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马三爷的心塞遭遇(55) 第二天, 城里的水就退了下去,只留下了一片狼藉, 而人一旦过上了好日子、适应了干净的环境,就很难再接受过去的那种脏乱差。 所以当街政府组织辖区各个四合院的老百姓开始打扫卫生的时候, 大家都非常积极的响应, 只花了短短半天的时间就把整个什刹海周边的胡同、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虽然什刹海的水依然非常的浑浊, 但里面却再也没有了各种各样的垃圾,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肯定就会变得非常清澈。 所以刚刚才打扫完卫生的各位大爷大叔,此时已经在想着去弄竹子做鱼竿,等到空闲的时候跑过来钓鱼的事情了。 钓鱼这种事情阎埠贵自然不甘落后, 他不只是要自己做鱼竿,还想着带何雨柱和阎解成一起, “柱子,下午有事没有? 没事的话咱们去可园那边弄几根湘妃竹回来做鱼竿,过两天去什刹海钓鱼。” 每天除了给聋老太太他们做饭,就是在家练字看书,时间久了何雨柱也觉得有些无聊, 也想弄根鱼竿钓鱼, 阎埠贵的提议自然正中下怀。 “我当然没问题,不过可园那边有湘妃竹吗?”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湘妃竹除了能用来做东西,还是非常著名的观赏竹, 文煜虽然不是什么正统的文化人,可也欣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气节,他家里肯定有这玩意儿。” “那成,吃过午饭咱们就去。” “好,那我等会儿叫你。” 可园就是帽儿胡同7到15、五个单号门牌四合院合并而成的大园子,解放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府邸,何雨柱并没有来过, 现在人跑了,何雨柱自然就能进来, 在一大簇湘妃竹里面挑了两根品相最好的,拿起菜刀就哐哐哐的砍了起来。 当两个人拖着竹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 一些正不知道去哪里找材料的街坊们从阎埠贵嘴里听到消息也是闻风而动, 没一会儿就把可园里的湘妃竹给砍秃了。 到底是电视剧里著名的钓鱼佬,阎埠贵对于如何用竹子来做一根精致的鱼竿很是有些心得, 做出来的东西让何雨柱这个见过世面的都赞不绝口。 “嘿嘿, 现在知道阎叔的能耐了吧! 不是我跟你吹柱子,整个南锣鼓巷,我这钓鱼的手艺就算不是第一,那也排得上号。 过两天出去钓鱼的时候阎叔教伱, 不说让你们家顿顿吃上鱼,但隔三差五来那么一条肯定不是问题。” 前面还好, 可听到阎埠贵后面那些话,何雨柱人都有些麻了。 虽然自己对钓鱼这事儿谈不上多精通,但也不至于一连四五天都钓不上来一条, 看样子他肯定是不想教,变着法儿的忽悠自己。 何雨柱先是感谢了一番他的心意,然后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不用了阎叔,我钓鱼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隔三差五的吃鱼当然好,可这佐料实在是遭不住,花生油太贵了,我可不敢多用。” 听何雨柱说吃鱼费油,阎埠贵也是一脸的肉痛, “成吧,一起去打发打发时间也好,学不学随你。” 果然,没过两天,什刹海的水就变得清澈起来,从大运河那边游过来的鱼群清晰可见,岸边也渐渐多了一些拿着鱼竿钓鱼的街坊。 虽然没有北大荒那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那么夸张, 但这时候的鱼儿确实比不上他们那些后辈, 让来钓鱼的街坊们收获很大,何雨柱也是钓上来不少。 可再好吃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造,再加上佐料不全,没过几天就连何雨水都不愿意跟着哥哥出来钓鱼了。 这天下午,何雨柱正和阎埠贵一起跟街坊们在什刹海钓鱼, 这时就听旁边有人打招呼, “阎老师忙着呢?” 何雨柱闻声望去,就看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蓬头垢面、乞丐模样的人正带着一家老小看着阎埠贵, 这时就听阎埠贵有些疑惑的问道, “您是?” “我马志光啊!” 一听眼前这个乞丐自称是什刹海鼎鼎有名的马志光马三爷, 何雨柱那是相当的震惊, 想当初他穿越过来第一次见到马志光,还是他们和保密局的军官一起去抓高士贵的时候, 那时候的马志光,浑身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简直威风得不得了, 跟眼前这个乞丐完全不搭嘎。 而阎埠贵看着眼前的乞丐,更是下意识就捂住衣兜,生怕被骗, “您可别瞎说, 三爷可是我们什刹海鼎鼎有名的大财主,而且早就去了金陵,怎么可能回来。 您要是缺吃缺喝,可以直说,我让柱子给你两条鱼就是, 用不着骗人!” 听到阎埠贵慷他之慨,何雨柱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街坊们已经跟着鼓噪起来,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乞丐是马志光一家。 见街坊们不相信自己,马志光二话没说捧起水桶里的水就开始洗脸, 没一会儿就洗去了脸上的泥土。 “嚯!真是三爷。” “哎哟,真是三爷,怎么成这样了。” “三爷,您去年不是坐飞机去了金陵嘛,现在怎么回来了,还变成了这个样子!” …… 见街坊们七嘴八舌的提问,马志光这时候也十分懊恼的说道, “唉,悔不当初呀! 去年从北平坐飞机去金陵的时候还好好的, 可蒋光头实在是不当人啊,把个金圆券发得跟个擦屁股纸一样。 3月份的时候,两边暂时开通了人民币和金圆券兑换,那时候兑换比例还只有1:20, 等到解放军5月底打进淞沪, 这个比例就变成了1:10万,2个月的时间金圆券贬了5000倍。 到了6月底,跑到粤东的行政院又颁布《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一银元券值一块大洋,可是却能换5亿金圆券, 想想最开始的时候,1块大洋才2块钱啊! 回来之前,我朋友劝我上岛来着,说那边又搞了一个什么《新台币发行办法》,比金圆券要好得多, 可我被吃干抹净、敲骨吸髓的光头搞怕了,不敢过去。 恰好政务院颁布的《约法八章》传到粤东,我这才知道除了土地,我家里那些工厂、店铺是受到保护的, 所以就带着老婆儿子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