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章(1 / 1)

张祯盯着他烧好的豆子,“问呗,有啥不能问的。” 陈宫递给她一把,“为何力主伐袁?” 在他的印象中,神悦喜欢使用柔和的手段,不喜欢动兵戈。 之前向两袁施压索粮、调停公孙瓒与袁绍、迫使世家让出土地,都是如此。 就连帮陶谦打曹操,她都交待点到为止,勿要造成大的伤亡。 总而言之,她其实很谨慎,凡事以和为贵。 可这一次,是她先提出讨伐袁绍。 张祯沉默片刻,道,“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陈宫:“什么错误?” 神悦有错么,他咋没发现? 荀彧也专心听着。 张祯轻声道,“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就开不出盛世芳华。” 后世看三国群雄,与同时代的人看三国群雄,视角是不一样的。 同时代的视角,各方势力互为仇敌,难以并存。 后世的视角,虽然打来打去,但都不是外人。 正如她与公孙瓒所说,书同文、车同轨,那就是兄弟。 因此努力维系着和平,想通过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削弱诸侯们的实力,巩固朝廷的大一统。 打个比方,她将这时代当成易碎的瓷器,轻拿轻放,小心翼翼。 但反军攻打关中一事,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天真。 她把大家当瓷器,大家把自己当成耐打耐摔的泥胚。 无论是袁绍、马腾、韩遂,还是反军,似乎都没把人命当回事儿。 这其中反军更惨一点,连自己的命也不怎么在乎。 大家都有种可怕的漠然。 为了达成目的,将人命当成可以损耗的战备资源。 这不是政治手段、经济手段能够扭转的。 她仿佛看到了一些这个时代的规则,想要按自己的心意打破重建,就得先站到这规则的最高处。 那就来战吧! 众多先贤已经证明过,武力,才是维护和平的最终奥义。 此前是她过于幼稚了。 陈宫虽不知道她的全部心理历程,也从话语中听出一些,顿了顿,道,“神悦,你的仁爱之心很珍贵,不要轻易改变。” 他一直觉得神悦心软,想让她心肠冷硬一些。 可又矛盾地希望她永远怀有仁心。 世上的狠心人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多她一个。 张祯:“公台先生,你是担心我黑化么?” 陈宫没听过“黑化”这个词,但也秒懂其含义,“呵呵,神悦怎会黑化?心如白莲!” 说完才忽然想起,白莲如今是骂人的话,连忙更正,“心如赤子!” 张祯微笑道,“先生放心,我就算黑化,也只是手黑,心不黑。” 陈宫:“手也不用黑。” 看一眼中军大帐,压低声音笑道,“有大将军呢。” 神悦应该永远如琉璃赤子一般。 会让手黑的事儿,交给吕奉先就行。 张祯心想陈宫如今也学坏了,也低笑道,“好!” 荀彧凑过来小声道,“两位密谋大事,都不背着人么?” 陈宫:“......哈哈!” 他为人方正,偶尔拿大将军说笑,还被别人听个正着,好尴尬。 荀彧看着张祯,“神悦,你想要的盛世芳华,是怎样的?” 这个嘛,答案很多,但归纳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 张祯略一思忖,道,“民富国强。” 荀彧:“何谓富,何谓强?” 张祯:“富者,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后面几句出自礼记,荀彧和陈宫都是读过的,暗暗点头。 张祯继续道,“强者,民心所向,四海拜服!王师所至,莫敢争锋!” 陈宫细思她话中之意,叹道,“难!” 张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肯走,总有一日能成。” 顿了下又笑道,“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确实很难,但不是还有你们么?” 陈宫郑重道,“没错。我虽力薄,也愿与你同行。” 荀彧看张祯数息,慢慢道,“神悦记挂着民,记挂着国,君呢?” 张祯:“......君,天下至尊。” 她还真把小皇帝给忘了。 荀彧犀利地道,“我若不提,你就不记得了罢?” 张祯:“......记得,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陈宫打圆场,“荀令君,陛下与神悦相处融洽,犹如姐弟。” 荀彧轻叹一声,“神悦,愿你记得今日之言,民富国强,天下至尊。” 在京几日,他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 小皇帝的自由度很高,他想看什么书、想听谁讲学,都由他自己决定。 蔡邕父女虽是张祯的亲戚,也不刻意引导小皇帝如何如何。 换言之,小皇帝在不受干扰地自由成长。 可这是不正常的。 以常理推之,吕布、张祯应该找人教导小皇帝,确保他长大后依然信赖、倚重他们。 而不是放任不管。 像如今这样,既可以说是尊重小皇帝,也可以说是不把小皇帝当回事儿,随时能换。 一个随时能换的皇帝,当然不值得多花心思。 可他们手中又没有别的人选。 若说直接篡位,更不像了。 所以荀彧看不透。 张祯也知他大概是疑惑了,但有些事情还不到说的时候,便笑道,“荀令君放心,神悦不敢忘。” 荀彧不愧是大汉忠臣,在这方面很敏锐。 希望未来说破之时,他也能认同她的理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