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儿早已扭过头去。 郑三郎在转什么念头,她不用想就知道。 真正可笑,呸! 张祯和杏花庄的庄头钱栓子说话,“稻谷、麦子都长得不错,你费心了。” 钱栓子连道不敢。 张祯又道,“这儿的麦子,也能种两茬么?” 在她印象中,北方以冬小麦为主。 春天若是也种了,那就是春麦、冬麦都种。 钱栓子叹道,“前些年可以,这几年不知为啥,冬日越来越冷,越冬后返不了青,白费了种子。” 他不知道为啥,张祯知道。 是因为小冰河时期。 皇甫六郎默默跟在张祯身后,内里心潮起伏,但并不打扰她。 知道浮云道长就是张九娘的那一刻,他惊呆了。 真的惊呆了。 她得三清点化之说,早在世家之间传遍,然而信的人不多。 大家更相信另一种推测:张家确实是留侯之后,并且有留侯遗书,这样的人家,自然不甘心衰败下去,这一代的家主张泽发现侄女儿特别聪慧,就想出了个主意。 让张九娘以痴傻示人,实际上精心栽培,授以留侯遗书。 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宣扬三清点化之说,一鸣惊人。 张家借此重入中枢。 虽然用时极长,花费的心思也多,可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最有名的当属钩弋夫人,自幼双手握成拳,遇到武帝方伸开,左右掌心各握一枚小玉钩。 由此得幸。 但只有愚夫愚妇才会信她天生如此,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她家长辈的计谋,图的是奇货可居。 张九娘此事,与钩弋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在于张家选择的不是皇帝,是吕布。 用的也不是美色,是智谋。 皇甫六郎很怜惜她。 小小年纪,就要背负着家族的命运,整日与虎谋皮,游走在生死的边缘。 别的女郎君华服加身,傅粉施朱,她却只能穿着素净的道袍。 别的女郎君天真浪漫,无忧无虑,她却一刻也不能松懈。 自幼学习留侯遗书,应该也很累罢? 张祯偶尔回头,看到皇甫六郎的目光,心下有些奇怪。 这,怎么不像是倾慕,倒像是可怜? 还是她感觉错了? 也有可能,毕竟这方面她没有半点经验,理论知识也不算丰富。 在麦地边走了大半天,郑三郎被太阳晒得面红耳赤,实在支持不住,叫着皇甫六郎去荫凉处休息。 霍红儿暗中鄙视,真是个柔弱的男子。 这体力,还比不上她和半夏呢。 趁他们走远,张祈小声道,“神悦,晚上还说课农司那事儿么?” 张祯:“为何不说?” 这事儿又不是见不得人。 张祈看一眼那表兄弟俩,“他们在。” 张祯笑道,“无妨,此事无需保密。” 张祈还是不放心,隐晦地道,“郑三郎交游广阔,口风似乎也不怎么严。” 郑三郎知道的事情,京城大半世家子弟也就知道了。 张祯安抚哥哥,“早晚要宣之于众,他们只是提前得知。” 这里面真的没有什么计谋。 但霍红儿和哥哥貌似都想多了。 日头偏西,一行人下山。 郑三郎像个战五渣,由两名仆役搀扶着才能下山。 皇甫六郎大概也觉得这表兄太丢脸,离他远远的,任他怎么叫唤也不靠近。 张祯几人走在最后面,都在看郑三郎的笑话。 不明着说出来,但眼神交汇间自有默契。 “哈哈!” 霍红儿终于忍不住弯腰大笑。 张祯则想这位仁兄生错时代了,若生在男子以柔弱娘化为美的魏晋,必是受人追捧的一代美男。 皇甫六郎黑了脸,有心解释表兄身子孱弱,又有些说不出口。 ——还不如小女郎,他都替表兄羞愧。 第55章 穿越千年,不防遇上纯爱战士 快进杏花庄时,皇甫六郎一咬牙拦住张祯,“浮云道长,借一步说话。” 张祯还未答,张祈皱眉道,“六郎君,有话请直言。” 妄图当着他的面与他妹妹私会? 想得美! 皇甫六郎不看他,定定看着张祯,“浮云道长!” 张祯看向张祈,“哥哥,你们先回去。” 盲猜皇甫六郎是想跟她表白。 她当然不可能答应,但也不想伤害这纯纯的少年之心。 而且他这么有眼光,值得她慎重地对待。 就算是拒绝,也要委婉、温和。 张祈:“......我在这等你,最多一刻钟。” 指定了路旁的杏花林,还要求看得到他们的人影。 张祯没有意见,皇甫六郎也没有,两人一前一后走入杏花林。 但万霖有。 大将军把浮云道长的安危交给他,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使个眼色,便有一名斥候出身的军士悄无声息地退下。 眼看两人即将走出视线,张祈叫道,“就在那儿,别走啦!” 皇甫六郎依言停住,转了个身,背对众人,面对张祯,利用身高优势挡住大家看向他们的目光。 这样一来,张祈就看不到妹妹了,刚想出声,又想到皇甫六郎素日的名声,便什么都没说。 ——如果换成郑三郎,他肯定让其闪开。 皇甫六郎看着张祯,心里有许多话,却一时不知如何开口,白皙的脸上浮起一丝绯红。 张祯轻声道,“六郎君,你要跟我说什么?” 前世有一阵子,她很喜欢有少年气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