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呆滞片刻,摸出随身带的,装订好的小册子,还有铅笔,开始速记。
好大一瓜!
他这次进咸阳务必要吃全了!现在开始就都记下来!
马车往前踏步,逐渐步入咸阳。
春雷响,春雨落。
每年这个时候,蚕卵会蠢蠢欲动,枝叶会渐渐冒头,大地在闷闷的响声里逐渐复苏。
秦国本土对于春耕已经熟门熟路,但这次新增的郡县就有的忙了。
被征调的前游侠们在山林间奔走,时不时有些人还能拉几个同类去官府考核,然后指导百姓们如何开垄,播种,堆肥,间苗。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别国也都不蠢,偷还是会偷的,好歹大部分人能用上曲辕犁,不至于拖慢春耕进度。
赵国是最沉闷的那一个,即便官府会给吃不上饭的人发救济粮,也并未对伤兵赶尽杀绝。
但就是这样才最痛苦。
战争里没有对错,可是他们失去了亲人,秦国虽好,终究………抗拒。
“这需要很久的时间去抚平,所以要更注重教育。”殷灵毓解释道。
嬴政微微移开视线,忍笑。
淳于越跳脚。
“这就是你把我调任到赵国的理由?!我在大秦学宫干的好好的,都说了参你干政的那人和我没关系!”
“好好好,没关系,是先生教学能力出众,赵国新建了学宫分院,正缺一栋梁,唯有您可胜任。”玄衣的少女温和笑着,言语间叫人如沐春风。
“哎。”淳于越肉眼可见的控制着自己上扬的嘴角,自得的摸了摸胡子:“谬赞,谬赞,老夫不过是习得了些许教化皮毛而已。”
“赵国百废待兴,正需要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儒去主持教化,况且……”殷灵毓顿了顿,含着笑意压低声音:“听说赵国宫中藏书甚丰,尤以《诗》《书》为最……”
“当真?”淳于越眼睛一亮,随即故作矜持:“既如此,老夫便勉为其难走这一遭就是。”
“先生果然顾全大局。”嬴政这才出声,跟着殷灵毓一起把臣子忽悠到七荤八素:“孔孟之道,便在教化,先生这般践行下去,终有一日天下之民皆可读书认字,这便是天下大同了,先生也定当青史留名才是。”
淳于越飘飘然走了,吕不韦在一边都不忍直视。
醒醒啊!你这是给王上当牛做马去了!
要推行隶书纸张,还要教书育人,又得负责安抚赵国的士人,而且还需要为王上选拔赵国的人才,啧,惨,惨啊!
荀子倒是还活着,但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大出来走动,儒家在民家的强势挤压,还有殷灵毓时不时的引导下,逐渐融入了大秦学宫,着重起了教育方面。
而儒家也的确是适合用来为孩子进行三观的初步建立,与心境的培养的,现在的儒家还不是往后的样子,典籍虽晦涩了些,但豁达,刚正,仁爱,有礼,主张于端正自身,追求着君臣有序,天下太平。
没有了严厉的打压,暂时也还不到分封与否的分歧,再加上适当的重用下,儒家就这么隐隐的开始成为大秦的教育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