经查出两家照相馆是这个老板开办,方来宝和三教九流的人都打过交代,他没有通过邻居,直接找上地痞。 地痞们收保护费,照相馆一样要给。 像这样的事,店员肯定无法做主,需要老板出面,通过他们,证实了另外两家店和孔玉发这边照相馆为同一个老板。 方来宝还查到个情况,照相馆开办的时间基本都是三年前,三个照相馆开业时间相差不足三个月。 燕鸣则没之前那么顺利,老板姓刘,但叫什么没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刘老板。 周围邻居,哪怕是照相馆熟客,没人知道刘老板住哪。 燕鸣还没去接触照相馆员工,怕被刘老板知道,打草惊蛇。 “组长,刘老板人虽然不在,但生意做的不差,照相馆是他出资开办,他不是给员工死工资,而是分红,让员工赚的比在其他地方更多,相当于是合伙做生意。” 方来宝打听出照相馆,燕鸣便去附近做调查。 发现几家生意都不错,而且模式一样,里面负责经营的人能拿到不少分红,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 “组长,我申请进入照相馆内部调查,先从别的照相馆开始。” 想弄清楚里面真实情况,必须接触照相馆里面的人,从外面能问的东西有限。 “可以,不过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看出异常。” 想了下,许青云同意了燕鸣请求,一直调查外围没有进展,确实应该更深一步调查。 “您放心,我会装成想开照相馆的人去问。” 燕鸣会照相,懂一定摄影技术,装作同行去查,确实能减小怀疑。 燕鸣离开后,许青云则在思考。 分红模式确实能激起员工积极性,哪怕后世同样如此,但有一个前提,防止员工欺瞒。 人性本贪,没有知足的时候,今天赚一块,明天会想两块。 刘老板经常不去,如果他们弄虚作假,制造虚假账本,欺骗刘老板呢? 许青云没有多想,既然每个店生意都那么好,刘老板估计有自己的办法预防这点,一切等燕鸣查出结果再说。 他这边同样有进展。 详细调查下,发现孔玉发曾经给八名学生单独辅导过,这些学生家里他全去过。 八名学生家长,五个在政府部门工作,两个在军中,还有一个是商人。 生意规模不小。 不管收集情报还是策反,这八名学生家里都是最合适地方。 揉了揉脑袋,许青云有点头疼。 左金方他们特训还没结束,杭州那边要补充进来的人需要再等两个月,人手不足问题始终困扰着他,现在他的手下还没有天津当班头时候多,调查的案子却比班头那会更加重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