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欣然领命,当晚就带一千精锐离开了。
这也是诸葛亮的意思,人不能太多。
——
两日的路程,大军硬是拖到了四日。
对外的说辞是,宸王偶感风寒,不宜疾行,高顺不放心将她留在后军,便拖慢了行程。
江东世族听得消息,不疑有他。
甚至还以为,张祯不是偶感风寒,而是因吕奉先之死悲伤过度,损了身子。
这符合他们的预期。
顾化、张荣、陆托等人对于退敌也更有信心。
兵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张祯兵临城下,已落了下乘。
而他们从来都是伐谋!
眼下张祯身体孱弱,意志必然也不坚定,定会被他们趁虚击败。
好不好的,先杀几百个庶民丢出去,不信她不退。
想到这儿,顾化叮嘱陆托,“一定要看管好了。”
陆托知道他指的是第一批庶民,笑道,“顾老放心。”
他们又不傻,当然不会把“以庶民为质”这事儿宣扬出去,而是提前抓了些乞丐、孤寡、无赖。
这类人活着多余,杀了也不会引起恐慌。
若一切顺利,别的庶民,根本不会知道他们曾有过这样的心思。
若不顺利,就只能一直杀下去了。
杀到张祯退兵为止。
这份杀孽,只怕张祯负担不起,也不敢负担。
几人正笑着,忽有侍从惊慌来报,再有半日,朝廷大军就到了!
陆托目光一狠,就要上南面城楼。
那是朝廷大军攻来的方向。
顾化和张荣对视一眼,“二郎且住,我们与你一道前往!”
陆托有点吃惊,“两位也去?”
这两位老家主,不是不爱出风头,只喜隐在人后么?
顾化叹道,“事到如今,我们再不出面也不妥。”
张荣也道,“我倒要看看,那张祯何等模样。”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信不过陆托。
担心陆托为了自己脱身,卖了他们。
也担心陆托才干不足,吓不退张祯。
等三人在侍从的簇拥下登上南面城楼,发现孙权也在,身后跟着张昭和几名亲卫。
三人都不意外。
孙权若想活命,就不能不来见张祯,否则怎么求情?
他们也希望孙权求情能成功。
因为,张祯若能放过孙权,就有可能放过他们。
若连孙权都不放过,那不用想了,肯定也不放过他们。
陆托笑着打招呼,“见过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