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筐五铢钱,并不是来自官库,而是来自袁家私库。 官库早被吕布接了。 张祯不跟吕布借,偏跟袁家借,摆明了是要他家破财。 这女郎长得虽美,心却黑透了! 用他家的钱财收买人心! —— 张祯自然不能留在冀州,只能遥领。 与陈宫、贾诩等人商量过后,做出了一系列决议。 吕布虽也在场,但张祯说什么他都深觉有理,可忽略不计。 其一,表张辽为冀州将军、镇北将军,负责冀州军事。 赵云为翊北将军,为张辽之副。 张辽还需要哪些副将,由他自己提出。 其二,表荀彧为冀州知州,负责冀州民政。 他需要哪些官吏,也由他自己选定。 “知州”这个官职,要到宋朝才出现,为一州行政长官。 但张祯觉得合适,提前拿来用一用。 没有人感觉到奇怪,因为在这一时期,本来就有很多生造的官位。 其三,表田丰为冀州刺史,负责监察冀州官员。 他的官吏,也由他来选。 州将军、知州、刺史,齐活,往后各州都可照此办理。 州牧则要慢慢取消,这种庞然大物,存在就是对朝廷的威胁。 前两条,谁都没有意见,但说到第三条时,贾诩迟疑道,“田丰此人,我们并不了解。” 张祯:“我曾听闻,田丰为人刚直。” 而且,总不能一个袁绍旧臣都不用,总得用一些,以安冀州大族的心。 历史上,荀彧对田丰的评价是“刚而犯上”,这样的人,正适合做刺史。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没人了,实在是没人了。 陈宫、贾诩不能动,大将军府挑不出一个能派驻地方的官员。 所以必须再次下发求贤令。 袁绍阵营里,可用的她也让吕布征辟了,例如沮授、许攸、荀谌、颜良、文丑、高干、张郃、淳于琼等等。 先带去长安,慢慢培养,能用了再发到各地。 还有个麴义,吕布也想要。 但他跟袁谭一起投公孙瓒了,吕布不好挖人。 第205章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 田丰得知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呆了半晌。 他既没有打点钱财,也和吕布阵营的人没有交情,不被治罪他就满足了。 为了冀州官场的稳定,给个小官也在情理之中。 怎么会是刺史呢? 那可是位高权重的大官儿! 田丰心里忐忑,跑去找好友沮授商议,“公与兄,你说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沮授:“灵药。” 田丰:“......莫要玩笑。” 沮授笑道,“元皓兄,是你过虑了。任你为刺史,只是一件小事啊。” 田丰:“......小事?那什么是大事?” 沮授一拂袖袍,神色难掩激动,“张祯领了冀州牧,可她不留在冀州,反而任命了州将军、知州,以及刺史!” 田丰表情怔忡,“是啊。” 他来找沮授,不就是因为这个? 沮授:“你品,你细品。” 元皓之所以看不清,兴许是因为身在局中。 像他这样的局外人,看得分外清楚。 田丰怔了半天,蓦然睁大眼睛,“她是想,是想......”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沮授替他说,“匡扶汉室。” 一州之牧,如同土皇帝,本就不该设置。 况且,牧者,代天牧民,代着代着,就真有取代之心了。 张祯若是留在冀州,或者另派一个冀州牧,他都会觉得是老一套。 跟袁绍和其他诸侯并无区别。 可她没有。 她要回京城,还将冀州军政分开,又设监察之职。 言外之意,只要州将军、知州、刺史做得好,州牧便是个空名,可逐步废黜。 而州将军、知州、刺史又各有职责,权力分散。 他们若是生出异心,或才干不足以胜任,她随时能回来收拾残局。 这番操作下来,最有利的是朝廷,其次是本州百姓。 大多数百姓,其实并不想与朝廷作对,只想安稳过日子。 ——当然了,山贼土匪不在此例。 若是各州都能如此,天下不就太平了么? 田丰也不蠢,很快想通个中关窍,叹道,“没想到,张祯竟是表里如一。说要匡扶汉室,就真的匡扶汉室!” 沮授:“我也没想到啊,吕布竟是个忠臣。” 但凡吕布有野心,都不能容许张祯这么做。 以往在他眼里,吕布比袁绍更像跋扈权臣,迟早要走董卓、王莽的路,不料看走眼了。 可这也不能怪他,谁看吕布会觉得他是个忠臣呢? 怎么看,都是个奸臣、国贼! 两人感叹一会儿,田丰笃定地道,“你定是要跟他们回长安的。” 沮授微笑,“心之所愿。” 就算不征辟他,他也想跟去看看。 何况吕布还派了陈宫来请他,诚意十足。 田丰一拱手,“我祝公与兄鹏程万里!” 沮授抱拳回礼,“元皓兄比我强,已经飞上枝头!” 田丰:“没错,哈哈!” 两人同声大笑,极为畅快。 —— 田丰感觉到诧异,荀彧又何尝不是呢? 虽然他与张祯颇为投契,可满打满算,他们认识也不足三个月。 怎地就能对他产生这么大的信任? 知州,就算没了兵权,那也是一州主官,权柄极重! 以常理推之,这样的美差,应该留给吕布心腹,或者张祯的家人。 她有父亲、伯父、叔父,还有好几位兄长。