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嘛,张祯也说不准,“兴许有,兴许没有。” 吕布一阵大笑。 第102章 陛下惶恐,皇叔宜近前抚慰 初平四年的正旦大朝如期而至。 刘协特意下旨,准许浮云道长上殿朝贺。 张祯也想见识一下汉朝正旦朝贺的盛况,穿戴好繁复的法衣,随着吕布一起入宫。 当日天公作美,连绵半月的风雪也停了,阳光灿烂,冰雪融化,温度反而更低了。 张祯紧一紧身上的狐裘,眉头微皱。 她感觉自己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是什么呢? 死活想不起来。 吕布以为她紧张,安慰道,“怕什么?你又不是没来过皇宫。” 张祯:“不是怕,是......” 描述不清楚,说不明白。 恰巧刘备、张仲景等人也来了,便与他们汇合,一同上殿。 这几个月她经常出入宫殿,王允、士孙瑞等公卿都习惯了,见到她没有露出半分异色,还微微点头致意。 “吾皇万岁,长乐无极!” 宣室殿中,小皇帝刘协身着红色为主,间以黑色的全套衮服,头戴十二旒,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接受众臣的朝拜。 “众卿平身!” 他年纪虽幼,帝王风范却十足。 在这样的场合,就连吕布也没在内心吐槽小皇帝装模作样。 因为这时的他不只是他自己,还承载着四百多年的汉室。 接下来就由礼官引导着走流程。 以大将军和三公为主,阐述这一年的得失功绩,对小皇帝歌功颂德,将他夸成世上少有的明君。 小皇帝也对众臣一番勉励,大力夸赞。 张祯心说这就是古代版的商业互夸,要光听他们对话,还以为这真是太平盛世呢。 吕凤仙那一篇颂词,是几个幕僚精心炮制出来的,他背了好几天才背下来。 跟她抱怨了好几次,嫌幕僚们用典太多。 朝拜完毕,刘协正式宣布了刘备的皇叔身份,众臣早知此事,纷纷恭贺。 接下来赐宴金华殿。 这时代自然没有地暖,但也有自己的取暖技术。 四面墙壁用的是火墙,以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设在外面的灶台相通。 灶台里烧着木炭,殿内温暖如春。 除了小皇帝所住的温室殿,也只有金华殿才有这种设施。 每个人的桌案上都摆满了珍馐佳肴,品种虽没有后世多,也是色香味俱全。 吕布知道张祯喜爱蔬菜,特意让宫女将自己的胡瓜拿过去给她。 张祯回以烤羊肉。 这个冬天,她吃羊肉都快吃上火了。 反而蔬菜难得,有暖房的人家才吃得起。 大殿中央,花容月貌的小姐姐们轻歌曼舞,君臣同乐。 张祯正欣赏着,忽觉光线有点暗。 她也没太在意,以为乌云遮住太阳,过一会儿便好。 谁知越来越暗。 坐在窗边的大臣们,已经忍不住抬头看天。 “天狗食日!” 不知是谁惊呼道。 ......日食! 张祯猛然抬头,她想起来了! 初平四年正月一日,日食! 日食本来只是一种自然天象,但在古代,往往和天子失德、重臣弄权、朝局混乱等联系在一起。 又是在正旦这一日,兆头极其不好。 历史上,刘协曾因此而避正殿,息兵、不理政事五天。 虽然他也没什么政事好理,但也能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转头看去,他一张小脸果然苍白无比,眼中惊惶之色浓重。 张祯顾不得那么多,起身走到刘备身旁,小声道,“陛下惶恐,皇叔宜近前抚慰!” 刘备反应过来,感激道,“多谢道长提醒!” 缓步上前,低声安抚小皇帝。 此时众臣也有些慌乱,殿中惊慌之声四起,礼官大声制止也无济于事。 吕布一边看天,一边抓着张祯,“莫怕!” 张祯心说我有什么好怕,我又不迷信。 “大将军,众臣君前失仪,有失体统......” 话没说完,就听吕布一声大吼,“别吵了!” 所有声音立时被压下去,满殿安静。 吕布嗤笑道:“不过是日蚀,就吓破了你们的胆?一个个如同惊弓之鸟,有何面目立于朝堂?” 往日总爱在他面前摆出君子无畏的脸孔,谁知一场日蚀就现了原形。 呵呵! 王允也替同僚们觉得丢脸,皱眉道,“日蚀而已,何故惊慌!” 叫来光禄丞,让其安排救日事宜。 不多时,殿外传来敲击呼喝声。 张祯分辨了一下,敲的似乎是锅碗瓢盆,还有锣鼓金拔。 大家试图用巨大的声响,惊走正在吞食太阳的天狗...... 不行,忍不住了! 她慢慢缩到吕布身后,举袖遮面,低头大笑。 吕布身子往后靠,微微侧头,“笑什么?” 张祯:“......我没笑!” 大哥,你要是去过现代,你也得笑。 就,真的很搞笑啊! 满朝重臣,正儿八经地坐在这儿听着外面喧哗救日,看样子还很想参与,哈哈! 吕布转头看她一眼,没有揭穿她的谎言。 第103章 来人,拖下去,杖毙! 天色完全黑下来,殿中四周点起蜜烛,照得大殿亮亮堂堂。 外面声响远去,大约是要绕宫城一周。 “陛下,臣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片寂静中,忽有一人出列上奏。 张祯辨认了一下,发现是袁术派来的使者,撺掇刘协削吕布兵权那一个,好像叫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