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老坟在一片坡地上。 坡也不高。 坡顶有十来米高的样子,呈缓坡状向下蔓延出百米长。 百米长的缓坡成了姜家坟地,密密麻麻堆叠着二百来个坟包。 夜色下看去,那密密麻麻的坟包很是瘆人。 再被夜风一吹,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姜难了指着坡顶说道:“你们要找的坟就在坡顶上。” “丫头,没哄我们吧?”老李半信半疑的问到。 因为坡顶是平的。 半点封土痕迹都没有。 墓葬上覆盖封土的丧葬形式,出现在春秋末期。 之前坟墓都是不封不树。 至战国时墓葬封土广为普及。 并衍生出墓葬封土大小的使用规则。 墓主身份越高,封土堆也就越高越大。 例如秦始皇陵史料记载高五十丈,换算下来高度应当在115米高。 后来我做顾问时,也去测了秦始皇陵的高度。 根据测量位置和远近距离不同,测出的高度也有差别。 从封土西侧测量,秦始皇陵高43米。 从西北角缓坡测量,是46米高。 从陵园外北门遗迹处测量,则是87米高。 测量高度的不同,和观测点地势高低之间有很大关系。 而且秦始皇陵是独特的四方形封土堆,其后西汉诸帝陵也沿用四方形封土形式。 民间封土堆则多为圆形坟头,俗称“土馒头”。 南方则会修“龟壳墓”,甚至特意在墓上雕刻出龟壳纹理。 以姜侍卫的身份,封土少说得有两三米高才对。 姜难了冷着脸说道:“不会错的。” “过去闹战乱,好多土匪军阀都打着挖坟掘墓的主意。” “当时的族长怕祖坟被盯上,就带人把封土给平了,坟前的石羊石马也都卖了。” “原本有条直上去的路,也迁来很多坟给弄没了。” “所以你们现在看不到坟头。” 她这么一解释,我和老李都恍然大悟。 难怪看不到坟头封土。 原来是姜家人自己铲平了。 不得不说,这手段真的挺高明。 只要姜家人自己不说,其他人想破头都难猜出来。 “还真够鬼机灵嘞,难怪我来看两圈都没发现。” “大全二栓,赶紧拿家伙上去打洞,把墓嘞位置探出来。” 老李带来的洛阳铲就三把。 两把小一把大。 小的是用来打探洞的,大的是用来打盗洞的。 正好大全和二栓一人一把打探洞。 我和崔浩就只能当看客了。 实际老李还是揣着小心思,不想让我们过多接触洛阳铲。 大全和二栓吭哧吭哧打着探洞。 崔浩带着姜难了,好奇的蹲在一旁看,不时询问两句使用技巧。 大全和二栓也油滑。 不管崔浩怎么问,都东拉西扯就不说重要技巧。 老李拉着我站在坡地最高处,借着月光眺望四周。 “看看这墓嘞风水咋样。” 我俩对于风水,都是知道皮毛。 加一起,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哐当。 但不妨碍通过四周地势走向,来推测判断风水的好坏。 本身这就是积累的过程。 见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指不定哪天就开窍了。 我先看向正北方向。 北,对于古代墓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古代帝陵,绝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的朝向。 不过秦始皇陵却坐西向东。 因何如此,专家有过多种推断。 有说秦始皇认为神仙在东方,所以始皇陵坐西向东,希望东方神仙能来接引他。 有说秦始皇认为东方有天子气,为了庇护秦朝长久,所以始皇陵坐西向东震慑东方天子气。 还有说秦朝礼仪以西为尊,从秦始皇到贵族士大夫,主人位都是坐西向东,所以始皇陵也坐西向东。 诸如此类多种推断,乍一看都有点道理。 但终究为何,或许只有打开始皇陵才能知道。 从坡上看向正北,是一片平坦农田。 再向北十余公里是渭河。 如果墓室是坐北朝南的朝向,那姜侍卫的墓就没了“靠”。 大家常说的“靠山”,是从风水学中衍生出来的。 风水好的位置必定背后有靠,也就是有山作为依靠的意思。 平地坦途自然是无法做靠的。 我转身向南看去。 南边是秦岭山脉,正好能够做为靠山。 难道姜侍卫墓坐南朝北? 我边琢磨边问道:“李老哥,能看出墓的朝向不?” 老李皱起眉头,嘬着牙花子说道:“北边悬空没有靠,反倒南边嘞秦岭山脉是个好靠山。” “木看错嘞话,这墓坐南朝北。” 我俩这半吊子的看法对上了。 都认为应该是坐南朝北的朝向。 “我也这么觉得。” “不过左右两边也是平坦农田,没有山环水绕的格局。” “风水看起来并不上乘。” 老李呲牙说道:“风水重视山水,所以平原最难找风水宝地。” “你去看过西汉帝陵没有?” “比如汉武帝茂陵的风水就很难琢磨。” “四周也是平坦农田,靠山距离远而且不高,左右两侧也没有山水环绕。” 汉武帝茂陵在咸阳塬上。 是安葬在咸阳塬上的西汉帝陵中,位置最西的。 说实话,那时候我还真没去看过汉武帝领。 但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就在家门口,我从小就在高大的封土堆上玩耍。 得到驼爷家传笔记后,我也按照笔记中的风水内容,揣摩过长陵,安陵的风水。 但如同老李说的那样,没太想明白。 长陵,安陵,茂陵等帝陵的位置,都不符合山环水绕的风水标准。 后来我研究史料,并跟几个帝陵附近上了岁数的村民聊,才算是发现些端倪。 西汉帝陵位置的选择,最重要的不是风水。 而是要以帝陵镇守长安的国运。 此举被称为“坐望长安”。 又因太阳从西方落,西边被认为是神明休息之地。 因此汉高祖把长安城西边作为安葬地。 长安城西边,适合帝陵坐望长安的高地,则只有咸阳塬。 所以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都葬在咸阳塬上。 “西汉帝陵的风水奥妙,或许藏在《大汉原陵秘葬经》中,你多看看说不定就明白了。”我笑道。 老李掏出烟点了根:“你是笑话我嘞,那书都是古文,真嘞看不懂。” “还是去看看俩兔崽子干嘞咋样吧。” 我俩转回去时,二栓的洛阳铲正好带上来五花土。 “师父,出五花土啦!” “墓就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